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三三 攝影_邢錚
臺基廠的午后很安靜,行人三三兩兩走在路上。街口轉(zhuǎn)左,那家黃白相間門臉兒的小店依舊掩映在大樹后面。掀簾入內(nèi),一陣清甜的乳香撲鼻,一罐罐圓身小瓶就在面前的冷柜里整齊排列著,這就到了“三元梅園”。
自元朝建都北京之后,游牧民族便把奶制品帶入京城。經(jīng)過幾百年的民族融合,酪也隨之幾經(jīng)變化,逐漸形成兩類:一類就是水酪,稀而不散,醇而鮮甜,夾帶糟香,尋常人家消暑吃涼粉,大宅門里才能看到它;一類是干酪,甘沁凝脂微微泛黃,奶香濃郁,用來做奶卷、奶餑餑,熱量極高,小小一塊就飽腹。
酪曾是極高貴的食品,原為清宮中秘不外傳的消暑甜品,適逢御賜,宮外之人才得以品嘗?!都t樓夢》有一回說元妃從宮中賜給寶玉一碗“糖蒸酥酪”,寶玉特意留了等襲人回來吃,后來被奶娘李嬤嬤托大吃掉,由此還鬧出了一場風(fēng)波??登⑹郎星胰绱?,足見奶酪的身價不凡。
比起歐美超市里的各式奶酪、黃油、大瓶的鮮奶,中國貨架上的奶制品花樣的確比較寡淡。再說東西方體質(zhì)的確也存在差異,像外國人那樣直接從冰箱里拿出冰牛奶來當(dāng)飲料,我們覺得不對脾胃,也不易消化。不過若是做成酪,酸酸甜甜一小碗,盛在玻璃盞中,乳白凝脂勝似美人肌,酒香四溢,幾勺下肚不但冷香繞舌,而且融徹心脾,這樣的食法倒真契合了國人的秉性。
全中國只有北京才吃得到正兒八經(jīng)的水酪,幾十年前離開北平的梁實秋先生,在美國寓所照方試驗過多次,卻從未成功復(fù)制出能與之媲美的作品;臺灣海峽對面的老北平們,提起奶酪,每每垂涎欲滴,數(shù)度撰文紀(jì)念。如今遍布京城的三元梅園店里,一碗不過數(shù)元的水酪,制作方法并不很困難,怎么會難倒一票老饕,隔空懷念這么多年?
做酪的老店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就有十多家,眼見冰淇淋、酸梅湯當(dāng)?shù)赖臅r代,酪漸漸式微,東安市場北門里吉祥戲院旁,悄悄開了一家名叫豐盛公的奶酪鋪,重又吸引了穿梭在戲院間紅男綠女的視線。它就是梅園乳品店的前身。
店主何子照是滿族正黃旗人,腦筋聰慧。辛亥革命之后,當(dāng)日靠吃皇糧度日的滿清貴族還在自怨自艾時,他卻在近郊開辦了一個養(yǎng)牛場,通過親戚的關(guān)系請到宮中御膳房的大師傅傳授制作奶酪的秘笈。品質(zhì)絕佳的奶酪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清室的遺老遺少,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大多成了何掌柜的常客,豐盛公儼然是當(dāng)時的懷舊加時尚的去處。
街頭甜品不比大館子里的招牌菜,奶酪若不隨時局改變,很容易被人們遺忘,何掌柜就深知這個道理,隔三差五總有鮮貨。特制的松子仁酪,讓梨園行大角逢演必喝,自言松子香讓嗓音兒都平添幾分仙氣;白葡萄干酪,鵝黃襯玉,芳香中甜味愈濃,名媛天天差人來打包。因為豐盛公的火爆,老北京的胡同中才又重新聽到賣酪的吆喝聲:喝酪喂……
上世紀(jì)70年代前,酪店一度幾乎絕跡,直到名為梅園乳品店的奶酪鋪重新歸來。最初的兩家店一處在米市大街金魚胡同東面,另一處就是今日資格最老的臺基廠新橋店。從外表看,它同三元梅園其他的門店沒兩樣,推門走進(jìn),迎面柜臺前掛著《都門雜詠》中說酪的竹板詞,旁邊的墻上有溥杰、侯寶林兩位名仕的老照片,便知身份不同。
