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旭 孫 蛟 大連大學建工學院
關于分配模式與短缺分析問題的初步思考
■周 旭 孫 蛟 大連大學建工學院
經濟模式問題是經濟主體運行的本質性問題。由于宏觀環(huán)境結構的不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模式不會有所重復。如何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市場經營模式,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分配模式與短缺分析問題進行初步探討,有利于我國特色經濟模式的構建和完善。
我國 分配模式 短缺分析 經濟模式
我國經濟尚處于飛速發(fā)展階段,目前國內理論界對分配模式與短缺分析問題的思考還不夠深入。歷經了1929年全球最大的一次經融危機以來,在某種程度上,我國重建經濟生活中的分配模式可以避免結構性的通貨膨脹,并且股份制形式能夠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盈利狀況。本文在研讀和總結了北京大學的孫祁祥教授以往文獻的基礎上,對我國的經濟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1.經濟學中的供給與需求。供給是社會化大生產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決定著一個社會的發(fā)展程度。經濟學中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shù)量的商品或勞務。經濟商品的價值量在于其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具體則表現(xiàn)為其使用價值。雖然供給量與生產量存在貯備商品的功能性重合,但是兩者還存在區(qū)別:從運輸方式的層面看,生產量是對于出口而言的,供給量則與進口密不可分。
市場商品總量包含現(xiàn)存的商品流量和潛在的商品存量。商品的需求規(guī)律大致可表述為:商品需求量隨著價格的上升而減少,反之則增加,所以圖形表示的需求曲線一般向右下傾斜。在經濟學中,需求是指一定時期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shù)量。需求主要與某一時期的市場價格有關。在既定價格下,消費者愿意購買的某一貨物的總數(shù)量稱為需求量,而需求曲線上表現(xiàn)的就是價格與需求量的函數(shù)變動關系。在營銷學中,需求包含具有先天屬性的購買欲望和客觀存在的購買力的概念。營銷是在發(fā)現(xiàn)需求的基礎上,并在滿足需求的同時使得價值最大化的過程。
2.兩者的關系及其應用。經濟學家用供求關系來分析競爭市場。供求大致的關系如下:從現(xiàn)代微觀經濟學角度分析,買者決定需求,賣者決定供應,兩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該市場的均衡,而這則構成了現(xiàn)代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從供給與需求曲線角度分析,供給變動與需求變動會在市場均衡時交匯,進而在供給與需求曲線中可以得出均衡價格和均衡數(shù)量。當未達到均衡點時,市場的微觀主體會進行自主調節(jié)。比如當市場供給過?;虺~供給時,供給者會采用低價促銷策略。當市場需求短缺或超額需求時,供給者會采取高價營銷策略。然而,市場價格是供給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兩種策略的最終目的都是使市場向趨于穩(wěn)定的均衡點移動。在市場經濟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價格不僅指導計劃經濟的資源配置,而且還決定了市場的需求量。
孫祁祥教授在研究中指出:短缺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種重要經濟問題,怎樣消除短缺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理論工作者需要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谖覈洕\行的國有市場機制,以“放權讓利”為基本思路的分配模式轉換的是我國目前面臨的重大難題。而“放權讓利”正是解決帶有一定的排斥商品貨幣關系和高度集權的屬性的我國傳統(tǒng)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舉措。提出我國的傳統(tǒng)分配模式的五點表現(xiàn):(1)分配主體地位的重新確立;(2)分配客體的復雜化;(3)分配原則的靈活多樣性;(4)分配形式的多樣化;(5)分配政策的調整。分配模式轉換的意義集中表現(xiàn)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已由財政轉向有償?shù)男刨J,具有信貸資金的銀行作用在日益加強。而居民儲蓄成為投資的重要來源。由此可見,“放權讓利”的措施是對我國傳統(tǒng)經濟模式而言。在當今市場主導經濟的年代,政府在非必要的條件下也只是間接的干預市場經濟運營。所以,現(xiàn)在的“放權”則主要體現(xiàn)為政府實施的優(yōu)惠政策,而不是過去的直接強力管制。
短缺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種經濟現(xiàn)象或固有屬性,而這是由于社會主義國家生產關系的先進性大大超前于生產力的實際水平的特點造成的。各國的短缺情況雖然依據(jù)不同情況而定,但相同的原因有以下四點:(1)賣者的預測誤差;(2)買者的信息不完全;(3)買者的動搖不定;(4)賣者調節(jié)的延滯和剛性。反短缺改革中的承包制、租賃制,由于作為承包、租賃制固有特征的短期行為動機使企業(yè)以拼設備、拼資源,終究都是治標而不是治本的。相比而言,基于合同層面的股份制形式,股票價格的起伏決定股東是否拋售股票,并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盈利狀況。由此可見,以責任與利益的高度統(tǒng)一的股份制企業(yè)為基礎的我國經濟機制具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它既避免了資金的不必要的缺失,也避免了經濟資源的嚴重浪費。在動態(tài)的市場競爭中回收和利用空閑資金的同時,股份制形式也可以充分調動企業(yè)經營者和持股者的積極性,建立起宏觀市場與微觀主體的積極互動,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經濟市場的良性發(fā)展。
綜上所述,供給和需求是構成經濟學的理論基石,幾乎任何經濟問題都會涉及。本文在對供給和需求的概念、關系及應用進行初步探討,認為供給能力與社會的總體生產力有關,而需求是基于消費者而言的。并闡述了市場商品總量的組成和商品價值量的具體表現(xiàn),得出供給量與生產量存在功能性的重合。進而將需求放在經濟學和營銷兩個層面進行總結,認為市場需求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到供給方的營銷策略,最終結果是使不穩(wěn)定的競爭市場趨于均衡。市場機制體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把握其本質才能更好的進行完善。我國一國兩制的宏觀經濟政策比較特殊,探索出具有我國特色的經濟機制就顯得十分迫切。
[1]孫祁祥,王明奎.第二亞歐大陸橋貫通后我國鐵路運輸形勢對策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1992,03:41-46.
[2]孫祁祥.短缺分析的新視角及其反短缺的改革思路[J].蘭州大學學報,1991,02:1-10.
[3]孫祁祥.分配模式的轉換影響及其意義[J].新疆社會經濟, 1992,01:38-45.
周旭(1991-),男,新疆博樂人,本科在讀,大連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010級學生,研究方向:公益旅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工商管理、建筑物理、歷史考察、物流貿易;孫蛟(1989-),男,遼寧營口人,本科在讀,大連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010級學生,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