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旭
(安徽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 安徽蕪湖241002)
張聞天(1900-1976)是我國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理論家,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他的一生可謂波瀾起伏,但是他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立足實踐和堅持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yún)s忠貞不渝。這就是他的人生價值觀的真實內(nèi)涵,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和獨特的魅力,對當下我國保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純潔性、培養(yǎng)有為青年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仍具有重大意義。
“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盵1](P32)張聞天不平凡的革命實踐和時代背景決定了他的人生價值觀包含獨特和內(nèi)涵豐富的內(nèi)容:
從呱呱墜地之時,我們就要思考:人生是什么,人是為了什么而來,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人生活在世上對社會、對他人有何意義? 一連串的疑問,道出了人生價值觀的真正內(nèi)涵。人生價值觀就是人們對自己的人生意義、人生目標、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以及如何實現(xiàn)人生價值等問題的根本看法。
張聞天,自幼酷愛學習,早年苦讀《四書》、《五經(jīng)》,1917 年夏,他胸懷“科學救國”滿腔熱忱赴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求學。20 世紀初,他目睹軍閥的腐敗、列強的大肆侵略,尤其是受到新文化運動啟蒙思想的影響,便產(chǎn)生了要進行民主主義革命的愿望,開始思考如何改造中國以及中國向何處去等問題。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使他看清了封建主義和帝國列強的嘴臉,同年八月,他開始嘗試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分析和探討中國革命。中國大眾由于長期受到封建枷鎖的束縛,思想僵化、愚昧無知,甚至還蒙昧的相信“君權神授”這個固有的陳舊觀念。所以,中國要想革命,需先開啟民智、擺脫舊有迂腐觀念的束縛,需尋找新的主義。正如張聞天所說:“我于這種不合理的社會,情意上早感到不安,因不安也早產(chǎn)生了改造的決心,不過用什么法子來改造呢? 應該改造成什么樣呢? ……自今日起,我希望能夠在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歷程中做一個小卒” 。[2](P36)張聞天開始找到了通向光明大道的航向,那就是走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chǎn)主義這條道路,對此,他針鋒相對地與反社會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進行過不朽的論戰(zhàn),在這一點上他“與馬克思所主張有許多共同的地方”。[2](P35)心有靈犀,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代中央領導人鄧小平胸懷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抱負,重視馬列主義的理論學習,他也曾多次強調(diào):“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zhàn)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 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chǎn)主義信念?!盵3](P110)
在隨后的革命實踐過程中,尤其是張聞天通過赴美以及所見所聞,洞察資本主義的弊端和其腐朽性,開始真正的轉向馬克思主義。1925 年張聞天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表明張聞天已由一個初期的愛國主義者轉變?yōu)樯鐣髁x者和共產(chǎn)主義者。
張聞天的人生價值觀是他不斷深入群眾、實地考擦和了解民情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觀念。正如1859 年恩格斯在為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第一分冊所寫的書評中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jīng)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xiàn)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發(fā)展上加以考察?!盵1](P43)張聞天的人生價值觀是歷史的產(chǎn)物,時代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否則,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據(jù);同時,這種人生價值觀也表達一定的合理性,否則,它就不能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
20 世紀初,張聞天面對黨內(nèi)一批“左”傾和“右派”的干擾,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他說:“接觸實際,聯(lián)系群眾,這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終身事業(yè)”。[4](P557)在他看來,立足實踐、聯(lián)系實際是我們事業(yè)成功的基石,是我們黨的領導地位和執(zhí)政地位得以鞏固的保障,所以,必須走群眾路線,向群眾學習。張聞天強調(diào):“任何共產(chǎn)黨員,即使他過去既接觸實際,又聯(lián)系群眾,只要他一旦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他就會硬化起來,走進老布爾什維克的博物館,做歷史的陳列品”。[4](P557)正是因為要接觸實際,聯(lián)系群眾,我們的事業(yè)才會蓬蓬勃勃的向前發(fā)展,人民的需求才不斷得以實現(xiàn)。所以,接觸實際,聯(lián)系群眾,是張聞天人生價值觀還熠熠生輝的重要原因。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有為的中國人,包括張聞天,他指出:“真理在誰手里,就跟誰走” ,[4](P332)一句簡而又簡的話道出了張聞天是馬克思主義忠誠的追隨者,他不僅刻苦學習和有力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還踐行著馬克思主義,1938 年張聞天創(chuàng)辦了馬列學院等。張聞天一生堅持真理,不屈從于錯誤的領導,總是敢于站出來講真話,即使冒著生命的危險,也在所不惜,他相信真理、服從真理,從來都是光明磊落,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她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決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她的宗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路線。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張聞天胸懷大志,一心為國,忠誠為民,他說:“黨的一切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黨就沒有其他利益” 。[5](P593)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締造者和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性地位的確證。馬克思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6](P104)“事業(yè)是多數(shù)人做的,少數(shù)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有了不起的作用還是群眾?!盵7](P151)張聞天也堅持:“群眾是革命力量的取之不竭的泉源”、“群眾的力量是我黨的最后依靠”。[8](P278)因此,中國革命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yè),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否則,中國革命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赤裸裸的遭受本國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和壓榨,廣大人民群眾便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難以自拔。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張聞天歷經(jīng)革命實踐的歷練后明確提出:“革命勝利和幸福生活的獲得固然是由于共產(chǎn)黨的領導,但使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人民群眾自己的力量”,[9](P477)因此,他強調(diào):“在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人民群眾是主人,黨是勤務員”。