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琪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閱讀是孩子了解自然與社會、獲得知識和經驗的主要方式。一本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是開啟孩子智慧的金鑰匙。在兒童讀物的編輯工作中,插畫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之所以重要,絕不僅僅因為孩子看不懂文字,只能看懂圖畫。優(yōu)秀的兒童插畫,其功能不僅限于圖解文字,而且在于圖畫本身就蘊含極大的價值,圖畫本身就能傳達文字難以描繪的內容。富有創(chuàng)意的兒童讀物插畫會激發(fā)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因為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對視覺上的渴望是實質性的,在創(chuàng)作中究竟是什么構成了適合兒童的視覺產物呢?我們要展示富有創(chuàng)意的兒童插畫,這樣才能激發(fā)兒童閱讀興趣,啟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繪畫表達上是多途徑的,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藝術表達也在不斷變革,拼貼和混合介質的藝術處理手段正在不斷運用到兒童插畫中,這樣的藝術表達,能增強畫面的質感和視覺趣味。韓國的童書《云朵面包》就是通過綜合材料制作、相機拍攝的新型表現技法來實現的,深受孩子們的喜歡。為孩子而創(chuàng)作,創(chuàng)意是兒童讀物插畫的靈魂。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觀察世界,和孩子一起幻想,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出他們喜歡的作品,讓孩子的童年色彩斑斕,夢想成真。
近幾年來,中國兒童插畫無論從插畫質量和插畫人員的數量較之以前任何時候的發(fā)展速度都要快,可以說這是一件好事。插畫水平提高了進步了,兒童圖書出版質量才會隨之提升,孩子才會有更多更好的童書可讀。據不完全統(tǒng)計,到2009年上半年我國從事少兒動漫工作及圖書插畫工作的人員已有數萬人,相關工作室大大小小也有數千家。
給你一個純真的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它純真、神奇。在現實的成人世界里,童年的故事依然是我們心中最溫情的回憶,而給予我們心中這些鮮活的形象的,常常并不是語言和文字,而是那一幅幅絢麗神奇的畫面。就如臺灣著名兒童繪本編輯兼創(chuàng)作者郝廣才所說:“閱讀是最好的游戲,繪本是最好的玩具。”今天我們處在一個信息流瞬息萬變的時代,信息傳達的時間被迫壓縮,圖像符號開始發(fā)揮它傳播的優(yōu)勢,“讀圖時代”已悄悄降臨。既簡單又復雜、既單純又細膩的插畫世界消除了人們視覺與精神的疲勞,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生動的圖像信息世界正是需要我們開發(fā)探索的新閱讀空間。近年來,繪本風靡成人世界,它使人們內心的灰色地帶被精彩的圖畫所點綴,成人讀物與兒童讀物開始有了十分相近的特征。不僅如此,很多兒童插畫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滿足了人們對童年的極度懷念與渴望,成人而且成為兒童插畫的新讀者群。插畫書作為兒童讀物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到今天,全球的兒童讀物插畫可謂種類繁多,數不勝數。特別是印刷技術和CG技術的發(fā)展,更帶來了兒童插畫藝術的空前繁榮。
幼兒對圖畫書的第一反應是圖畫而不是文字,兒童甚至是少年對圖畫的視覺反映也相當敏感,因此在兒童與圖畫的視覺交流中就產生這樣的問題:圖畫不僅僅是一個故事的詮釋還是能回到它藝術的本體,起到培養(yǎng)兒童藝術審美的作用。目前中國的兒童插畫大同小異,多數以夸張變形為主,色彩大紅大綠。對于1至6歲的兒童來說,鮮艷的色彩,一個夸張的小人和一個小動物還能滿足他們的視覺需求和審美視覺,但是針對再大一點的兒童,我們的兒童畫創(chuàng)作是否要考慮到藝術審美教育的問題呢?在此問題上,我國的兒童插畫的風格及藝術性存在著以下局限性。
