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超
(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聊城 252059)
列寧的青年觀是列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的繼承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進一步發(fā)展。列寧關(guān)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思想和基本觀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認真學習研究列寧的青年觀,對于我們正確對待青年、做好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列寧的青年觀繼承了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的基本觀點,又立足于新的歷史條件,把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列寧關(guān)于青年及青年工作的思想發(fā)展以十月革命為界大體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十月革命以前,列寧主要論述了青年的地位、青年在俄國革命中的作用、對待青年的態(tài)度、青年的教育、青年的組織以及動員青年積極投身革命實踐等。代表性的著作:1903年6—7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關(guān)于對待青年學生的態(tài)度的決議草案》、1903年9月《革命青年的任務》、1905年2月《新的任務和新的力量》、1906年12月《孟什維主義的危機》、1907年10月《反軍國主義的宣傳和社會主義工人青年團體》、1908年10月《學生運動和目前政治形勢》等。
第二個階段:十月革命以后,列寧主要論述了青年的主要任務、青年團的作用以及鼓勵青年積極參加共產(chǎn)主義建設實踐等。代表性的著作有:1919年12月 《致我們的接班人》、1920年 10月《青年團的任務》、1922年 10月《致俄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第五次代表大會》、1922年12月《致在莫斯科召開的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三次世界代表大會》等。其中,在《青年團的任務》一文中,列寧詳細論述了青年及青年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并對怎樣學習、學習什么做了詳細的闡述。《青年團的任務》一文在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列寧的青年觀科學地回答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的主要任務、如何培養(yǎng)教育青年、如何發(fā)揮青年的力量、如何實現(xiàn)青年的組織以及如何發(fā)揮青年組織的作用等時代課題,具有豐富的內(nèi)容。
科學的革命的世界觀、人生觀對于青年人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樹立科學的革命的世界觀、人生觀才能在紛繁復雜的政治形勢中作出正確的評估,進而選擇正確的立場;也才能對一些重大問題采取正確的認識和態(tài)度,戰(zhàn)勝形形色色的錯誤理論和思潮;也才能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為祖國為人民做出貢獻。因此,列寧十分重視青年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yǎng)與教育。他要求全體青年要自覺樹立革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要求青年組織要注重研究各種社會思潮,提防“假朋友”對青年的影響,發(fā)揮在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培養(yǎng)中的作用。1903年6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草案《關(guān)于對待青年學生的態(tài)度的決議草案》中,列寧建議所有學生組織、團體和小組,“在工作中把培養(yǎng)自己成員的完整而徹底的革命世界觀當作首要任務,”[1](P235)要“把樹立嚴整的革命人生觀作為主要目的”[1](P295)要“切實地研究馬克思主義”。[1](P235)同時,列寧明確要求發(fā)揮青年團體的作用培養(yǎng)青年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1907年10月,列寧在《反軍國主義的宣傳和社會主義工人青年團體》中指出,“青年團體的主要宗旨是自學,是樹立明確嚴整的社會主義世界觀?!盵2](P107)列寧要求青年組織,在培養(yǎng)青年的革命世界觀,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更要注意研究各種社會思潮。列寧在《關(guān)于對待青年學生的態(tài)度的決議草案》中明確指出:所有學生組織、團體和小組要“切實地研究俄國的民粹主義和西歐的機會主義這些存在于當前正在進行斗爭的各先進派別之中的主要思潮”;[1](P235)列寧同時提醒青年及青年組織要提防“假朋友”影響,因為“這種假朋友是存在的——這我們從自由派和社會革命黨人身上就可以看到。正是這些假朋友對青年保證說,青年不必去鑒別各種流派。”[1](P295)所以,學生組織、團體和小組要“提防青年的那些假朋友,他們正在用革命的或唯心主義的空話、用所謂在各革命的和反政府的派別之間進行激烈尖銳的論戰(zhàn)是有害的和不必要的這類庸人的怨言,來誘使青年忽視扎實的革命教育,因為這些假朋友實際上只是在宣揚無原則性和對革命工作的輕率態(tài)度”。[1](P235)列寧還要求黨的組織和個人要引導、教育青年。1920年10月,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指出:“我們需要詳細論述的問題,就是我們應當教給青年什么;真正想無愧于共產(chǎn)主義青年稱號的青年應當怎樣學習;以及應當如何培養(yǎng)青年,使他們能夠徹底完成我們已經(jīng)開始的事業(yè)。”[3](P294)
