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葉 華,宣 剛
(安徽科技學院,安徽鳳陽 233100)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的課堂教學改革思路
王曉艷,葉 華,宣 剛
(安徽科技學院,安徽鳳陽 233100)
分析了課堂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較了中美課堂教育模式差異,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維度探討了應用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
課堂教學;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高等學校開展高等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組織形式,是推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主渠道,其質量將直接決定學校的教學質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尤其是我國正處于傳統(tǒng)工業(yè)化與現(xiàn)代化的并行階段,專業(yè)應用型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一大瓶頸[1]。因此,在高等教育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zhàn)的背景下,很多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為了生存和發(fā)展,緊跟社會形勢,積極發(fā)展應用型本科教育,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而如何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是當前這類高校急需解決和落實的問題。在2012年3月召開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上,劉延東就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方面提出要加快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強化師生交流互動。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內涵式發(fā)展道路,同時進一步強調“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些又是對應用型高校建設提出的必然要求。筆者根據(jù)自己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學院一年的學習體會和感悟,分析了課堂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較了中美課堂教育模式差異,并提出了課堂教學改革思路,希望對應用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不能忽略課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掌握直接應用型知識和具有更具體實踐能力的人才[2],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學原理改造世界,通過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現(xiàn)實問題,為人類社會提供物質和非物質財富[3]。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實踐能力”理解為“動手能力”。如果這樣,那我們高等本科院校培養(yǎng)的應用型人才與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技能型人才就沒有什么區(qū)別。因此,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不能重技能、輕應用,重實踐、輕理論,更不能重課外、輕課內,重知識、輕素質,而是要做到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發(fā)展。而課堂教學在學生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yǎng)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及其對培養(yǎng)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學的組織形式在不斷發(fā)展和改進,由以前的個別教學發(fā)展到如今的班級教學制,在這條主線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軌跡,主要表現(xiàn)為個別教學、班組教學、導師制、班級教學制、道爾頓制、能力分組教學、開放教學、小隊教學、自學等[4],甚至還有網絡教學等遠程教育方式。盡管各種教學組織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但是課堂教學仍然被各國所重視。我國在《教育學》《教學論》等諸多教材中,均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綜觀國內外,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中小學教育,無論是學術型人才培養(yǎng)還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課堂教學始終占整個教育過程的主要部分。因此,課堂教學始終都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實施大學生教育的主要陣地。
我們這里所講的應用型人才的質量并不僅僅指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還包括學生的道德素質層面。俗話說:“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半成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才無德是廢品?!睉眯腿瞬挪粦撌且粋€半成品,而應該是一個正品。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陳理教授認為他們現(xiàn)階段教學改革的聚焦點是“精神與創(chuàng)新”[5]。這種“精神與創(chuàng)新”也正是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德”。相對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更注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應用型高校為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斷加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比例,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課堂教學的作用。錢偉長先生認為:“我們大學培養(yǎng)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面的人,是一個愛國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有文化藝術修養(yǎng)、道德品質高尚、心靈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yè)知識的人,一個未來的工程師、專門家。”因此,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著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和質量。
美國路易斯安娜學院是一所以注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私立高校。筆者在路易斯安娜學院一年的學習和觀摩課堂教學中,雖然也發(fā)現(xiàn)個別課程以教師講解為主,但大多數(shù)課程師生互動效果較好,課堂氣氛活躍,師生地位平等,教師不斷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生聽課注意力集中、回答問題積極踴躍、表達思路清晰明了,同時還敢于提出質疑,與老師進行辯論。而在我國的大學課堂上,大多數(shù)師生互動少,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呆板,缺乏活力,學生課堂投入情況也較少,不愿聽課。彭杜宏[6]等人進行的大學課堂教與學狀況的調查更是用數(shù)據(jù)說明了我國的課堂教學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教育差異,主要原因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中美兩國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不同,美國的教育理念倡導培養(yǎng)學生質疑批判精神和個人價值觀,更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展。而我國的教育理念則是灌輸給學生系統(tǒng)的知識,使學生繼承知識,學生個性得不到發(fā)展,雖然學生基本功扎實,但是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錢偉長先生對教育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大學教育的過程,就是要把一個需要教師才能獲得知識的人,培養(yǎng)成在他畢業(yè)時不需要教師也能獲得知識、無師自通的人?!保?]
