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華南師范大學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廣東省微納光子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006)
金屬納米粒子具有非常奇異的光學性質(zhì),這種特殊的性質(zhì)來源于入射光與金屬納米粒子的自由電子相互作用:當入射光的波長與自由電子的振動頻率發(fā)生共振耦合時,產(chǎn)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在紫外可見光譜上顯示強的吸收峰.金屬納米顆粒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在分子檢測、生物傳感和材料學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4],近年來可控排列金屬納米粒子的制備、表征技術及其特殊光學性質(zhì)的研究成為納米材料研究領域的熱點.金屬納米粒子的光學和電學性質(zhì)與其表面的等離子共振(SPR)性質(zhì)密切相關,等離子共振中的消光現(xiàn)象由納米顆粒對光的吸收和散射造成,并在金屬表面產(chǎn)生局域表面增強電場,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效應依賴于納米粒子的形狀和尺寸以及粒子之間的距離,納米粒子排布的變化也會導致表面增強因子的改變[5-9].金屬球形納米粒子由于結(jié)構(gòu)上的高度對稱性,等離子體振動為各向同性,與球形納米顆粒相比,棒狀納米顆粒由于結(jié)構(gòu)的各項異性,產(chǎn)生縱向和橫向2個方向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模式.對于金納米棒,隨長徑比的增加其縱向等離子體共振的屏蔽參數(shù)漂移至無窮大,而在橫向等離子體共振的情況下屏蔽參數(shù)僅擴展到1.當2根金納米棒相鄰時,因為表面場之間的耦合會影響其消光光譜和場分布,本文利用離散偶極子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方法,通過改變2根金納米棒排列方式及其間距,研究金納米棒雙體結(jié)構(gòu)橫向和縱向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及場分布特性.
離散偶極子近似理論(DDA)可應用于任意形狀及尺寸粒子的吸收、散射及消光等光學性質(zhì)的計算.DDA理論與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實驗結(jié)合,已發(fā)展成為認識納米粒子結(jié)構(gòu)特點和光學特性的重要手段.為計算任意大小及形狀金納米粒子的吸收性質(zhì),DDA理論將納米粒子視為由N個偶極子構(gòu)成的立方陣列,每個偶極子的極化率張量設為αi,中心位置設為ri.每個偶極子在局域場Eloc的作用下產(chǎn)生的極化矢量為:
Eloc由入射場Einc和其他(N-1)個偶極子激發(fā)的場 Edip,i兩部分組成,其中,
所以,
E0和k分別表示入射波的振幅與波矢,相互作用矩陣為以下形式:
其中,rij=ri-rj,把式(4)、(5)代入式(3)可得:
對于包含N個電偶極子的體系來講,E與P均為3N維矢量,A為3N×3N矩陣.解此3N復線性方程可以求得極化矢量P.消光系數(shù)σext、散射系數(shù)σsca和吸收系數(shù)σabs可以表示為:
當粒子尺寸較大或粒子形狀不規(guī)則時,DDA算法顯示出了特殊的優(yōu)點,理論上,可用來對任意形狀與大小納米顆粒的光學特性進行研究[10].利用DDA計算了金納米棒雙體結(jié)構(gòu)的消光光譜以及場分布.圖1為水平和豎直排列的金納米棒雙體結(jié)構(gòu)的示意圖,金納米棒的直徑為5 nm,長度為10 nm,2根金納米棒之間的間距為d.
圖1 水平和豎直排列金納米棒雙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Figure 1 Schematic of Au nanorod dimer structures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rrangements
當光沿著Z方向傳播,電場偏振方向沿Y或X方向,激發(fā)水平排列金納米棒雙體的橫向(圖2A)或縱向(圖2B)表面等離子波.
圖2 不同間距水平排列金納米棒的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Figure 2 Extinction spectra of plasmon resonance of Au nanorods in horizontal arrangementwith different gaps
在圖2A中,當改變金納米棒的間距時,橫向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峰值位置(512 nm)保持不變.當間隔為0 nm時,相當于直徑為5 nm、長度為20 nm的納米棒,其消光譜與單根金納米棒(長度為20 nm)的橫向表面等離子波光譜相同.隨著納米棒的間距增大,消光譜的強度Qext增大,當距離增大到8 nm時,其消光譜的峰值與單根金納米棒的接近,即金納米棒雙體結(jié)構(gòu)距離較遠、耦合作用較弱時,橫向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峰值位置和強度不變.
在圖2B中,當增大金納米棒雙體的間距時,縱向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峰值位置藍移.當間隔為0 nm時,相當于直徑為5 nm,長度為20 nm的納米棒,即增大金納米棒的長度時,其縱向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峰值位置向長波方向移動且峰值變大.隨著間距增大,消光譜的峰值減小,2根金納米棒之間等離子體的耦合作用減小,當距離為8 nm時,幾乎沒有耦合作用,水平排列的金納米棒雙體結(jié)構(gòu)跟單根金納米棒的消光譜基本相同,消光譜峰值位置在566 nm.