列寧準確分析了青年、青年組織在俄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青年自身的特點。列寧認為,由于在社會發(fā)展和社會革命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總是每個政黨千方百計爭奪的對象,1903年9月列寧在 《革命青年的任務》中指出:“在文明國家里,沒有一個政黨會不了解盡可能廣泛地和盡可能牢固地建立起來的學生會和工會的巨大益處,但是任何一個政黨都力求在這些團體中擴大自己的影響?!盵1](P329)針對俄機會主義者拉林的抱怨:黨內(nèi)青年工人占優(yōu)勢,成家的工人少,并且正在離開黨。1906年12月,列寧在《孟什維主義的危機》中引用恩格斯的一段話批評了拉林的觀點,并明確指出了青年的地位及其對黨的特殊意義。列寧指出:“在我們革命政黨中青年占優(yōu)勢,這難道不自然嗎?我們是未來的黨,而未來是屬于青年的。我們是革新者的黨,而總是青年更樂于跟著革新者走。我們是跟腐朽的舊事物進行忘我斗爭的黨,而總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爭中去?!盵5](P161)
列寧明確分析指出了大學生青年的特點和作用。列寧認為,青年大學生并沒有同社會的其余部分割裂開來,因此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反映社會上整個政治派別的劃分。[1](P328)“因為大學生是最敏感的部分,而知識分子之所以叫做知識分子,就是因為他們最自覺地、最徹底地、最準確地反映了整個社會的階級利益的發(fā)展和政治派別的劃分?!盵1](P324)列寧鼓勵革命青年大學生,要堅持明確的綱領(lǐng),到最廣泛的大學生中間去宣傳科學的社會主義即馬克思主義。[1](P335)
鑒于對青年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列寧也多次論述了把青年組織起來的重要意義。一方面學生組織、團體和小組要積極建立自己的組織,并注意同黨的組織取得聯(lián)系。列寧指出,學生組織、團體和小組“在轉(zhuǎn)入實際活動時,應設法先同社會民主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以便得到它們的指示并盡可能避免在工作一開始就犯大錯誤”;[1](P235)另一方面,黨的組織要幫助青年,積極引導青年組織的發(fā)展。列寧在《新的任務和新的力量》號召“更大膽地組織更多的戰(zhàn)斗隊,派他們?nèi)?zhàn)斗,吸收更多的青年工人,擴大一切黨組織的通常范圍,從委員會直到工廠小組、行業(yè)工會、大學生小組!”[4](P286)“要更大膽、更廣泛和更迅速地把年輕的戰(zhàn)士吸收到我們各種各樣的組織中來。要刻不容緩地為此建立數(shù)以百計的新組織?!盵4](P286-287)對于青年組織的發(fā)展,列寧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列寧在《關(guān)于對待青年學生的態(tài)度問題的發(fā)言》中指出,“今后的實際任務就是讓青年組織起來時靠近我們的委員會”,[1](P295)此后,在1905年3月《新的任務和新的力量》進一步要求社會民主黨人:“與盡可能多的這樣的小組建立和加強直接的聯(lián)系,讓他們給這些小組幫助,用自己積累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啟發(fā)它們,用自己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去鼓舞它們?!盵4](P287)要求黨的組織和社會民主黨人要“讓所有這樣的小組或者直接加入黨,或者靠近黨?!@些靠近黨的小組就會首先成為社會民主工黨的民主主義的助手,然后又成為它的具有堅定信念的成員”。[4](P287)
此外,列寧還多次論述了青年團在教育、培養(yǎng)和發(fā)動青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列寧指出:“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應當是一支能夠支援各種工作、處處都表現(xiàn)出主動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的突擊隊。青年團應當成為這樣的一個團體,使每個工人都感覺到,這個團體中人們所講的學說也許是他不了解的,也許是他還不能一下子就相信的,但是從這些人的實際工作和活動可以看出,他們真正是能給他指明正確道路的人?!盵3](P310)列寧同時指出,青年團“要這樣來安排自己的實際活動:使團員青年在學習、組織、團結(jié)和斗爭的過程中把他們自己和那些以他們?yōu)閹ь^人的人都培養(yǎng)成共產(chǎn)主義者。應該使培養(yǎng)、教育和訓練現(xiàn)代青年的全部事業(yè),成為培養(yǎng)青年的共產(chǎn)主義道德的事業(yè)?!盵3](P302-303)青年團還要積極組織青年參加社會工作,列寧指出:“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任務,是要在農(nóng)村或自己的街道上幫助做些事情”,[3](P310)“就拿城郊菜園工作來做例子吧。難道這不是該做的事情嗎?這也是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任務之一。人民在挨餓,工人在挨餓。為了不再挨餓,應該發(fā)展菜園,……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應當積極參加這個工作。每個青年團組織,每個青年團支部,都必須把這件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盵3](P309)
列寧這些思想實際為我們說明青年是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有力助手;青年組織是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堅強后備軍。而他關(guān)于青年團工作的論述,對于增強青年團的號召力,推動其發(fā)展和作用的發(fā)揮更是具有直接重要的意義。
列寧教育社會民主黨人和組織要信任青年,依靠青年人才,“不要對青年不放心”,[4](P391)要相信青年的力量。 1905 年3月,針對“組織內(nèi)缺乏人才”的抱怨,列寧準確分析了黨的組織生活和組織需求間的矛盾并批評了部分做具體組織工作的人。列寧指出,現(xiàn)在黨內(nèi)“人才很多又很缺,……到處都在強烈地呼求新的力量,埋怨組織內(nèi)缺乏人才,而與此同時,到處又有大批的人自請效勞,年輕的力量,特別是工人階級中的年輕力量在不斷增長。 ”[4](P287-288)列寧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做具體組織工作的人埋怨缺乏人才,“誰這樣說,誰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誰就是承認自己已被事變弄得眼花繚亂,不是他這個革命者在自己的意識和活動中支配著事變,而是事變支配著他,事變壓倒了他?!盵4](P288)列寧批評這樣的工作人員和組織者“最好是引退,讓位給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的充沛精力足以補償那些陳規(guī)老套?!盵4](P288)列寧明確肯定了青年在革命實踐中的作用并動員廣大青年積極參加革命實踐。