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勇,馬志敏
(1.大理學院工程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大理學院不同學科大學生學習習慣差異分析
謝 勇1,馬志敏2
(1.大理學院工程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了解大理學院不同學術背景大學生學習習慣的差異。方法:問卷調查法,對醫(yī)學類、理工類和文科類3個不同學科的1 131名大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抽樣調查。結果:文科類學生有較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和較高的學習效率,學習主動性顯著高于理工科和醫(yī)科的學生。醫(yī)科學生在獲取新知識方面比較主動。結論:大理學院不同學科類的大學生學習習慣是有差異的,要根據(jù)學科特點引導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質量。
大理學院;大學生;學習習慣;學科差異
我國高校擴招后,高等教育的壓力也日趨增大,由此也給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帶來一些問題〔1〕。加之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和網絡虛擬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習慣也發(fā)生了變化。有研究表明,不同學術背景學生的語言學習風格存在差異〔2〕,而且學生的學習習慣對學業(yè)成績有著顯著的影響〔3〕。為了更好地研究分析大學生的學習習慣,我們對大理學院8個專業(yè)的大學生進行了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
1.1 研究對象大理學院8個專業(yè)的大學生1 131名。其中男生407人,女生724人。學生按專業(yè)的分布見表1。
表1 不同專業(yè)參與抽樣調查的學生人數(shù)分布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 向大理學院8個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發(fā)放1 200份自行設計的大學生學習習慣調查表?;厥沼行柧? 131份,有效回收率為94.3%。
1.2.2 數(shù)據(jù)處理 首先對問卷統(tǒng)計結果做數(shù)字化和凈化處理〔4〕,然后應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處理。
為便于對比分析,我們將電氣工程、電子技術、建筑學和物理學合并為理工類,共317人。將衛(wèi)生檢驗和預防醫(yī)學合并為醫(yī)科類,共425人。將對外漢語和漢語言文學合并為文科類,共389人。
2.1 獲取新知識的途徑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學科學生獲取知識方式的比較
從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3個學科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式差異非常顯著。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χ2=29.359,P=0.000),大學里學的課本知識是否重要(χ2=23.772,P=0.001)。
2.2 課堂學習習慣表3列出了不同學科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調查結果。
表3 不同學科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比較
問題3:學了新課后,您會復習嗎?會的/% 有時會/% 不會/% χ2理工 8.9 71.4 19.7 15.718**文科 9.0 80.5 10.5醫(yī)科 7.4 73.1 19.5
表3的結果顯示,3個學科的學生在課堂學習習慣上差異非常顯著。課前預習(χ2=30.227,P=0.000),課堂做筆記(χ2=153.586,P=0.000),課后復習(χ2= 15.718,P=0.003)。
2.3 課前預習的策略在有預習習慣的學生中,我們對他們預習的策略也做了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學科學生預習策略的比較
表4的結果表明,3個專業(yè)學生在預習時碰到難題后的策略選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906,P=0.001),而在預習的方式的選擇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62,P=0.918)。
2.4 課堂學習的效率3個學科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調查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學科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比較
表5的結果顯示,3個學科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6.917,P=0.000)。
2.5 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主動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的支配下,有目的地自覺自愿的學習〔5〕。表6列出了3個學科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查結果。
表6 不同學科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比較
從表6的結果可以看出,3個學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異極為顯著:對待課后作業(yè)χ2=60.501,P=0.000;圖書館利用率χ2=87.206*,P=0.000;學習中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會主動問同學或老師χ2=26.473,P=0.000;不管在課內還是課外,喜歡向老師或同學提出新問題χ2=29.440,P=0.000。
