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紅(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 天津 300193)
隨著我國航空、航海以及陸地交通的發(fā)展,日常生活中耳氣壓傷的患者日益增多。以往所說的耳氣壓傷[1]是指由于氣壓的快速變化而引起的氣壓損傷性中耳炎和變壓性眩暈,常發(fā)生于航空及潛水活動時,是由于氣壓的變化影響了咽鼓管的正常功能狀態(tài)所致。此前關于本病的臨床報道較少。筆者于近年來在我院就診的患者中,接診了數(shù)十例由于航空或潛水導致耳氣壓傷的患者,這類患者就診時多描述耳悶不適、或耳微痛,聽聲音如物阻隔,有些患者描述伴有低音調耳鳴,眩暈等癥。同時發(fā)現(xiàn)數(shù)例患者發(fā)病時并沒有航空或潛水史,既往無高血壓、低血糖病史,自述出現(xiàn)癥狀期間均有乘車在平面進行高速位移。這2類患者筆者均以耳氣壓傷論治,中藥采用我院協(xié)議處方耳泌泰顆粒劑配合自行鼓膜按摩進行治療,臨床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將典型病例報道如下。
病例1.陸某,男,34歲。自訴每次乘汽車時,當車速達120公里/小時以上時,就會出現(xiàn)耳悶感,間斷低音調耳鳴,同時伴聽力下降,當車速低于90公里/小時或汽車停止后癥狀逐漸消失。初診于出現(xiàn)癥狀3日后,時查雙外耳道形態(tài)正常,左耳鼓膜周邊充血,右耳鼓膜形態(tài)正常,中耳分析測試示鼓室圖左耳呈低負壓狀態(tài)(MEP-55dap),右耳呈“A”型圖,純音測聽試驗示雙耳聽力正常?;颊呒韧泻娇斩鷼鈮簜?。筆者考慮該患者出現(xiàn)上述癥狀是由于鼓膜內外壓力變化致鼓膜形態(tài)改變所致,類似耳氣壓傷,因此,以對癥治療為主。平素癥狀輕時囑其休息,避免高速的平面位移及噪聲刺激,嚴重時應盡量避免乘坐高速汽車,乘車期間車廂間斷通風,多做張嘴運動及自行鼓膜按摩以減輕癥狀,如遇感冒時必須乘車可鼻內滴用血管收縮劑。此次就診予耳泌泰顆粒劑口服,配合自行鼓膜按摩,一周后復診癥狀減輕,繼續(xù)治療1周癥狀完全消失。
病例2.李某,女,41歲。自述乘飛機時出現(xiàn)耳堵悶感,低音調耳鳴及聽力下降,偶有輕度眩暈。于癥狀出現(xiàn)1周后初診時查雙耳外耳道形態(tài)正常,右耳鼓膜光錐變短,余無異常。中耳分析測試示鼓室圖左耳正常,右耳鼓室圖呈“C”型(MEP-90dap)改變,純音測聽試驗示左耳聽力正常,右耳125Hz30dB,余頻率聽力正常。該患者既往有鼻炎病史。此次就診予耳泌泰顆粒劑口服,諾通滴鼻液滴鼻,配合自行鼓膜按摩,10日后復診癥狀減輕,繼續(xù)治療1周后癥狀消失。
病例3.蔡某,男,50歲。自述在潛泳后出現(xiàn)耳悶,耳痛,低音調耳鳴,伴聽力下降。于癥狀出現(xiàn)2天后就診時查雙耳外耳道無異常,雙耳鼓膜周邊輕度充血,中耳分析測試示雙耳鼓室圖均呈“C”型,純音測聽試驗示雙耳低頻聽閾輕度下降?;颊呒韧卸撞∈罚ü氖覉DC型)。此次就診予耳泌泰顆粒劑口服,配合自行鼓膜按摩,1周后復診癥狀稍有緩解,繼續(xù)治療1周后左耳痊愈,右耳癥狀消失,中耳分析測試示鼓室圖呈“C”型(負壓較前減輕),聽力測試示恢復正常。
耳氣壓傷患者出現(xiàn)相應癥狀考慮為鼓膜內外壓力變化致鼓膜形態(tài)改變所致。鼓膜是介于外耳道與中耳(鼓室)之間的膜性結構,有彈性,呈內凹形,最薄處0.1mm,起傳聲的作用。咽鼓管為溝通鼓室與鼻咽的管道,有鼓室口與咽口二個開口??諝庥裳士诮?jīng)咽鼓管進入鼓室,使鼓室內氣壓與外界相同,以維持鼓膜的正常位置與功能。管壁上有層纖毛向管口方向順位排列,管口定時開放約5-6次/分鐘,以維持鼓膜內外的氣壓保持平衡。當鼓膜內外壓差超過8kPa時,就有發(fā)生中耳氣壓傷的可能[2]。而做平面上的高速位移亦有引起鼓膜內外壓差變化的可能,以致耳悶、耳鳴等癥狀的發(fā)生。分析此類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可能為在密閉環(huán)境里的高速平面位移,由于高速率原因,咽鼓管咽口司開放能力的肌肉受張力影響失于正常,鼓膜內外壓力改變,以致出現(xiàn)耳悶、耳鳴,短暫的聽力下降等類似耳氣壓傷的癥狀。臨床對該疾病應引起重視,全面分析,綜合診治。
本病可歸屬中醫(yī)學“耳脹”、“耳閉”等范疇。病位在耳,與肺、肝膽、脾有密切關系,多從肺論治[3]。耳泌泰顆粒劑為我院的協(xié)議處方,組方包括桑白皮、葶藶子、柴胡、黃芩、辛夷、蟬衣等。方中的桑白皮性寒味甘,清熱利肺,消痰通竅為君藥;葶藶子性大寒,味辛苦,瀉痰水壅滯助桑白皮為臣藥;柴胡性微寒,味辛苦,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可解邪滯少陽,少陽經(jīng)氣不暢所致耳內悶脹;黃芩性寒,味苦,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二藥配伍在方中能清解少陽之邪,舒暢氣機之壅滯,助君藥瀉肺利痰為佐藥。辛夷性溫,味辛,祛風通竅,使咽鼓管通暢;蟬衣性寒,味甘,歸肺、肝經(jīng),有疏散風熱,熄風通絡之功效,二藥配合共為使藥。臨證時,可根據(jù)患者兼證不同而隨證加減。該方以治肺為本,祛痰為標,輔以疏肝膽之經(jīng)氣,治療耳脹耳閉病經(jīng)多年臨床驗證取得較好療效。中醫(yī)學對鼓膜按摩術的詳細記載見于明代張介賓所著的《景岳全書》,書中提及“凡耳竅或損或塞.或震傷,以致暴聾,或鳴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竅中輕輕按捺,隨捺隨放,隨放隨捺,或輕輕搖動,以引其氣。按之數(shù)次,其氣必至,氣至則竅自通矣?!爆F(xiàn)在我們將此種按摩方法常用來治療耳脹耳閉、耳聾耳鳴等耳部疾患。針對耳氣壓傷的患者,筆者結合其癥狀特點,采用中藥配合鼓膜按摩治療,臨床多能取得較好療效。
[1]徐先榮,龔維熙,劉華鳳.耳氣壓傷的研究概況[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15(7):332.
[2]沙森.中耳氣壓傷——山區(qū)火車司機的職業(yè)危害[J].鐵道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2002,29(6):256.
[3]阮玉珊,廖月紅.中醫(yī)從肺論治耳病的研究概況[J].新中醫(yī),2008,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