由于教學理念的不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國的高校教師側重于傳授學生知識。課堂教學方法較單一,主要以“全講授”和“講授+一般性提問”為主,通常是指定一本教材,按照嚴格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內容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知識,以教師的“教”為主。而美國的教師側重于傳授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多采用啟發(fā)式、情景式、案例式、討論式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指定多本教材和相關閱讀材料,以學生的“學”為主。課堂上教師并不是按照某一本教材一章一節(jié)地詳細講解,可能同時使用幾本教材,提綱挈領地就重要知識點內容進行介紹,并提出有深度的問題供學生討論,把更多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己自學解決。教材只是供學生課后自行閱讀學習、相互參考用的。教師精心準備的閱讀材料也會在上課的討論范圍之內,都是與重要知識點內容緊密相聯(lián)系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8]。
不同的考核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我國對學生課程學習的評價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出勤率或作業(yè))所占比例較少,所以學生更注重期末考試的準備,從而使學生產生了一種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方式。而美國高校注重過程評價,考查學生對一門課的學習情況,不是主要靠一次期末考試就定論的,而是注重學生平時的所有表現(xiàn),包括學生的出勤、課堂上的參與情況、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等等,這些表現(xiàn)都被教師量化,而且占課程考核的很大比例,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以學習為目的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個的“正品”,高校必須重視課堂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借鑒美國的課堂教育模式,我們可以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著手,進一步深入推進應用型高校的課堂教學改革。
應用型高校在學校建設和學生教育實踐過程中要認真分析總結,進一步理清思路,更新并明確教育理念,加強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頂層設計,促進應用型高校建設的科學發(fā)展。對于課堂教學改革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堅持以學生為本,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如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競賽等),提供優(yōu)秀的教學環(huán)境和設施(如教室環(huán)境、教學多媒體及網絡資源等),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如學校、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相互評價、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學生學習考核的多元化評價等)和教師教學競爭機制(如學生選教師等),以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交流的互動過程。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互動效果。因此,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既要注重知識傳授的方式和方法,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以學生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觀念,樹立課堂上師生地位平等的理念,正確處理好“教”與“學”這一對矛盾的關系。其次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在堅持傳統(tǒng)教育模式優(yōu)點的前提下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教師要認真對待課前備課工作,及時完善知識系統(tǒng),充分準備教學資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運用好啟發(fā)式、情景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交流,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果。
學生作為接受教育的對象要認識到自己既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又是教學質量的體現(xiàn)者。因此要改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方式,要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轉“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為“以學習為目的的學習”,樹立個人價值理念。在課堂上,學生要改變傳統(tǒng)的依賴教師、全靠教師的學習觀念,采取積極主動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型學習方式,加強自學能力建設,勇于思考,善于提問,敢于質疑,充分發(fā)揮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爭當課堂主人翁。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學生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實現(xiàn)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1]程遠志,劉欣.高等教育強國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發(fā)展動因[J].教育與職業(yè),2009(26):13-15.
[2]童亮,冀建平.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討[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3(2):58-60.
[3]華小洋,蔣勝永.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相關問題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01-103.
[4]沈小碚.教學組織形式研究的發(fā)展及其問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29(1):76-82.
[5]鄂義太,陳理.加強教學建設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
[6]彭杜宏,何敏.大學課堂教與學狀況的個案觀察報告[J].高教探索,2009(2):97 -101.
[7]錢偉長.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意見[J].上海高教研究,1985(2):10 -13.
[8]沈倩,馬毅龍.應用型本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1(6).
(責任編輯 周江川)
O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WANG Xiao-yan,YE Hua,XUAN Ga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xiàn)engyang 233100,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s in China and in America.The paper also provides an idea for undergraduat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 the university,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classroom teaching;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teaching reform
G642
A
1007-7111(2013)07-0089-03
王曉艷(1984—),女,碩士,研究方向: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