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琴,朱 磊
(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0)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整體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時刻關注著心理健康,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過去的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連殺四人到前不久的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案,觸目驚心的“校園事件”不斷發(fā)生,表明大學生群體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心理問題,再一次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推向了風口浪尖。人們的質疑、高校的擔憂歸結為:現(xiàn)行的高校心理健康體系是否符合現(xiàn)代大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是否可以探索出新的模式來豐富現(xiàn)有的固定體系?這是值得每一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體系基于兩條主線。一條是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wǎng)路模式,另一條是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大學生人格問卷(UPI)等量表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測試。論文中采用第二條主線,通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對某高職院校某系部3 1 7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1.測量信息的采集及施測對象
某系3 1 7名學生作為此次大規(guī)模心理健康普查的施測對象。為了保證測試的有效性,測試前召開動員大會,指導學生學習心理普查程序,并向學生講明調查目的,以打消學生的疑慮,真實填寫測評量表。
2.測試工具
該次普測采用兩個量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大學生人格問卷(UPI)。
1.癥狀自評量表(SCL-90)
該量表包括9 0個條目,共九個分量表,即F 1(軀體化)、F 2(強迫癥狀)、F 3(人際關系敏感)、F 4(抑郁)、F 5(焦慮)、F 6(敵對)、F 7(恐怖)、F 8(偏執(zhí))和 F 9(精神病性)。該量表使用簡便,測查角度全面。
測量結果經(jīng)過篩查,317名學生當中有301名學生測試結果有效,其中正常2 8 8人,占總人數(shù)的9 5.7%;異常1 2人,占總人數(shù)的4.3%。
將某系學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評得分與全國青年常模各因子作比較。結果顯示,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平均分(M)均高于全國青年常模,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因子上的平均分(M)均低于全國青年常模,某系學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與全國青年常模在軀體化因子上的差異不顯著。
調查結果分析認為,被試在F 2(強迫癥狀)因子上的得分較高,說明被試近期偶爾有一些無意義的想法和沖動的行為發(fā)生,自己明知沒有必要,但卻難以自控。被試在F 4(抑郁)因子上的得分較高,說明被試近期情緒有些低落,內心苦悶,對學習、生活提不起興趣,不喜歡參加任何活動和體育鍛煉。被試在F 5(焦慮)因子上的得分較高,說明被試近期情緒有些不穩(wěn)定,立坐不安,興趣減弱,時常感覺到焦慮,并且注意力難以集中。被試在F 7(恐怖)因子上的得分較高,說明被試內心緊張、害怕,對周圍環(huán)境充滿了恐懼,即使無危險也過多地擔心,過于敏感,考慮不必擔心的事情較一般人多一些。被試在F 9(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較高,說明被試可能由于近期生活比較緊張,壓力較大,偶爾出現(xiàn)一些不大明顯的精神病性癥狀,如思維渙散,難以思考問題或者幻聽等。
2.大學生人格問卷(UPI)
作為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常用量表之一的UPI,具有簡便易行、信息量大、實際篩選效果好等特點。該量表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狀況、生源、專業(yè)、入學動機等。第二部分是由6 0個項目構成,其中四個項目是測偽尺度(題號是 5、2 0、3 5、5 0),其余 5 6個是反映學生的苦惱、焦慮、矛盾等癥狀項目。第三部分是四道附加題,主要是了解被測者對自身身心健康狀態(tài)的評價和對心理咨詢的需求。
該量表主要是通過總分、關鍵項目和附加題來確定測評結果。首先,要根據(jù)篩選標準,篩選出第一類為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此類學生需要盡快得到咨詢與指導。其標準為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1)UPI總分大于等于 2 5分;(2)第 2 5題(想輕生)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2題選擇者;(4)明確提出咨詢要求者。第二類為可能有某種心理問題但不嚴重,應引起注意的學生。其標準為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1)UPI總分在 2 0~2 5分者;(2)第 8、1 6、2 6題中有一題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只有一題做選擇者。第三類為UPI總分小于2 0分者,此類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好,暫時不需要給予特別關注。
經(jīng)過篩選,有2 9 5名學生的測評結果有效,其中第一類學生有3 2人,占總人數(shù)的1 0.8%;第二類學生有9 2人,占總人數(shù)的3 1.2%;第三類學生有1 7 1人,占總人數(shù)的5 8.0%。由此可見,可能有明顯的心理問題,需要盡快得到咨詢與指導的人占到1 0.8%;可能有某種心理問題,需引起關注的人占到3 1.2%;可能暫時無心理問題,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占到5 8.0%。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有近一半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且第一類的比例高達1 0.8%,這些應足夠引起從事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重視,有針對性地做好相關學生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
3.UPI關鍵項目的選擇頻率
