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文 孔國慶 楊康賢
(1.云南農業(yè)大學,云南 昆明 650201;2.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3.云南經(jīng)濟管理職業(yè)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把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黨的十八大要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高校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宣傳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擔負著重大的責任。近年來,學術界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對這些成果進行分析梳理,可以為今后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推動高校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關于高校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作用研究,學術界普遍認為高校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宣傳教育、研究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歷史使命,只是在具體的表述上有所不同。李延華、李文耀認為,高校是和諧思想輿論氛圍的積極營造者,當代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先進理論陣地的構建者和服務社會的先行者,因此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發(fā)揮著傳承和發(fā)展、示范和輻射、深化和認識的基礎性作用[1]。梁偉新、魏建麗認為,高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指導地位的需要,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重要保證,因此高校應發(fā)揮傳遞文明、傳承文明和傳播文明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高校的輻射、示范和引領功能[2]。沈葳、章東輝深刻地論證了高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陣地,他們認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高校的本質要求,高校是傳播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基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3]。張敬斌認為,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思想文化建設的基地和向青年傳播價值觀和進行思想引導的場所,發(fā)揮著重要的途徑作用,引導大學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幫助大學生形成社會思想共識[4]。石竹青,李曉艷則認為,高校在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人才培養(yǎng)、文化傳承、社會思潮引領等方面具有其他機構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高校應該發(fā)揮理論研究優(yōu)勢,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創(chuàng)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同時高校要發(fā)揮宣傳和高端引領優(yōu)勢,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宣傳引領者[5]。
從已有的研究文獻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生中得到較高程度的認同,這充分說明高校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學者們也認同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楚愛麗通過深入研究,認為當前一些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xiàn)中立化、模糊化、市場化和混淆化等特點,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他們指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點,在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在內化階段、外化階段,還普遍存在內外化相脫節(jié)的問題。所以高校應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自我教育等方面下功夫[6]。傅建芳、楊天澤認為,多元文化背景下,由于受到與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相悖的思想觀念的侵蝕,大學生思想道德方面暴露出重才輕德、人生理想信念淡漠、個人道德修養(yǎng)水平較低、道德情感比較缺乏、厭學風氣比較普遍和審美品位比較缺乏等問題。他們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xiàn)的特點進行了梳理分析: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馬克思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并存;在理性信念領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與動搖并存;在理論精髓方面,部分大學生的認識與實踐相脫節(jié);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部分大學生不能夠知行統(tǒng)一[7]。張忠良對影響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問題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歸納: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存在片面認識或錯誤認識;二是作為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的缺失;三是道德弱化、道德約束力下降。認為以上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淡化和邊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的增強,導致價值取向呈現(xiàn)多樣化的趨勢;對當前存在的社會問題感到困惑[8]。此外,張祖晏認為,隨著高校擴招,一些學習成績一般、思想道德素質低、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也進入了高校,大學生在校人數(shù)逐年增加,而整體素質卻呈下降趨勢,加之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不良網(wǎng)絡文化的影響,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使得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受到不可避免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9]。
新形勢下,要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被大學生理解、認同,進而轉化為自己的自覺追求,必須把原則方法的調整和改進作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研究。對此,黃巖、謝嘉梁認為,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一主多樣”和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10]。陳為認為,高校在探索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應當把握以下四個原則:系統(tǒng)化原則、個性化原則、貼近生活的原則和注重實效的原則[1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聯(lián)系不緊密,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不強,實效性減弱。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根據(jù)學生實際,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對此,劉艷秋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陣地,但存在教育方式陳舊呆板,缺乏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削弱了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本出路在于改革過去的教育方式方法,采用“對話式教學”促進教學相長,“延伸式教學”構建高效教育模式,“探究式教學”啟發(fā)學生思維,“情感式教學”感染打動學生,“辯論式教學”激蕩學生智慧[12]。