3.1 醫(yī)科學生在獲取新知識方面比較主動從表2的調查結果來看,在3個學科中,醫(yī)科學生課后自學的比例最高(56.4%,理工科51.7%,文科49.7%),有效利用課本知識的比例也是最高(69.5%,文科63.1%,理工科57.4%)。同時我們也看到,“基本不學”的學生中,文科學生所占比例最高(42.7%,理工科29.8%,醫(yī)科30.9%)。這兩項的調查表明,在獲取新知識的方式上,文科學生與其他兩個學科的學生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和P<0.001)。
3.2 文科學生有較好的課堂學習的習慣主動學習具有3個特性:內在性、主動性和自覺性〔6〕。對于課前預習、上課時做筆記和課后復習,文科學生的表現(xiàn)都非常顯著地強于另外兩個學科的學生(P<0.01和P<0.001)。在不做課前預習的學生中,醫(yī)科學生所占的比例最高(31.6%),理工科學生次之(26.5%),文科學生最低(19.0%)。在上課不做筆記的學生中,理工科學生所占比例最大(16.1%),醫(yī)科學生次之(12.0%),文科僅有2.3%的學生不做課堂筆記。對于課后復習的問題,醫(yī)科和理工科的學生不做復習的比例比較接近,分別為19.5%和19.7%,均高于文科的學生(10.5%)。
3.3 在預習的策略方面,文科學生優(yōu)于另外兩個學科的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如果碰到難題,文科學生中有49.7%的會選擇“記下問題,繼續(xù)預習”,有19.6%的學生選擇“努力解決并繼續(xù)預習”,18.5%的學生選擇“請教同學”,只有12.2%的學生會選擇“停止預習”。在3個學科的學生中,醫(yī)科和理工科的學生選擇“停止預習”的比例都高于文科的學生,分別為22.1%和19.0%。這與學科的特點是相符合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推薦學生在預習中碰到難題時,先將問題記錄下來,并繼續(xù)預習其余內容。待課堂聽講時,重點關注自己預習時不懂的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在預習的方式上,3個學科學生的選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18)。從總體來看,選擇“把新知識閱讀一遍”的學生比例最高,占總體的36.1%,比例第二位的是“邊預習邊試著做練習”,有23.4%。這個選項中,理工科學生所占比例最高(26.0%),醫(yī)科學生比例最低(20.6%)。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選項“預習中遇到困難后,再復習舊知識”和“邊預習,邊復習舊知識”是兩種比較扎實的預習方法,但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F(xiàn)在的大學生都很實際,所以選擇這兩種方法的學生所占比例最低,分別為13.8%和11.9%。
3.4 文科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比較高從對課堂學習的效率的調查結果看,文科學生中有49.5%的能做到聽課時“只聽重點內容”,醫(yī)科有39.1%,理工科學生有32.2%能這樣做。在始終認真聽課方面,理工科學生所占比例最高(15.2%),醫(yī)科和文科的學生情況基本相同(占13.3%和13.1%)。但在“開始認真聽,后來放松”的選項中,理工科的學生所占比例最高(52.5%),其次是醫(yī)科(47.6%),文科的僅有37.4%。
3.5 文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顯著高于理工科和醫(yī)科的學生在對待課后作業(yè)、利用圖書館、學習中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會主動問同學或老師,以及不管在課內還是課外,喜歡向老師或同學提出新問題等4個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文科學生的表現(xiàn)非常顯著地高于另外兩個學科的學生(P值均小于0.001)。在對待課后作業(yè)方面,文科有58.5%的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完成,醫(yī)科有49.3%,理科有45.5%。在圖書館的利用率方面,利用率最低的是醫(yī)科的學生,有7.5%的學生從來不去圖書館,理工科有2.8%,而文科僅有1.0%??偟膩砜?,同學對圖書館的利用率都不高,結果與魯娟等的調查結果〔7〕相似。在學習中碰到難題時,不會主動問同學和老師的學生中,比例最高的是理工科的學生(29.3%),其次是醫(yī)科學生(24.1%)。但在一定會主動問同學或老師的學生中,比例最高的也是理工科的學生(23.0%),其次是醫(yī)科的學生(20.8%)。對于是否喜歡提出新問題的選項,選擇“很喜歡”的學生比例最高的是理工科的學生(13.6%),其次是醫(yī)科的學生(9.3%)??偟膩碚f,在學習主動性上,文科學生總體上強于醫(yī)科和理工科的學生,但在某些方面,理工科和醫(yī)科的學生有突出的表現(xiàn)。
3.6 抄襲作業(yè)的情況不容小視我們在對待課后作業(yè)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3個學科共有17.6%的學生抄襲作業(yè),這與邱正陽〔8〕、李書偉等〔9〕的調查結果基本相符。情況最嚴重的是理工科的學生(26.1%)和醫(yī)科類的學生(22.4%),抄襲作業(yè)情況最少的是文科的學生(5.7%)。這與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掌握的情況是相符的。現(xiàn)在很多理工類、醫(yī)科類的教材基本都附有學習光盤,里面就有習題解答。當然,如果學生能自覺學習,這些輔導材料是有幫助的。另外,現(xiàn)在網絡上很多論壇、社區(qū),或者高校相關專業(yè)的教學網站上也會提供相關學科的學習輔導材料,這些都會助長學生抄襲作業(yè)的不良習慣。