店長端出兩碗水酪,吃一口就周身冰爽,午后困乏全消。她介紹說:“水酪最關(guān)鍵有三樣,鮮奶、江米酒與糖。外地客人看到果凍狀的水酪,總問是不是加了米粉,其實別說米粉,這酪中一滴水都沒加?!?/p>
北京人吃的酪都是以中原黃牛或奶牛的乳汁制成,與秦川牛、牦牛不同,這種牛乳淡薄微甜,腥味最小。臺基廠店每日售出幾百份水酪,以新鮮牛奶為原料,用自釀的江米酒點一下,摻入砂糖經(jīng)細(xì)羅過篩,然后放到烤箱里烤一小時左右,等到凝固后出鍋,待徹底涼透,最后放在冰箱中冷卻才算完成??此坪唵蔚牟襟E,其中的技藝卻很精妙,后廚孫師傅說,一般人很難在自家點奶酪。因為市面上很難買到未經(jīng)稀釋的鮮奶,當(dāng)日產(chǎn)的更沒有,制作過程中對于火候、動作把握要求也很高,不同溫度下江米酒與糖投放的比例都不一樣,這樣做出的酪的甜度才能一致。
孫師傅一家兩兄弟都供職于梅園,他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的老員工。客人進(jìn)店,他們很少會像快餐店的服務(wù)生一樣,大聲問好,也不會對著你機(jī)械背誦一遍當(dāng)日的特別推薦。柜臺后的阿姨只會在客人舉棋不定時,適時告知哪種是招牌,哪碗剛新鮮出爐。公司最常組織的活動就是技藝比賽,拼的是制酪做卷的技術(shù),比的是眼明手快讓客人口口新鮮。這塊招牌不單純是賴以生活的工作,更是大家心中珍貴的記憶存放地。
隨著梅園越來越興旺,每日售賣總量很大,而三元集團(tuán)卻從未嘗試過集約配送的方法。每家梅園都有后廚,奶酪每日兩次現(xiàn)烤,江米酒是自己釀造的,比普通貨色釀造時間久一些,成色與味道都更濃郁。店長很驕傲地說:“除了糖,我們幾乎樣樣手做?!?/p>
水酪不能集約配送的原因還在于它嬌貴的本性。水酪要求表面光滑,水乳交融,原本柔軟的酪稍大力一些就散碎,根本無法批量運輸;對于溫度要求也很高,制成的酪如果凍住,化凍之后口感盡失,太熱就會分離出乳清,一碗酪就變成兩層了。
除了賣水酪之外,梅園還繼承了豐盛公的特色,現(xiàn)做奶卷、奶餑餑和酪干。從工具到造型,樣樣都一絲不茍地繼承傳統(tǒng)。奶卷外厚厚一層奶脂是用牛奶結(jié)成的皮子,十斤奶僅產(chǎn)八兩卷;做成如意卷造型,其中再加上細(xì)制的山楂、芝麻或豆沙、棗泥,叫鴛鴦餡。雪白的小瓷盤放上三寸來長、外白里紅、溫潤如玉的奶卷,看著就賞心悅目。一入口,是濃郁得化不開的純正奶香,而里面酸酸甜甜的山楂恰到好處地中和了味道。奶餑餑是用稍厚的奶皮子放在木質(zhì)模子里,包上餡再磕出來,有方有圓,有梅花點子,有同心方勝,與奶卷搭配各具特色。這兩樣乳品在柜臺中永遠(yuǎn)不超過三盒。“奶皮需要低溫保存,長時間與餡料接觸也會影響品質(zhì),我們前臺出一盒,后廚才補(bǔ)一盒,永遠(yuǎn)不會一次都做完冰著慢慢賣。”
奶制品保值期很短暫,遇上挑剔的人甚至放了幾個小時就會覺得有怪味,早年豐盛公的水酪與餑餑隔日絕不會再次售賣,但也不會浪費,全被做成了酪干。絳紅色的酪干是最為濃縮的奶酪,既壓秤又不出數(shù),價錢相當(dāng)貴,一個鋪子一天也出不了一兩斤酪干。雖然梅園現(xiàn)在不會用剩酪,不過臺基廠的酪干依然物以稀為貴,若是能碰上小盒出售,不妨買來嘗嘗。
或許恬靜、慵懶的北京已經(jīng)慢慢退出視線,高樓華廈把四合院上空遮擋的嚴(yán)嚴(yán)實實,天棚肥狗胖丫頭的時光一去不復(fù)返。當(dāng)回憶隨時間的年輪一圈圈消逝,梅園奶酪店卻不覺開遍全城。全市幾十家分店,視線不遠(yuǎn)處總能看到那個紅黃相間的招牌,大窗上掛著一排字樣“源于宮廷,融入時尚”,這正是老字號歷久彌新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