關于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研究人員認為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方面來進行。首先,徐之順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核心內容,以民族精神作為主旋律,以時代精神作為現(xiàn)實要求,以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道德準則[13]。對此,伍臘梅進一步認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抓住靈魂,深入進行科學世界觀教育,要突出主題,深入進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精髓,深入進行愛國主義和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要打牢基礎,深入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14]。劉福州則認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根本在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按照時代要求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發(fā)揮主渠道作用,解答基本理論問題;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整體優(yōu)勢,回答時代前沿問題,發(fā)揮大學文化“育人”功能,解決基本道德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八榮八恥”實踐教育,增強自律意識[15]。其次,季芳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作用發(fā)揮的角度,提出高校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引導大學生科學發(fā)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大學生健康成才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大學生理性報國;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16]。劉九萬認為,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不斷賦予教育內容鮮明的實踐特色,實現(xiàn)三個結合,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明、社會特色結合起來,凸顯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必須同中華民族思維模式、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結合起來;必須結合當前國內外重大事件,及時將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賦予教育內容鮮明的時代特色[17]。第三,毛紅忠從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上進行研究,認為一要引導大學生提高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增強政治意識;二要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切實增強責任意識;三要引導大學生發(fā)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切實增強使命意識;四要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切實增強道德意識[18]。
關于高校踐行社會主義的有效途徑,研究人員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基本途徑。張忠良提出,通過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舉辦講座、演講比賽和征文等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此外,要通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與學分、評優(yōu)、畢業(yè)掛鉤和將道德考核作為學生考評的內容之一等方式,來推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9]。張敬斌提出,高校始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各個方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具體來說,途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堅持正確導向,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動權;培養(yǎng)踐行主體,在提升師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上下功夫;突出教育主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把握時代特點,師生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抓好載體建設,管好各類思想文化陣地[20]。傅建芳、楊天澤認為,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途徑主要有:課堂教學,特別是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重要載體;新媒體技術是重要手段;心理咨詢是有效方式;社會實踐是有效載體;自我教育的強化是重要的內因;規(guī)范的管理是必要條件;人文資源的整合是價值情景[21]。因此,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融入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學校講壇、論壇、第二課堂、校園網(wǎng)絡資源等教育載體的作用,不斷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師德師風環(huán)境和家庭社會環(huán)境,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形成長效機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轉化為廣大師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標尺和自覺追求[22]。毛紅忠認為,高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從三個方面著力:一要加強理論研究,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知識基礎;二要拓展教育思路,通過比較式背景教學認識各種文化的差異,從而提高辨別能力,發(fā)揮校園文化活動的作用,密切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效性;三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23]。為此,要積極發(fā)揮學校黨團組織力量,抓好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融入學校教學管理中的體制機制。要切實解決當前大學生最關切、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讓他們從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中真正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實際作用,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價值同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要堅持教學相長,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發(fā)揮強大的合力作用。
[1]李延華,李文耀.發(fā)揮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淺論[J].教育探索,2007,(7):78-79.
[2]梁偉新,魏建麗.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大有可為[J].黨史博覽(理論版),2008,(7):24-25.
[3]沈葳,章東輝.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格局建設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9,(6):90-92.
[4][20]張敬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意識形態(tài)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07,(10):69-70.
[5]石竹青,李曉艷.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實效性增強之路徑[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73-75.
[6]楚愛麗.影響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問題調查和原因分析[J].濰坊學院學報,2008,(1):138-140.
[7][21]傅建芳,楊天澤.多元文化背景下拓展高校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效路徑[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8,32(3):131-135.
[8][19]張忠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7,(5):39-42.
[9][22]張祖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加強和改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3):50-52.
[10]黃巖,謝嘉梁.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著力點[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3):103-106.
[11]陳為.大力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9,(4):182-183.
[12]劉艷秋.關于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思考[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1):83-86.
[13]徐之順,楊斌.論高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J].學海,2008,(5):17-21.
[14]伍臘梅.多元文化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初探[J].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8(2)87-89.
[15]劉福州.加強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5):19-21.
[16]季芳.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87-88.
[17]劉九萬,高云峰.當前高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J].內蒙古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64-66.
[18][23]毛紅忠.高校應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河南教育,20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