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齡
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但是,穿過黑暗,我們一定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
“我常常會因為一些困難想要放棄學習,但又一想,未來的路還那么長,不學習怎么辦呢?可好好學習說得容易,做起來實在太難,我覺得自己真是學夠了,甚至一想起學習就會作嘔,我該怎么辦?”
“上高中兩年了,我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無論我如何努力,白天學、晚上學,成績還是一塌糊涂。以前的我邊玩邊學,還可以輕松名列班級中上等,而現(xiàn)在……好累,想哭想放棄……可是就這么放棄實在太丟人了?!?/p>
“數(shù)學太難學了,老師給我講了三四遍我還是不懂,看著他那一臉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我心里更難受了!可是我絞盡腦汁還是不會,我能怎么辦?。靠禳c高考吧,就算隨便讀一個一般的文科專業(yè),至少我也能解脫了!”
……
在做中學生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們被繁重的學業(yè)壓得喘不過氣來,從而漸漸產(chǎn)生厭學心理,甚至想一放棄了之。然而同時,他們又是對自我有要求的孩子,明白放棄是最懦弱的選擇,而不拼搏的話,又如何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于是,他們陷入兩難的境地:放棄,還是繼續(xù)?
玲子(化名)來咨詢的時候,已經(jīng)被醫(y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邊緣狀態(tài)”,這也起源于她在學習方面遇到的問題。玲子說,自從上初二后,她總感覺有很多東西學不會,尤其是遇到綜合性試題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應用課本知識去解答。而特別讓她頭疼的是——她覺得自己的腦袋不好使了,很多知識記不住,好不容易記住了,過幾天又忘了。于是,她的學習效率變得很低很低,學習很累很累,怎么學都學不進去,內心總想出去玩兒。但是一玩兒呢,又覺得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別人都在學習,我怎么能玩兒呢?
所以到后來,玲子學也學不進去,玩也不敢玩,想放棄,又不甘心。時間久了,她的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都很嚴重,甚至一連兩個多月沒去學校。班主任跟玲子的媽媽說,要不就辦個休學吧,可玲子又不愿意。
據(jù)玲子的媽媽講,玲子以前是一個很活潑開朗的女孩兒,自從上中學后就開始變了,越來越內向,多數(shù)時候都沉默寡言。她每天一回家就是學習,讓她出去玩會兒她也不去。父母能感覺到她是在強迫自己讀書,其實根本沒效率,但是念叨得多了,玲子就表現(xiàn)得很煩躁,還會發(fā)火。到醫(yī)院去檢查,醫(yī)生說,這是雙相情感障礙,還有精神分裂癥的邊緣狀態(tài),得趕緊住院。玲子的媽媽很震驚:孩子只是學習壓力大導致了精神焦慮,怎么就成了精神分裂癥的邊緣狀態(tài)呢?
其實,跟玲子溝通之后,我發(fā)現(xiàn)她遠遠沒到所謂的“精神分裂癥的邊緣狀態(tài)”,歸根結底還是情緒問題,是內心沖突的反映。
于是我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在一個國家里,每個人的背上都負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在緩慢而艱難地朝著目的地前進。途中,有一個人忽然停了下來,他心想:這個十字架實在是太沉重了,就這樣背著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于是,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將十字架砍掉一些。
砍掉之后,背上的確是輕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就這樣走啊,走啊,他又想:雖然剛才已經(jīng)將十字架砍掉了一塊,但它還是太重了。為了能夠更快更輕松地前行,他決定再將十字架砍掉一大塊。這樣一來,他毫不費力地就走到了隊伍的最前面。當其他人都在負重奮力前行時,他卻能邊走邊哼著歌,輕松愉快。
走著走著,誰料,前邊忽然出現(xiàn)了一個又深又寬的溝壑,溝上沒有橋,周圍也沒有路。這個人發(fā)起愁來,自己該怎么辦呢?
這時,后面的人慢慢地趕了上來,他們把背上的十字架搭在溝上,做成橋,從容不迫地跨越了溝壑。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他的十字架已經(jīng)被砍掉了長長的一大截,根本無法做成橋,來幫助他跨過去!
于是,當其他人都在朝著目標繼續(xù)前進時,他只能停在原地,垂頭喪氣,追悔莫及。
我講完了故事,看著玲子的眼睛說:“其實,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背負著各種各樣的十字架,在艱難前行。它也許是我們的學業(yè),也許是我們的工作,也許是我們的情感,也許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正是這些負擔,構成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所以,不要埋怨學業(yè)的繁重、工作的勞苦、責任的重大,因為真正的快樂,是挑戰(zhàn)后得到的禮物,沒有經(jīng)歷深刻的痛苦,我們也就體會不到酣暢淋漓的快樂!”
玲子的眼睛濕潤了。
其實,玲子的問題在中學生當中很常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孩子本身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不知道如何化解;再就是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有過重的和別人攀比的心;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老師和家長不停地提出要求與希望。他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過于強化的話,就會起到一個副作用,導致孩子出現(xiàn)嚴重的焦慮、恐懼和抑郁,像個“苦行僧”一般,在學習生活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有心無力。
這些問題出現(xiàn)了,該如何化解?首先,是去除身上的標簽。一個人一旦被貼上了“病人”的標簽,就會突然間“明白”自己之所以這么痛苦,原來都是某某病惹的禍。這不但會增加求助者的心理負擔,也會妨礙問題的解決。通過心理分析,玲子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是怎么回事,一下子放松了很多。其次,家長和老師要一起幫助孩子調整學習的心態(tài)、方法以及學習的方向。目的是讓他(她)明白,學習并不是要一味地苦學,實際上可以換種方式和心態(tài)進行,也不要過分地看重考試的分數(shù)和名次。
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調整,玲子的心里逐漸踏實了,不再為學習焦慮,也敢于出去玩耍了。用她自己的話說,該學的時候好好地學,該玩的時候盡情地玩,原來學習生活也可以別有一番美好滋味!
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但是,穿過黑暗,我們一定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
所以,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努力找到方式調整自己,我們一定能走出痛苦,企及成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