列寧認為,青年主要任務是學習,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但是,也要積極參加革命實踐。1907年10月,列寧在《反軍國主義的宣傳和社會主義工人青年團體》中指出,青年團體的主要宗旨是自學,……“不過與此同時,青年團體也在進行實際工作。他們在為改善學徒的生活狀況而斗爭,努力保護學徒不受老板貪得無厭的剝削。社會主義工人青年團體把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用于反軍國主義的宣傳?!盵2](P107)列寧認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更要發(fā)揮青年的作用,依靠青年。1920年10月,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指出:“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真正建立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任務正是要由青年來擔負?!盵3](P293)“不吸收全體工農(nóng)青年參加共產(chǎn)主義建設,你們就不能建成共產(chǎn)主義社會?!盵3](P302)
列寧認為,青年一代擔負著建立一個與舊社會完全不同的社會即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任務,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青年及青年團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1920年10月,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指出:“全體青年的任務,尤其是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及其他一切組織的任務,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要學習?!盵3](P293)1922年12月,列寧在《致在莫斯科召開的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三次世界代表大會》告誡青年組織時刻牢記主要任務,他指出:“希望你們不要因為取得了崇高的稱號而忘記最主要的任務——必須切切實實地推進青年的培養(yǎng)和學習?!盵7](P310)同時列寧明確分析了青年學習什么和怎樣學習。列寧認為,青年團和所有想走向共產(chǎn)主義的青年都應該首先學習共產(chǎn)主義,其次還要學習人類積累起來的對共產(chǎn)主義有益的知識,還要努力掌握一切現(xiàn)代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將學到的全部知識融會貫通,用批判的態(tài)度掌握知識;將學習共產(chǎn)主義與沸騰的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等。列寧指出:“青年們只有把自己的訓練、培養(yǎng)和教育中的每一步驟同無產(chǎn)者和勞動者不斷進行的反對剝削者的舊社會的斗爭聯(lián)系起來,才能學習共產(chǎn)主義。 ”[3](P306)
列寧認為,青年要參加一定的社會工作,這有利于青年逐步成長為合格的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1919年12月,彼得格勒共青團舉行旨在吸引工農(nóng)青年參加社會工作的 “青年周”活動,列寧專門致信,向工農(nóng)青年致敬,并鼓勵年輕的同志們,在吸引工農(nóng)青年參加社會工作方面“更加努力地工作,用你們朝氣蓬勃的青春力量來建設光輝燦爛的新生活”。[6](P29)列寧教育青年學習共產(chǎn)主義的過程中,要把理論學習和參加社會工作、建設實踐結(jié)合起來,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才能取得學習的良好效果。列寧在1920年10月《青年團的任務》中指出:“單從書本上來領(lǐng)會關(guān)于共產(chǎn)主義的論述,是極不正確的。現(xiàn)在我們的講話和文章,已經(jīng)不是簡單地重復以前對共產(chǎn)主義所作的那些論述,因為我們的講話和文章都是同日常各方面的工作聯(lián)系著的。離開工作,離開斗爭,那么從共產(chǎn)主義小冊子和著作中得來的關(guān)于共產(chǎn)主義的書本知識,可以說是一文不值,因為這樣的書本知識仍然會保持舊時的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而這正是資產(chǎn)階級舊社會的一個最令人厭惡的特征?!盵3](P297)在這里,列寧明確指出了青年參加一定的社會工作,自覺參加建設實踐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
列寧的青年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他總是將對青年的培養(yǎng)、教育、引導與俄國革命發(fā)展和社會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教育引導青年及青年組織走理論學習與參加革命、建設實踐相結(jié)合的道路;列寧的青年觀推動了青年組織的建立、發(fā)展及作用的發(fā)揮,他的團建思想更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的思想寶庫。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寧的青年觀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青年的基本觀點,并結(jié)合當時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新變化對這些理論做了進一步的充實、豐富和發(fā)展,把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1]《列寧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
[2]《列寧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2版.
[3]《列寧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
[4]《列寧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
[5]《列寧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2版.
[6]《列寧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
[7]《列寧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