當改變豎直排列金納米棒的間距時,橫向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峰值位置保持不變(圖3A),隨著間距增大,消光譜的峰值逐漸變?。敼庋刂鳽方向傳播時,電場偏振方向沿X方向,激發(fā)出縱向表面等離子波,隨著間距增大縱向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峰值位置發(fā)生紅移(圖3B).同時,兩根棒之間等離子體的耦合作用減小,消光譜的峰值增大,因為豎直排列時,金納米棒雙體結(jié)構(gòu)的散射截面增大.當間隔為0 nm時,相當于增大了金納米棒的底面積,縱向表面等離子波的消光譜峰值位置(518 nm)向短波方向移且峰值變小.
圖3 不同間距豎直排列金納米棒的表面等離子波消光譜Figure 3 Extinction spectra of plasmon resonance Au nanorods in vertical arrangementwith different gaps
當表面等離子體以共振頻率入射時,納米顆粒的表面電場發(fā)生局域共振增強.為了研究不同間距水平排列的金納米棒雙體結(jié)構(gòu)在縱向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消光峰值處的電場分布,保持金納米棒的半徑和長度不變,僅改變間距,模擬在縱向表面等離子體以共振頻率入射時,金納米棒表面XZ面的電場分布(圖4).
當間距為0 nm時,2根金納米棒緊密接觸,在接觸面處場強增強.相當于單根2倍長的金納米棒,其消光強度比單根金納米棒增大了6倍,所以局域電場也相應增強.當間距增大為2 nm時,2根金納米棒之間的區(qū)域比表面的電場更強,繼續(xù)增大間距為8 nm時,其間的場強耦合作用減?。噜彾说膱鰪娕c遠離端的相近,即耦合作用非常弱.
圖4 不同間距水平排列金納米棒雙體的電場Figure 4 Field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arrangement Au nanorods with different gaps
圖5 不同間距豎直排列金納米棒雙體的電場Figure 5 Field distribution of vertical arrangement Au nanorods with different gaps
豎直排列金納米棒XZ面的電場分布(圖5)中,當間距為0 nm時,相當于金納米棒的長徑比減小,其消光消光強度變?nèi)?,所以其間隙的耦合區(qū)域沒有產(chǎn)生局域場增強的現(xiàn)象,當間距為3 nm時,其間隙的局域場強逐漸增大,當間距增大到5 nm時,其間隙的局域場強開始減弱.豎直排列金納米棒的縱向表面電場主要局域在兩端,所以其間的耦合區(qū)域難以得到較強的局域場分布.
對于水平排列的金納米棒,隨間距增大,橫向表面等離子波消光譜的峰值逐漸增大,峰位置基本不變.縱向表面等離子波消光譜峰值逐漸減小,并發(fā)生藍移.對于豎直排列的金納米棒雙體,隨間距增大,橫向表面等離子波消光譜的峰值逐漸減弱,峰位置基本不變.其縱向表面等離子波消光譜峰值增大,并發(fā)生紅移.通過場分布的計算發(fā)現(xiàn),2根金納米棒之間的耦合場分布隨間距的改變而變化,當調(diào)整間距為2 nm時,水平排列的金納米棒得到較強的表面局域電場,這種高局域化的場分布對于納米探測、納米催化和生物傳感等方面的應用具有指導意義.
[1]帕拉斯·N·普拉薩德.納米光子學[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315-353.
[2]馬占芳,田樂邸,靜丁騰.基于金納米棒的生物檢測、細胞成像和癌癥的光熱治療[J].化學進展,2009,21(1):134-142.
[3]楊玉東,徐菁華,楊林梅,等.金納米棒的光學性質(zhì)及其在癌癥診斷和光熱化療法中的應用[J].應用激光,2009,29(3):260-264.
[4]劉媚,楊培慧,蔡繼業(yè).金納米棒的光學性質(zhì)及其在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9,36(11):1402-1407.
[5]楊志林,胡建強,李秀燕,等.銀納米棒光學性質(zhì)的離散偶極近似計算[J].化學物理學報,2004,17(3):253-258.
[6]李亞棟,賀蘊普,錢逸泰.銀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表面特性研究[J].化學物理學報,1999,12(4):465-467.
[7]楊志林,李秀燕,周海光.用離散偶極近似理論研究銀納米粒子的消光光譜與介電環(huán)境的關系[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7(3A):140-144.
[8]董守安.一維金納米材料的研究進展:Ⅰ金納米棒(絲)的光學性質(zhì)和潛在應用[J].貴金屬,2008,29(3):52-58.
[9]楊志林,李秀燕,胡建強,等.金納米粒子光學性質(zhì)中的尺寸和形狀效應[J].光散射報,2003,4(1):1-5.
[10]DRAINE B T,F(xiàn)LATAU P J.Discrete-dipole approximation for scattering calculations[J].JOpt Soc Am A,1994,11(4):1491-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