鄭永蘭 詹雙橋 張 飚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長沙市 410007)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是具有灌溉、防洪、下游補水和發(fā)電,兼顧航運等綜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313.0 m,總庫容15.1億m3,灌溉面積7.56萬hm2(113.35萬畝),電站裝機容量200 MW。 工程等別為Ⅰ等大(Ⅰ)型,泄水建筑物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級別為1 級。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樞紐包括擋水、泄水、引水、發(fā)電、過壩等建筑物。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泄洪建筑物為右岸2 條泄洪洞。 本工程泄洪方式為右岸兩條泄洪隧洞聯(lián)合泄洪,2#泄洪洞為其中一條,設計最大下泄流量2 878 m3/s。
2#泄洪洞洞軸線采用直線布置,全長880.5 m。導流洞在龍?zhí)ь^正下方與泄洪洞結合,見圖1。
圖1 2#泄洪洞縱剖面圖
洞身斷面型式為“城門洞”形,全長655 m,立面采用“龍?zhí)ь^”式布置,起點高程282.49 m??刂贫魏笠来谓有逼露?、反弧段、泄洪平洞段,平洞段底寬12 m,凈高12.5 m,i=2%,隧洞終點底板高程224.5 m,平洞段與導流洞結合。 洞內(nèi)最大流量處位于下彎段末端,達36.65 m3/s,隧洞襯砌混凝土根據(jù)圍巖類別及水面線選取,主要有C40HF、C40、C25 等標號,襯砌厚度(0.6~1.5)m。
出口明渠段(樁號0+655~+0+845)全長190 m,包括162.3 m 長直段和27.7 m 長挑流鼻坎段。 直段凈寬12 m,底板高程(224.5~222.5)m、側墻頂部高程237.0 m,底板與側墻為整體槽型結構。
2#泄洪出口從右岸電站開關站右側穿過,開關站位置為一沖溝,地面高程230 m 左右,沖溝上游(左側)成洞條件較好,沖溝下游(右側)為一凸出山嘴,根據(jù)附近河道走勢,泄洪洞出口需穿過該山嘴一定距離才能保證水流歸槽。
根據(jù)探明地質(zhì)情況,泄洪洞出口下游段(樁號0+750以下)右側有3#滑坡體,見圖2,總方量約22萬m3,該滑坡體目前處于臨界穩(wěn)定狀態(tài),施工開挖切角將破壞滑坡的穩(wěn)定狀態(tài),存在滑坡復活、重新滑動的可能。方案的初選,最后擬定如下三個布置方案進行重點比較分析。 比選方案見表1。
表1 泄洪洞出口方案比選
圖2 3#滑坡體剖面圖
根據(jù)泄洪洞出口附近地形地質(zhì)條件,經(jīng)過多個
方案1:出口段全洞挖。
方案2:出口段部分洞挖+部分明挖。
方案3:出口強支護提前進洞+明挖(3#滑坡挖除)。
以上三種方案軸線完全重合,樁號0+655 上游洞身及進口布置完全相同,因此,方案比選只針對樁號0+655 下游部分。
根據(jù)2#泄洪洞布置的特點,三個不同出口布置方案的主要差別是樁號0+655 下游段的結構形式差異?,F(xiàn)從地形地質(zhì)條件、結構布置、施工條件、工期影響、經(jīng)濟技術指標、運行安全、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對兩方案綜合比較,見表2。
表2 出口方案綜合比較
綜合分析比較,三個出口布置方案各有利弊。從投資上比較,方案1、方案3 相差不大,方案1 最低,方案2 最高;從工期上比較,方案1 最短,方案2 最長,但均不影響總工期;從環(huán)境影響程度上比較,方案2 最優(yōu),方案3 環(huán)境影響較小,方案1 環(huán)境影響最大,而且方案1 占地較多,形成人工開挖高邊坡,增加運行期監(jiān)測和維護工作,帶來新的邊坡穩(wěn)定問題;從運行安全上比較,方案2 采取工程加固措施,存在較多不確定安全因素,而方案1、方案3 均對滑坡體進行徹底挖除,運行相對安全。
方案3 結合了方案1和方案2 的優(yōu)點,對環(huán)境影響程度較小,工程運行安全性較好。權衡利弊,本次優(yōu)化設計推薦方案3 的出口布置方案,即出口強支護提前進洞+明挖(3#滑坡挖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