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海英 薛 儉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培訓中心 河北·石家莊)
在建設工程管理中,現場簽證是施工階段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各級管理部門和建設方比較關注的問題。在實施過程中,由于主客觀條件等多種原因,在施工過程中會發(fā)生現場簽證,并最終以價格的形式體現在工程結算中。
1、現場業(yè)主代表對造價控制意識淡薄。多數現場業(yè)主代表不重視現場簽證,缺乏造價控制意識,對簽證工作不認真,不經核實簽證內容是否屬實就隨意簽證,往往因實際不符而造成經濟損失。
2、現場業(yè)主代表對定額缺乏了解?,F場業(yè)主代表不了解定額各項費用組成,對概念混淆不清,定額中已包含的費用通過簽證重復計取,或者把材料按市場價簽證并列入直接費用,這是不允許的。
3、同一工程內容重復簽證。在挖運土方的工程中較為多見。
4、施工單位巧立名目。施工單位有意歪曲相關經濟政策規(guī)定的含義,鉆業(yè)主代表業(yè)務不熟的空子,巧立名目辦理簽證,或屬于管理不善也要業(yè)主簽證。
5、施工單位以少報多。施工單位以少報多夸大事實,高估冒算或無中生有,更有甚者以行賄業(yè)主代表的手段,騙取簽證。
6、簽證模糊不清?,F場簽證的工程內容、數量、材料的型號規(guī)格、單價或結算方式不明確,導致結算時施工單位多算多要。
7、現場簽證日期與實際不符。當遇到問題時,雙方口頭商定而不及時辦理簽證手續(xù),竣工后突擊補辦簽證手續(xù),有些施工單位故意把時間往后推,在簽證日期上做文章,利用“任何預算定額材料指導價都是有時間限制”的規(guī)定,提高簽證材料單價,以獲得不合理利潤。
現場簽證存在的問題很多,多數為人為因素。因此,必須加強現場簽證的管理,通過組織措施、經濟措施、合同措施等,來控制現場簽證以便控制工程造價。
1、組織措施。建立嚴格的簽證制度,明確職責,不斷完善項目管理組織保證體系,提高簽證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在運用組織措施時,應處理好如下幾點:
(1)現場簽證必須有三方會簽即業(yè)主代表、監(jiān)理、施工代表簽字,同時加蓋公章。
(2)凡定額及已包含的內容,不得再另行簽證。
(3)現場簽證的原因、部位、工程內容、數量、日期、結算方式、結算單價等必須在簽證上明確標出。
(4)要做好隱蔽工程簽證。隱蔽工程簽證資料一旦缺少將難以核對,對于基礎換土、塘渣回填,材質,深度,寬度;樁入土深度及有關出槽量;基坑開挖驗槽等,一定要真實記錄。
(5)現場簽證一定要及時辦理,隨做隨簽,不得拖延至竣工結算時補簽,對于一些重大的現場簽證和隱蔽工程,要及時拍照或錄像,保存第一手的原始資料作為簽證結算的依據。
(6)簽證至少要一式五份并編號,各方至少保存1 份原件,避免自行修改的現象發(fā)生,為結算時提供真實準確的依據。
2、經濟措施
(1)延誤賠償和索賠處理相關簽證。按相關法律程序索賠原則審核索賠的成立條件,分清責任方,確認合理索賠。
(2)簽證中的材料單價直接影響工程造價,在辦理材料單價的簽證時,甲乙雙方一起進行市場調查,簽證單上簽明材料名稱、規(guī)格、廠家、單價等,并注明所簽證的材料單價是否包括采保費、運輸費等,避免結算時重復計取。
(3)分清直接費和計稅不計費。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無法計算工程量或某些特殊的項目,往往需要甲乙雙方商定的具體金額來簽證解決。簽證人員如不理解直接費與計稅不計費的不同并注明,則會使結算時雙方發(fā)生爭議,給工程結算審核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合同措施
(1)現場簽證要依照簽訂合同相關條款來衡量,相互制約,凡與合同及投標報價中明確規(guī)定內容相違背的簽證,一律無效。
(2)設計變更單或施工圖有錯誤,而施工方已經開工、下料或購料。此類簽證只需簽變更項目或修正項目,原圖紙不變部分不要重復簽證,已下料或已購料的,要注明材料名稱、半成品或成品、規(guī)格、型號、數量、變更日期、運輸情況、到場情況、有無回收或代用等詳細情況,并按合同相關條款視具體情況簽證。
(3)停工損失。由各種原因造成的停工窩工、材料租賃、機械租賃等的損失;甲乙雙方應按合同規(guī)定的條款以書面形式確認產生的原因、起始日期,停工工日數和工日單價,停工機械設備的型號、數量、規(guī)格、租賃單價等,并列明細表。對于間接費定額已明確規(guī)定的,不得再簽證。對于定額沒有規(guī)定的,如何界定和補償,應根據合同條款并參考相同類定額和有關規(guī)定來簽證。
總之,現場簽證是一項細致而又嚴肅的工作,它直接影響到甲乙雙方的權益,不能輕率馬虎。因此,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加強現場簽證管理工作,規(guī)范現場簽證程序,做到事前控制,堵塞“漏洞”,把現場簽證費用降到最低。
[1]林紅琳.淺談如何加強設計變更和工程簽證的管理工作[J].中國工程咨詢,2003.12.
[2]李慧強.建設工程監(jiān)理[M].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