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韻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國”方略不斷深入實施,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日益加強。但近年來,我國新聞記者在履行媒體監(jiān)督職責過程中,經常受到阻撓甚至侵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進步,也使新聞采訪記者的新聞采訪權遭到了侵害。在我國“全媒體時代”快速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保護新聞采訪權,不僅關系到新聞采訪記者的權利保障,而且關系到我國輿論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乃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對“采訪權”做出明確的定義。我國《憲法》規(guī)定任何公民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我國的新聞記者作為我國公民,因此必須同樣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本文認為,所謂新聞采訪權,就是具有新聞采訪資格的記者從自身公務職責和社會責任出發(fā),對具有新聞性的公民、組織、事件、活動等進行采訪的權利。
新聞采訪權的性質必須從《憲法》對公民“言論自由權利”得以體現。新聞采訪權必須以新聞自由權和言論自由權為基礎,有其特殊的性質。由于新聞媒體并非國家機構,因此新聞采訪權是一種“權利”而非“權力”;由于新聞采訪權不是私權利,因此新聞采訪權不是“個人權利”而是“社會權利”。
新聞記者通過采訪與社會丑惡現象作斗爭,已經成為我國媒體監(jiān)督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夠滿足社會公眾的知情權,而且也能夠通過新聞武器來揭露社會丑惡現象,這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新聞記者新聞采訪權遭受侵害的現象屢見不鮮。盡管新聞記者在進行正面采訪和報道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發(fā)生采訪權受侵害的情況,但是在報道一些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時,新聞媒體特別是新聞記者經常會遭到恐嚇、威脅甚至毆打、關押,甚至會危害生命安全。
隨著我國不斷加大對新聞記者的保護力度,新聞記者的新聞采訪權得到了一定的保護。但從我國對新聞記者采訪權保護情況看,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盡管我國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輿論監(jiān)督工作的意見》、《加強和改進輿論監(jiān)督工作的實施辦法》等政策措施,各地區(qū)也出臺了一系列實施辦法和暫行規(guī)定,但對新聞采訪權的法律保護還不夠完善,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沒有保護新聞記者新聞采訪權的具體措施和實施細則。由于法律缺位,直接導致了新聞采訪權缺乏有效法律保護,亟須加強這方面的立法。
隨著我國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全面推進,新聞采訪和播放越來越成為保護公眾知情權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加強新聞采訪權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加強新聞采訪權保護必須按照“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略要求,通過健全和完善法律體系來保護新聞采訪權。國家應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法》,明確新聞記者和受訪者的權利和義務,加強對新聞采訪行為的規(guī)范力度,特別是要對侵犯新聞采訪權應當受到的懲罰進行明確規(guī)定,使新聞采訪有法可依,切實保護新聞記者的新聞采訪權。
加大對侵害新聞記者新聞采訪權的打擊力度,是有效保護新聞采訪權的重要舉措。要著眼于維護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人身、財產安全,加大對暴力侵害新聞記者采訪權的經濟、行政、法律懲罰力度。盡管在我國還沒有明確立法的情況下無法從根本上保護新聞記者的新聞采訪權,但通過加大打擊力度,能夠更好地維護新聞記者的人身、財產權益以及新聞自由權利,同時也能夠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對于保護新聞記者的新聞采訪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科技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社會監(jiān)督體系日益完善。保護新聞記者的新聞采訪權,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監(jiān)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加強新聞采訪權法律信息保障平臺建設,為新聞采訪記者提供反映訴求、加速新聞采訪權侵害案件處置的平臺和載體,公開接受社會監(jiān)督,使新聞采訪權侵害案件能夠在社會監(jiān)督之下公平、公正、公開地予以處理和解決。新聞采訪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受到侵害的時候,必須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更重要的是也要將自己的采訪行為置于社會的監(jiān)督之下,通過自身職業(yè)素質、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的不斷提高,來規(guī)范自己的新聞采訪行為。
新聞媒體在推動我國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監(jiān)督權、參與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新聞記者的新聞采訪權,對于推動我國新聞事業(yè)走上持續(xù)、健康、快速發(fā)展軌道至關重要,必須通過加速推進新聞立法、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建立采訪監(jiān)督機制來不斷提高新聞采訪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