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義
生姜的產量構成為:單株姜塊重量×每畝株數(shù)。其中每畝株數(shù)在閬中市一般為4500株左右,變動幅度較小。而單株產量變化較大,因為姜苗只要溫度條件適宜,就會不斷發(fā)生分枝、不斷結姜球,我市曾出現(xiàn)過單株姜塊重量超過3.5kg的紀錄,從而說明單株姜塊重量是決定每畝生姜產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密度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如何充分發(fā)掘單株姜苗的產量潛力,才是提高生姜產量的關鍵。提高生姜單株產量,首先在于姜苗要早出苗,早分枝,從而實現(xiàn)姜株早結姜球,以姜球數(shù)量增多而增加產量。下面就如何實現(xiàn)生姜早出苗、早分枝提出以下見解,供姜農們參考。
姜芽粗壯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早出苗,一般比同期栽植的瘦弱姜芽早出苗半個月以上;二是出苗健壯;三是早發(fā)生分枝,從而早結姜球、多結姜球。培育壯芽,首先要選取粗短而肥厚的姜塊,進行集中緩慢催芽,在25℃左右的溫度下,經過20~25天,催成不超過1cm長的姜芽,然后選擇粗壯的頂芽或倒數(shù)第二壯芽,不宜選擇位于姜塊基部的姜芽栽植。
確保土壤含水量是保證生姜早出苗的關鍵。冬干春旱是我市的氣侯特點,常常導致4~5月份土壤特別干燥,嚴重影響這個時期各種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對于4月份剛種下的生姜來說,土壤水分就成了生姜長根出苗最大的限制因素,一般可造成30~50天姜芽原封不動,從而嚴重延遲生姜出苗。對于這樣的姜地,在栽姜前一定要先澆淋1次透水,保持表層10cm左右深的土壤處于濕潤狀態(tài)。根據(jù)土壤濕度,一般每畝潑施100擔左右清水或清糞水,澆水過多易造成土溫回升緩慢,不利于早出苗,澆水過少,起不到促進姜芽發(fā)根出苗對水分的需要。
1.作用 生姜覆膜栽培,在我市有以下4個作用:一是生姜生長起點溫度較高,在15℃以上時姜芽才開始打破休眠進入生長;二是我市春季氣溫低,寒潮頻繁發(fā)生,種植過早很容易爛種缺窩;三是生姜覆蓋地膜,可以早栽1周以上,早出苗半個月左右;四是冬干春旱也是我市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生姜栽植時需要覆蓋地膜,其保濕效果非常明顯,對于確保生姜正常出苗意義重大。
2.覆蓋地膜的方法 栽姜蓋嚴姜芽后,可全田噴施封閉性除草劑,然后覆蓋好地膜,地膜四周蓋嚴壓實。覆膜的方向應與姜溝垂直,以使姜溝與地膜之間呈一定空間,避免姜塊出苗后即與地膜接觸,防止燒芽。出苗時先引苗出膜,當最低氣溫穩(wěn)定通過15℃以上時,即可全部揭去地膜。
生姜生育期較長,我市一般為220天左右,需肥水平較高,應采用生姜專用配方施肥。施肥原則是:底肥占40%、追肥60%,集中施肥為主,前期以氮肥為主,促進姜苗健壯,早發(fā)、多發(fā)分枝;中后期以鉀肥為主,促進地下塊莖膨大。生姜具體施肥方法為:①底肥以培肥姜田為主,每畝施優(yōu)質腐熟干糞1000kg以上或腐熟油枯200kg、含鉀高的復合肥100kg,另加硼肥1kg、硫酸鋅2kg。其中2/3作底肥施于耕作層,1/3作種肥集中施入,但要避免與姜芽接觸。②追肥:出苗后半個月開始追灌清淡糞水或用尿素3~5kg對水追施,6~7個月,每隔15~20天以稀糞水加尿素10kg左右追灌,也可選擇性追肥,以達到弱苗趕壯苗,實現(xiàn)全田姜苗長勢均勻一致。8月上旬,重施一次追肥,以促進姜苗地下塊莖膨大,畝施腐熟干糞1000kg或腐熟油枯50kg,含鉀高的復合肥40kg,每畝用稀糞或清水40~50擔追灌。9月份看苗追肥,以葉面根外噴施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