UPI中心理健康癥狀項目中,有四個關鍵癥狀項目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反映被測人員的一些心理健康狀況。根據(jù)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認為自己和家庭不幸者人數(shù)最多,達到2 7人,占到全部測試人數(shù)的9.2%;常常失眠的有3 6人,占到全部測試人數(shù)的1 2.2%;有輕生意念者6人,占到全部測試人數(shù)的2.0%;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者1 9人,占到全部測試人數(shù)的6.4%。
在關鍵項目選擇中,常常失眠的人占到學生比例的1 2.2%,說明學生中存在一定的焦慮人群。剛入學的學生對新環(huán)境以及將來的發(fā)展存在一定的焦慮感和緊迫感,對將要面對的學習和生活都比較茫然,需要在學生入學階段進行適當?shù)闹笇Ш鸵龑?。?.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這反映了部分學生對自己過去的生活和家庭環(huán)境不滿意,提醒我們這些心理教育工作者應及時關注學生的家庭背景,了解是什么因素影響到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有準備地做好此類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的學生占到學生比例的6.4%,往往這類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和生活的動力,較容易成為班級的問題學生,所以這類學生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另外有輕生意念者的人數(shù)雖然不多,只占到學生比例的2%,但這類學生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對象,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及時干預,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防止極端的事情發(fā)生。
4.選擇頻率排在前十位的UPI項目
測量結果顯示,選擇“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占9 4.9%,排名第一;選擇“認為應該對個人的性行為負責任”的占9 1.9%,排名第二;選擇“你認為人際關系很重要”的占8 9.2%,排名第三;選擇“心情開朗”的占8 8.1%,排名第四;選擇“人緣好受歡迎”的占7 3.6%,排名第五;選擇“你認為戀愛的目的是為了婚姻”的占6 5.4%,排名第六;選擇“你認為婚前性行為是可以接受的”的占6 1.7%,排名第七;選擇“總是朝氣蓬勃的”的人數(shù)占總測試人數(shù)的5 4.9%,排名第八;選擇“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的占3 9.7%,排名第九;選擇“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的占3 9.3%,排名第十。
從測量結果來看,9 1.9%的學生認為應對個人的性行為負責任,6 5.4%的同學認為戀愛的目的是為了婚姻,6 1.7%的同學認為婚前性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關注戀愛和婚姻,且性心理趨于開放和理性,這跟以往的測試的結果存在差異。這也提醒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注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科學文化學習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學生的戀愛問題和性行為問題,避免因不安全性行為而帶來的后發(fā)問題和心理問題。有8 9.2%的入學學生十分重視人際關系的發(fā)展,說明學生對大學生活中人際問題認識清楚,且比較重視,這是一個良好的現(xiàn)象。
總體來說,被測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不健康學生的比例達到4 3.3%。這些應引起學院的重視,也對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多方面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也進一步明確了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與關注。當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工作方式是通過學生入學的心理測試,篩查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干預,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咨詢和教育輔導,幫助和引導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旧涎匾u傳統(tǒng)的病理心理學或消極心理學的模式,把重點放在預防和矯正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上,既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各種問題的出現(xiàn),也不能發(fā)展學生心理的積極因素。實踐證明,消極心理學占主導地位的年代,患心理問題的人口越來越多。而今西方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經(jīng)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種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主張應該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fā)展、生活,如何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
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在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基礎上探索研究,試圖運用積極心理學相關原理,補充豐富現(xiàn)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不僅僅要運用消極心理學,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還主張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潛能、動機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緒,如樂觀、勇氣、誠實等,塑造學生積極的人格,同時構建校園心理健康積極環(huán)境,讓學生能運用自己的基本能力發(fā)現(xiàn)及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激發(fā)內在的積極力量、積極潛力和優(yōu)秀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和生活品質。
[1]羅珊紅.大學生SCL-90量表結果比較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8,(12).
[2]王延偉.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7,(10).
[3]苗元江,余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