中國的兒童插畫并沒有在美術界中受到相當重視,對兒童插畫家的培養(yǎng)也是一片空白。在近幾年動漫產業(yè)的興起和對動漫教育的重視的背景下,一些動漫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開始從事兒童插畫這個行業(yè),因此,在中國的兒童插畫市場上,你所看到的插畫幾乎都是電腦制作。其他藝術形式和手法在兒童圖畫這一塊幾乎不存在。當然,電腦繪制可以做出美倫美奐的絕妙作品,但是藝術不是只要一個形式就可以的。在兒童插畫創(chuàng)作的形式和手法上,我們可以多樣化,讓兒童插畫更具藝術魅力。
兒童插畫中角色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創(chuàng)作出令人信服的角色是一個插畫家成功的標志之一,也是兒童插畫影響兒童的行為個性、思維方式及想象力的重要因素?,F在中國兒童插畫多以甜美、夸張的人物、動物角色為主,不論文字故事的風格如何,他們的角色都是如此,因此,了解我們要分析藏在角色表象之下的本質,設計出真正可信的角色。這是我們在未來的兒童插畫事業(yè)中所要做出的努力之一。
多數人認為兒童只喜歡鮮艷的顏色,這未免太低估兒童的審美能力。市面上的兒童插畫,大多色彩艷麗、活潑甜美。針對大兒童來說,這一類的作品對于他們來說有些過于簡單和幼稚。因此,他們對兒童插畫的注意力開始轉移,他們想進入成人世界,他們開始看一些夢幻的文學類插畫,對于心智還不夠成熟的他們,夢幻和憂傷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呢?因此,我們應該針對這樣一群體,進行一些適合他們成長的兒童插畫。在色彩方面可以采取多樣化嘗試,符合文字背景內容,畫面生動和諧。讓兒童從畫面的表象進入到畫面給他的另一個想象的世界,引領他們自發(fā)地思考,這才是最重要的。
1.和諧統(tǒng)一的插畫色彩。整幅畫面可以由一種色彩構成,只有明度、純度上的區(qū)別,整體色彩完全一致,使畫面單純、柔和,給人一種寧靜、舒適之感;也可以采用同類色或鄰近色的組成,這種配色方法使畫面同一中又有變化,令畫面層次更加豐富。例如在兒童散文詩《小青蛙的春天》插畫中,分別以綠草,檸檬黃及中黃綠色為主色調。統(tǒng)一的配色形式,使作品容易產生整體性,適合平面化的表現效果,重要角色或主體對象相對濃郁的色彩更容易被其他淡色襯托出來,以達到突出的效果。
2.對比反差強的插畫色彩。各種色彩在構圖中所占的面積、位置、大小及色相的純度、明度等差別都構成色彩的對比。色彩的差別越大,對比的效果就越明顯。強烈對比的色彩關系使畫面效果醒目,具有震撼力。
1.夸張表現對象的造型手法??鋸埍臼切揶o手法,指文藝創(chuàng)作中突出描寫對象某些特點的,作用是用言過其實的方法來突出事物的本質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在兒童插畫中,夸張手法經常使用。夸張的作用還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單純地揭示他們的本質,使兒童得到鮮明而強烈的印象,同時也是表現兒童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鋸堖€能增強兒童插畫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兒童插畫缺少夸張,就會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為了博得兒童的笑聲而濫用夸張,否則只能陷于淺薄和庸俗。兒童插畫采用夸張的手法是因為適合兒童對對象的要求而定的。夸張表現造型對象的手法是針對對象的特征,包括結構特征與表情特征。從造型語言的角度來講,夸張?zhí)幚砭褪菑娬{突出對象部分,使對象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典型??鋸埵址墒箤ο笤煨统鰜淼男蜗蟾r明,更符合對象的性格行為及動作。相對于正常的形象,可能覺得“過度”,但對兒童的認知性的效果來看會更好。如果對象的形象太相近,或特征不明顯,幼兒可能會混亂相關對象造型的視覺形象,或區(qū)分形象存在困難,這都是造型表現不到位的現象。對于夸張出來的形象,能加深兒童的記憶,特別是對經過夸張的造型形象特征更印象深刻。夸張變形不僅在對象形狀的外形體量上求大小變化,在比例大小、多少及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方面都要作適合畫面的調整,以致整個畫面看起來非常協(xié)調,甚至在結構內容、數量、性質等方面都可以相應變化。