調查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大理學院不同學科大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有差異的。文科學生的學習習慣總體是良好的,但需要加強學習中提出問題的主動性和提高課后自學的能力。理工科的學生比較善于主動提出問題,但應更加重視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杜絕抄襲他人作業(yè)。對于醫(yī)科的大學生,我們建議他們根據(jù)自己學科的特點,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利用好圖書館的有效資源。一些研究結果也表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風格的特點,并采用適合這些學習風格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有所改變,學習成績就會提高〔10-16〕。因此,充分了解高校大學生學習習慣的學科差異,有助于我們根據(jù)學科特點因材施教,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1〕張啟偉,王桂仙.調動大學生的自控意識克服不良學習習慣:不良學習習慣的調查與糾正試驗〔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9,22(2):243-244.
〔2〕樊淑玲.不同專業(yè)大學生語言學習風格研究〔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8):650-655.
〔3〕蘇思慧,金盛華.學習習慣及其形成的影響因素〔J〕.年級教育,1999(9):27-31.
〔4〕杜智敏.抽樣調查與SPSS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5.
〔5〕劉海珍.通過“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為“牽著教師鼻子走”談大學生主動學習〔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7,3(11):31-32.
〔6〕杜泉,敬仕超.積極引導大學生盡早進入“自主學習”狀態(tài)〔J〕.高等教育研究,2008,12(4):60-62.
〔7〕魯娟,李松.軍醫(yī)大學生學習習慣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1):1399-1401.
〔8〕邱正陽.大學生誠信缺失與誠信教育〔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164-166.
〔9〕李書偉,王琪.大學生抄襲作業(yè)現(xiàn)象的分析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7(22):239-241.
〔10〕Doug Lass C B.Making biology easier to understand〔J〕.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1979,41(5):277-299.
〔11〕Hunter E W.Noncognitive factors ad student success in college〔J〕.Community College Frontiers,1979,7(2):44.
〔12〕Dixon N M.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style information〔J〕.Lifelong Learning,1985,9(3):16-18.
〔13〕魯娟,崔喬禮,李健.不同類別軍醫(yī)大學生學習習慣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6):733-735.
〔14〕楊秀君.大學生學習挫折的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高教探索,2013(1):125-128.
〔15〕張洪巖.當代大學生學習價值觀教育的教育策略〔J〕.學理論,2013(6):280-281.
〔16〕岳申,韓天鵬,郝冬梅.理工科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J〕.價值工程,2013(5):240-241.
The Disciplinary Difference of Students’Study Habits with Different Subjects in Dali University
XIE Yong1,MA Zhimin2
(1.College of Engineering,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2.College of Public Health,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study habit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 in Dali University.Methods:Questionnaire survey.We surveyed 1 131 college students of Liberal Arts,Science and Engineering,and Medical Science for their study habits.Results:Students in Liberal Arts discipline have better study habits in course learning,excellent study efficiency when sitting in class,and more active in study than other two discipline students.The Medical Science students are more active in acquiring new knowledge.Conclusion:The learning habits of students in Dali University differ by their disciplines.We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in developing good study habi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disciplin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ali University;college students;study habits;disciplinary difference
G442
A
1672-2345(2013)04-0088-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1170313)
2012-12-27
2013-02-06
謝勇,副教授,主要從事理論物理、生物醫(yī)學工程學研究.
(責任編輯 袁 霞)
10.3969/j.issn.1672-2345.2013.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