[9](P474)這表明黨群關系是魚與水的關系,黨的地位的獲得與鞏固,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這是張聞天人生觀的核心內(nèi)容和價值所在??傊瑥埪勌煺J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好壞的標準,這也是張聞天人生觀的最高標準。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一個人,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勇往直前,才能傲然群雄,也才能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張聞天的人生價值觀是實踐的結晶,具有科學性,是正確的價值觀,對當下我國有著指導和借鑒意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始終要“為群眾服務,這就是處處要想到群眾, 為群眾打算,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0](P889)即 使“為人 民的 利益 而 死, 就比 泰 山還重” 。[11](P1004)那是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著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利益,所以,具有崇高黨性修養(yǎng)的張聞天指出:“群眾是基礎, 黨是領導” ,[12](P569)表明黨群關系是船與水的關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黨能否正確處理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關乎黨的生死存亡和中華民族的未來。
然而當下,在中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情形下,部分黨員干部卻迷失了方向,一切向“錢”和權看,官僚主義嚴重。張聞天強調(diào):“官僚主義的領導方式是脫離群眾?!盵13](P259)因此,在張聞天看來,領導干部能否心系群眾;能否為公忘私;能否被群眾所愛戴,就要看中國共產(chǎn)黨是否脫離人民群眾、搞“官腔”和說“官話” ;是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是否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是否切實解決群眾的住房難、上學難和看病難等等現(xiàn)實問題,這是黨的立命所在和職責所在。只有把這一系列問題貫徹落實,將會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推進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能牢固樹立黨的領導地位和彰顯黨的形象;有利于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有利于純潔黨性、克服黨的腐敗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與執(zhí)政水平。
時光荏苒,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式發(fā)展,整個世界越來越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競爭也日益激烈,中國作為后起的發(fā)展中國家怎樣才能更好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怎樣才能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怎樣才能滿足人民各方面的需求。答案在于生產(chǎn)力,而怎樣提高生產(chǎn)力,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是生產(chǎn)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尤其是青年,對此,毛澤東曾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14]可是在當下,受利益多元化和不良人生價值觀的影響,一些青年搞個人主義,急功近利,一切向“錢”看,缺乏遠大理想和抱負;搞張揚個性,追求自我,缺乏寬闊的胸襟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更有甚者“顧小家舍大家”,追求個人發(fā)展,卻忘記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等等,所有這些深刻凸顯當代一些青年缺乏崇高理想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指導。鄧小平同志說過:“我們一定要經(jīng)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 。[3](P110)
當然,在實現(xiàn)崇高理想的過程中,“有時會被荊棘樹枝所刺傷,有時會被毒蛇猛獸所咬傷,我們前面的伙伴有時會用盡一切氣力而倒斃, 但是, 我們必須前進,”[8](P271)因為我們知道“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所以, 我 們 一 定 要“抱 定 正 鵠, 勇 往 直 前, 不 屈 不撓” ,[13](P2)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至理名言,勿為了一點挫折和困難,嚇倒了自己,堅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
張聞天曾指出:“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的每一個勝利,都真正更廣泛、更深入地動員著人民群眾,使他們團結在黨和國家的周圍,真正能夠發(fā)展社會主義勢力,擴大社會主義陣地,孤立資本主義勢力,縮小資本主義陣地,從而使階級力量對比,日益有利于無產(chǎn)階級而不利于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建設的成就,是動員群眾、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強大推動力,對群眾認識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也最有說服力。”[5](P590-591)時下,黨的十八大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這充分體現(xiàn)了實現(xiàn)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也充分體現(xiàn)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及體現(xiàn)了黨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而向前邁進的重大轉變。
毋庸置疑,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鄧小平強調(diào):“在社會主義社會中, 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 個人的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盵15](P128)所以,我們黨就要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國共產(chǎn)黨只有銘記這一點,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心系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才能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也才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攜手共建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
[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 張聞天選集編輯組.張聞天文集:第1 卷[M] .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
[ 3]鄧小平文選: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4]程中原.張聞天傳[M]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0.
[5]張聞天選集編輯組.張聞天選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
[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7]毛澤東選集:第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 8]張聞天選集編輯組.張聞天文集:第二卷[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3.
[ 9]張聞天選集編輯組.張聞天文集:第四卷[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5.
[ 10]毛澤東選集[M] .沈陽:東北書店,1948.
[ 11]毛澤東選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12]張聞天選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13]張聞天文集:第1 卷[ 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
[14] 毛澤東.在莫斯科會見我國留學生和實習生時的談話[N] .人民日報, 1957-11-17(15).
[ 15]鄧小平文選: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