2.擬人手法表現形象的造型。擬人是指把非人類的東西人格化,賦予他們以人類的思想感情、行動和語言能力。兒童插畫中擬人化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對動物、植物及其他非生物、各種具體和抽象事物、概念、觀念的擬人化。兒童插畫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實的人,他們雖具備人的某些特點,但仍然保留物的許多屬性,既是人又是物。因此,擬人不僅不能違反所擬之物原來的特點,反而照顧到物與人及其他物之間原有的關系和支配它們的自然及生活規(guī)律。采用擬人手法的兒童插畫擬人的手法不單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對景物、事情進行擬人化的描述上,在插畫上也經常使用,特別是在兒童插畫的繪畫中經常使用。造型上擬人的手法經常在形象造型中對動物、植物擬人的情景進行表現。為什么兒童插畫中會經常使用到在動物、植物形象造型上進行擬人的手法呢?這是因為兒童的心理需要。因為兒童對人與動物、植物之間只是具有形與色的區(qū)別能力,并不具備內在物體本質的辨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觀察到,通常小朋友看到什么動物、植物都會用手去摸一摸,不管動物、植物是不是危險,都好像不懼怕的樣子。除了這是兒童的心里好奇外,也進一步說明小朋友還未具備能區(qū)別人與動、植物之間的本質的辨別能力。兒童往往把經常接觸到和看到的較熟悉的動物,甚至玩具娃娃當成同類的朋友,賦予它們不同的角色。因此,我們在動、植物上擬人化是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的。對于繪畫造型擬人化處理的手法,有些人認為可能會對兒童產生誤導,其實這是人生發(fā)育及認知的規(guī)律,不存在誤導。我們把動、植物形象擬人化,賦予形象生命感,使孩子們與畫面中的形象有一種互為朋友的感覺,從而使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保護地球、愛護動物、植物的好習慣。所以,把動物、植物造型擬人化的手法經常在兒童插畫里使用,能使畫面充滿溫馨感、生命力及活力。
兒童插畫要給孩子們美的熏陶和感受,很多插畫書都是通過色彩來吸引兒童的,有的色彩層次不分年齡段,有的不考慮孩子的心理等,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兒童插畫的色彩多以鮮艷為主,但是這種缺少統(tǒng)一色調的鮮艷配色,實際上對兒童色彩的認知有一定的誤導作用,同時視覺刺激也過于強烈。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在我國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方面有漆器、京劇臉譜、皮影、剪紙等,絢麗多姿的色彩都是兒童插畫表現形式最好的題材。如《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就是采納京劇臉譜的這種形式,畫中孫悟空臉部運用象征忠義勇敢的大紅色、金色的眼影、綠色的眉毛,更能襯托出其“火眼金睛”的色彩,黑色的短靴,大紅的褲子,畫皮紋樣的腰束短裙,鵝黃色的上衣,醒目的翠綠色圍巾等,高純度的紅、黃、黑色彩鮮明對比,襯托出人物“神采奕奕、勇猛矯健”的形象特征。還有一些插畫運用傳統(tǒng)墨畫的表現形式,其墨色濃淡把握得十分貼切,畫面干凈、層次感豐富,如:動畫片《山水情》都是以寫意畫的方式,以墨代色,并在恰當處著以淡彩,在黑白線條、墨色間進行渲染點綴,生動自然。這些都散發(fā)著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讓人們很好地借鑒和創(chuàng)作,把豐富的色彩元素運用到兒童插畫的作品中來,是一個讓插畫家們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的方向。
要把孩子們吸引到畫面中,色彩是烘托氣氛的主要因素,兒童插畫就像一個超大的魔法瓶,帶給孩子們更多夢幻異彩的色彩世界。
[1][英]馬丁薩利斯伯瑞著.謝冬梅,謝翌暄譯.英國兒童讀物插畫完全教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2]陳敏.兒童書籍插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