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志芳
大理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云南大理671000
在小兒疾病中,癲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性疾病,能夠導致患兒的精神疾病以及軀體疾病的增加,其發(fā)病率較高,這就給家庭、社會、患兒等帶來了很嚴重的影響,因此對其應加以重視.在臨床治療中,其主要的手段就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一般來說,應用的藥物往往是托吡酯、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鈉等,其治療的有效率為80%,效果不是很滿意.目前來說,我國治療小兒癲癇的措施主要是利用單藥治療,而聯(lián)合治療手法并不常見,為了探討托吡酯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小兒癲癇病的臨床效果,該研究選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該院中患有小兒癲癇的患兒120例,對其采用單一治療或者是聯(lián)合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現將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中患有小兒癲癇的患兒120例,將其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托吡酯組、丙戊酸鈉組、托吡酯與丙戊酸那聯(lián)合組.男性患兒80例,女性患兒40例,年齡在8~12歲之間,平均為(8.5±2.5)歲.3組患兒均為40例.
年齡在6~12歲之間;符合國家癲癇綜合征其分類標準;在治療之前沒有使用過相關藥物,或者是在入組之前,可能服用過低于1種的抗癲癇病藥物;心臟、肺部、肝腎等功能均健全,無結石疾病史;在治療之前每個月之內,至少發(fā)病3次/月.
1.3.1 一般方法選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該院中患有小兒癲癇的患兒120例,將其隨機分為三組,分別為托吡酯組、丙戊酸鈉組、托吡酯與丙戊酸那聯(lián)合組.托吡酯組給藥托吡酯由開始的0.5~1.0 mg到后來的4~8 mg,2次/d;丙戊酸那組給藥丙戊鈉那由開始的10~15 mg到后來的20~40 mg/(次.d);聯(lián)合組給藥托吡酯與丙戊酸鈉,用量同上.
1.2.2 療效評定標準有效:發(fā)作頻率減少,≥50%;顯效:發(fā)作頻率減少,,≥75%;控制:完全沒有發(fā)作;無效:發(fā)作減少至50%以下,患者是發(fā)作較之以前加重.其總有效率為顯效率、控制率、有效率之和.
1.2.3 統(tǒng)計方法利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計數資料均以χ2進行檢驗.
托吡酯組有效率為80%,丙戊酸鈉組有效率為75%,聯(lián)合組有效率為95%,明顯的優(yōu)于托吡酯組與丙戊酸鈉組.其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感覺異常、嗜睡、體質量的變化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療效比較[n(%)]
在治療過程中,其存在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感覺異常、嗜睡、體質量的變化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兒在治療前后的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等功能均未發(fā)現有異?,F象.對于藥物不良的反應往往是發(fā)生在患兒的加量期,其癥狀比較輕,患兒均能忍受,沒有停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自行消失.見表2.
表2 患兒不良反應比較[n(%)]
在小兒神經疾病中,小兒癲癇是一種常見疾病,其在臨床上的表現為產生意識障礙以及在反復發(fā)作中肌肉抽搐[1].小兒癲癇的俗稱為"羊角風",會反復性發(fā)作,其病因比較復雜,其主要是陣發(fā)性的腦功能紊亂而造成,其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主要是因為小兒的神經系統(tǒng)可能未發(fā)育健全,大腦皮層中因為劇烈以及高熱的精神刺激而導致過度興奮而產生.在驚厥時,大部分的小兒會不省人事,眼睛緊閉,眼球向上翻,口角抽動,牙冠緊閉,四肢屈伸,頭部向后仰,呼吸暫停,全身缺氧,腹肌強直,口唇青紫等癥狀.持續(xù)的時間一般是1~2 min.若患兒的癥狀較輕,則其意識會比較清醒.對于小兒癲癇病應該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多見病、常見疾病,且是能夠治愈的,小兒患者的發(fā)生率較成人來說,是成人的10~15倍.癲癇的種類有很多,在臨床中的表現也比較復雜,對小兒癲癇疾病在合理并規(guī)范的治療基礎上能得到治愈.
有關研究已經表明,有70%~80%相關患者中,在經過正確的恰當的藥物治療之后,患兒的發(fā)作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仍存在20%~30%的藥物患者其療效還欠佳,在發(fā)作時不能控制或者是不能忍受藥物的不良反應.所以,利用有效的抵抗癲癇疾病的藥物以及相關的治療方法對改善患兒癲癇的發(fā)生有現實性的意義.
在抗癲癇藥物中,托吡酯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藥物,其具有多重作用的機制[3].在國外的一些臨床中,已經證實,此種藥物在治療小兒癲癇具有較好的療效,尤其是對于小兒癲癇中比較難治的部分性發(fā)作,具有較好的療效.其次,丙戊酸鈉也是1種光譜抗癲癇的藥物,在臨床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應用于各種類型的癲癇癥狀中[3].在該組研究中,已經證實將托吡酯與丙戊酸那進行聯(lián)合,得到的治療療效具有更佳的效果,在該組研究中,先對患兒用小劑量的藥,然后根據患兒的臨床反應對小兒的治療進行調整,包括劑量、類型等,逐漸的增加至最為有效的劑量,這就符合了用藥的個體化,并且能夠減少不良性的反應.其中丙戊酸鈉與托吡酯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感覺異常、嗜睡、體質量的變化等[4].在該組研究中每組患兒均出現了不良性反應,但是在聯(lián)合組中,其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聯(lián)合用藥中并未增加患兒的不良反應,而且癥狀較輕,因此此種治療方法較為有效、安全[5].
綜上所述,托吡酯治療癲癇以及丙戊酸鈉治療癲癇均有一定療效,但是其存在著一定缺點,利用托吡酯聯(lián)合丙戊酸鈉進行治療有利于患兒快速恢復,且不良反應較少并且輕微,因此,在治療癲癇癥中,托吡酯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應該作為首選方法.
[1]翟瓊香,丁健,戴啟麟,等.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小兒癲癇的自身對照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0(6)18-25.
[2]桂娟,翟瓊香,張宇昕,等.拉莫三嗪治療不同類型癲患兒10年開放性自身對照研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7)34-42.
[3]Liu Yuxi,Pang Feng,Liang Zhenchang,et al.Adventist Health;different weight during valproate dose of blood concentra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of[J].Shanxi medical journal,2008(2):15-23.
[4]Zhang Weiqing,Stone,Lu Qiang,et al.partial motor status epilepticus clinical analysis of[J].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2007(02)54-58.
[5]Shi Baolin,Lang Senyang,Xiao Xia Cheng,et al.102 cases of epilepsy risk factors for prognosis of[J].Journal of brain and nervous diseases,2007(4):1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