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連凱
(中國南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 工程機械事業(yè)部,河北 石家莊 050080)
支重輪是履帶式挖掘機的重要配件,其作用是將挖掘機重量傳給地面,承受載荷大;經常處于塵土中,有時還浸泡在泥水中,工作條件惡劣。支重輪體是由兩個鍛造半體組焊而成,可以獲得卓越的內部材質纖維流分布結構,材質為45Mn,其原有工藝是在2t電液錘上進行胎模鍛生產,工人的勞動強度很大。隨著生產批量的加大,原有工藝方案已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為此,決定采用模鍛工藝進行生產,其工藝流程為:帶鋸床鋸切下料—空氣錘預鍛—摩擦壓力機終鍛—曲柄壓力機落飛邊—沖床沖孔,圖1為某種履帶式挖掘機支重輪半體熱鍛件圖。
圖1 熱鍛件圖
該零件屬于帶法蘭及具透孔的典型回轉體鍛件,鍛件的預鍛只是簡單鐓粗即可,無需制造專門的預鍛模塊。為保證鍛件質量及確保模鍛件能從模膛中取出,分模面選在最大外徑的中間截面處;為保證金屬容易充滿型腔,形狀復雜的一端放到上模。
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發(fā)展,數值模擬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生產實際中。利用有限元模擬技術不僅能節(jié)省大量資金,縮短工藝和模具設計周期,還可通過模擬結果對模具結構和工藝參數進行驗證。數值模擬的幾何模型由UG三維繪圖軟件完成,輸出STL格式文件,然后由體積成形軟件Deform-3D讀取。因支重輪半體是軸對稱零件,取工件的1/4進行分析。
圖2 有限元模型
為提高模型的精度,減少二次造型引起的誤差,終鍛毛坯的幾何模型直接由預鍛鐓粗后的模擬結果導入,數值模擬的有限元模型見圖2。坯料為塑性體,材料為AISI-1043(45Mn),上模與下模定義為剛體,不考慮其變形,模具作為幾何邊界對工件進行約束,考慮到熱力耦合,對模具進行網格劃分,材料為AISIH13;坯料初始溫度為1200℃,下模及上模預熱溫度為300℃,坯料和模具接觸過程中設置熱傳遞;網格劃分采用默認四面體單元,坯料劃分50000網格,模具劃分為70000網格;上模壓下速度為100mm/s[2],增量計算時總的行程為58mm,每次增量取為0.5mm。
圖3為整個行程中坯料的變形情況[3]。第一階段鐓粗變形階段,隨著上模的進一步下壓,坯料和模具接觸面積逐漸增加,此時坯料受到上下內孔凸臺擠壓開始向四周運動(圖3b);第二階段為出飛邊階段,上模繼續(xù)壓下,飛邊逐步形成,金屬向外流動阻力加大,開始填充模膛(圖3c);第三階段為充滿模膛階段,隨著上下模逐步打靠,飛邊處金屬流動急劇增大,金屬向難以成形處流動,從而最終充滿模膛(圖3d)。從模擬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成形過程中變形較為均勻,對于圓角及較深型腔部位均沒有發(fā)生折疊和充不滿等缺陷。
圖3 坯料的變形情況
圖4為模鍛成形變形抗力圖[4]。對抗力圖分析可以看出變形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開始到行程15mm,為初始變形階段(圖3a、b),模具接觸坯料表面,坯料發(fā)生少量的塑性變形,變形抗力平緩上升,載荷較??;出飛邊為第二階段,行程從47mm到94mm(圖3b、c),載荷有一個小的突變,一直上升到5800kN。該階段已出現少量飛邊,變形抗力增大,坯料開始填充型腔;第三階段是最終充滿模膛階段(圖3c、d),此時已形成較大的飛邊,變形急劇上升,直至最終打靠。如圖3d所示,行程終了的載荷為13500kN。
圖4 模鍛成形變形抗力圖
考慮到鍛造工藝條件及產品批量,采用具有下頂出裝置的摩擦壓力機作為鍛造設備。摩擦壓力機模鍛噸位公式[5]為:
式中:P——摩擦壓力機的公稱壓力,N;
α——與鍛模形式有關的系數,對于開式鍛模α=4;對于閉式鍛模 α=5;
F——鍛件在平面圖上的投影面積(開式模鍛時包括飛邊橋部面積),mm2;
V——鍛件體積,mm3;
σs——終鍛時,金屬的流動極限,N/mm2。
F=42252mm2;V=1460100mm3;σs=29MPa(1200℃時對應的金屬的流動極限)。將上數值代入式(1)得到支重輪半體的模鍛噸位為12718kN,選用1600t摩擦壓力機。該計算噸位與數值模擬的結果相差5.8%,比較吻合。
終鍛模膛按熱鍛件圖制造。取熱鍛件冷卻時的收縮率為1.5%,模具圖如圖5所示。采用圓鎖扣做為導向裝置。因該鍛件的內孔較深,鍛打坯料成形時沖頭所承受的力量很大且與坯料接觸的時間最長,是最易磨損變形的部位,所以將其做成活動式的鑲塊結構,利于模具的維修加工同時降低維修成本。為使終鍛毛坯留在下模內,將上模的拔模斜度設計為5°,下模的拔模斜度設計為1°。下沖頭與頂料桿連接,終鍛完成后,將終鍛毛坯從下模內頂出。
圖5 終鍛模具圖
模具采用壓塊壓緊,因上下模有圓鎖扣作為導向裝置,所以安裝調試方便。模具在使用前用加熱圈預熱到300℃左右,采用接觸式測溫儀進行測溫。
根據有限元數值模擬結果,確定坯料的尺寸為?120×184mm。采用鋸切下料,保證端面平整且無毛刺。采用中頻感應加熱爐進行加熱,始鍛溫度為1250℃,目測保證。生產過程中,采用高壓風吹冷上下模膛,同時吹掉氧化皮等雜物,然后采用噴霧冷卻法快速冷卻模膛,最終在上下模膛和沖頭工作表面涂抹1∶20水基石墨潤滑劑為鍛打下一件做好準備。進行了小批量生產,對100件支重輪半體進行尺寸和外觀質量檢查,產品合格率達到100%。圖6所示為鍛件實物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模鍛件外形飽滿,表面光滑,輪廓清晰。
圖6 鍛件實物圖
(1)引入有限元模擬分析,縮短了新產品研發(fā)時間,有效地降低了研發(fā)成本。
(2)經生產實踐表明,該模鍛工藝及模具結構能夠滿足批量生產要求,公司已陸續(xù)開發(fā)了多個類似結構的產品新工藝,均實現了批量生產。
[1]李傳民,王向麗,閆華軍,等.DEFORM 5.03金屬成形有限元分析實例指導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2]盛 偉,游 慶,付傳鋒,等.固定斜板精鍛成形工藝研究[J].機車車輛工藝,2007,(6):12-14.
[3]高 峰.淺談汽車后橋差速器齒輪制造精度的提高.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2012,47(1):62-65.
[4]韓曉蘭,范淑琴,趙升噸,等.離心風機葉輪蓋盤熱鍛有限元分析.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2012,47(2):60-64.
[5]王仲仁,皇甫驊,辛宗仁,等.鍛壓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