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賽霞
小時候喜歡吃蓮藕,因為它清香解渴。 對于蓮花卻不曾覺得她有多么獨特, 世界上有名無名的如此美麗的花實在太多。
一天無意中翻看父親抽屜里的《 本草綱目》,恰巧看到有一段寫蓮和藕的:“ 夫蓮生卑污, 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jié)。 孔竅玲瓏,紗綸內(nèi)隱,生于嫩弱,而發(fā)為莖葉花實;又復(fù)生芽,以續(xù)生生之脈。 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頓時便以少女有限的遐思將蓮花與高潔、 智慧串聯(lián)在一起,結(jié)成一個清晰而深刻的花語線路。 在其后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 也有意無意地自主不自主地增強著這花路之流的強度。
每到蓮開季節(jié), 總有無數(shù)人興致盎然地相邀賞蓮花。 在不同的城市看過各種不同的蓮花,白的,粉的,紅的,紫的,黃的,無一不美。 今年也與朋友們在藍山城郊看過幾次蓮花, 這個小山城也有如江南水鄉(xiāng)般的數(shù)百畝成片的蓮花。
碧湖清蓮,粉苞綠盤,自然是視覺上的一道佳宴, 更重要的是蓮池蓮湖或大或小都似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獨立的靜穆的王國。 這王國是一個清靜的世界,有的只有清澄之水,清秀之葉,清香之花,外界的喧囂與繁華都只能默然退在湖界之外,如同塵世凡夫在佛祖面前只能靜觀靜思, 絲毫不能影響圣徒高人悟道清修。
蓮花沒有牡丹的富貴,沒有菊花的孤傲,但她處污雜之泥中, 卻能開潔凈之花的姿態(tài)與氣度卻已經(jīng)達到了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所追求的最可貴最無上的境界。 人生百態(tài),觀蓮的人大多希望自己內(nèi)心深處也有一處如同蓮池蓮湖一般幽靜純凈之地,可以盛載心之蓮花,讓它美麗清雅地開在心之中央吧。
自幼跟隨信佛的祖母去過無數(shù)的寺廟, 聽過無數(shù)的佛經(jīng),也看過一些佛語典故,雖然沒有加入佛徒之列,也算是個與佛有緣之人,每每聽到看到與佛相關(guān)的事物會格外上心。
佛語典故花開見佛所提及的接引有佛緣之人的花就是指蓮花。 佛教中蓮花的境界便是代表智慧的“ 開悟”境界。“ 論凡夫心如合蓮花,圣人心似開蓮花”,有了蓮的智慧,有了蓮的心境,便是心之蓮花開放之象,便是佛學(xué)中所說的悟了佛性,有了佛的境界。 佛與蓮如此深刻而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實在是很奇妙。 或許蓮是盤古開天之時上神特意遺留在人間的圣靈之物,她的使命就是讓人們以她為參悟道生智生慧而度過人生之各種危難險境的吧.
在佛學(xué)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 娑婆世界”,一個充滿著各種煩惱、 痛苦和折磨的世界。 要求得“ 遠塵離垢,得法眼凈”的佛家境界,便需要像蓮花一樣處濁世在染不濁, 并且以清清濁, 而清不染濁?!?遠塵”便是遠離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塵)。這是蓮花呈現(xiàn)給世人的自然常態(tài),卻也是佛學(xué)修煉的境界。 擺脫三毒苦境而變得超脫愉悅,這是蓮花的精神也是佛境的精髓。 于是蓮成了佛國凈土的象征和佛國的圣花,于是佛國稱“ 佛界”,佛經(jīng)稱“ 蓮經(jīng)”,佛座稱“ 蓮座”或“ 蓮臺”,佛寺稱“ 蓮宇”,僧舍稱“ 蓮房”,架裟稱“ 蓮衣”。 佛教如此崇尚蓮花,幾乎處處以蓮為喻,應(yīng)該是借蓮花之高潔來宣揚佛境之高深圣潔: 像蓮花這樣于泥中流轉(zhuǎn)而始終保持純潔美好的佛之境界, 世人為什么不去修行而達到呢?
中國最著名的菩薩救苦救難的觀世音的經(jīng)典造型就是端坐于蓮花之上,一手持凈瓶,一手執(zhí)白蓮,寧靜,微笑,超脫,莊嚴(yán)。 這是觀音的形象,也是蓮花所象征的文化風(fēng)尚。 蓮花已經(jīng)是人們心目中得道仙人圣潔純正之象征, 自然也是人心向往之至深至純境界的象征。
佛的境界高遠無境,我沒有那份靈慧,也沒有那份閱歷去滲透太多。 但是在蓮開之時, 觀蓮之姿,感蓮之性,悟蓮之慧,透過蓮可以想見那與佛相關(guān)的無數(shù)意象來。 蓮花與淤泥以清水相隔便成清雅之態(tài),潔凈之韻,其實相隔的不是清水,而是蓮花如佛一般的清正凈濁的品性。 于是,眼中的蓮花已然不是蓮花,而是浩瀚大海上升起的金光,是無邊沙漠里出現(xiàn)的清泉, 那是一種戰(zhàn)勝現(xiàn)實險阻的力量,是一種抵御嗔癡干擾的能量,是一種諸如道教的太極圖, 諸如基督教的十字架之類的精神符號。
玲瓏是智,佛心便是慧。 由蓮之相可見人生之智慧,實在是上天厚愛蓮花,通過蓮花賜予眾生如此多的禪語與智慧。 在人們身心疲憊意志無靠之時,在我們所處的世俗的凡塵世界里,奇妙地生出一個清幽澄明的蓮花世界, 盛放我們無以釋懷無以解脫的心之累。 這未嘗不是上天厚愛眾生的另一幽徑。
蓮花就在眼前, 賞蓮花的嬌美, 品蓮花的高潔, 我的心之眼卻看見在藍天白云之上更有一股清正愉悅之氣飛過, 無色無相地抵達我們眾人的身心,無聲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