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內江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四川內江641001
前列腺癌是發(fā)生于前列腺上皮及基質細胞的男性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常見于老年患者。前列腺癌在歐美國家男性中發(fā)病率較高,既往我國發(fā)病率較低[1]。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臨床診斷方法的改進,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發(fā)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2]。前列腺癌早期治療可使患者獲得治愈,所以早期診斷和治療對預后至關重要。但是,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癥狀隱匿,臨床上常常會造成誤診。為了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率,現將我院2008年4月—2009年6月誤診的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診治情況分析如下。
本組8例患者,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9.03±3.42)歲。 患者均以不同程度地排尿困難、尿頻、尿急等下尿路梗阻癥狀入院,其中3例伴有尿失禁,2例伴有尿潴留,1例伴有血尿,4例患者伴有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及貧血,2例患者伴有骨骼疼痛,1例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病程6個月~10年,平均病程(4.27±0.56)年。
本組8例患者均行直腸指檢、B型超聲、血清PSA檢查以及前列腺多點穿刺檢查,對于伴有腰腿痛及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還行X線檢查。本組8例患者行B型超聲檢查均未發(fā)現異常;指檢查見前列腺I度增生3例,II度增生3例,III度增生2例,其中有3例患者捫及前列腺被摸上有結節(jié);4例患者進行了前列腺多點穿刺活檢但也均未查見癌細胞;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值檢查,<4ng/mL者3例,4~10ng/mL者2例,>10ng/mL者3例。
本組8例患者術前均診斷為前列腺增生癥,行前列腺切除術治療。術后送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前列腺癌,A期5例,C期3例。5例A期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根據患者病情再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3例行抗雄激素藥物保守治療,2例行雙側睪丸切除術;3例C期患者由于有遠處轉移,2例行根治術,其中1例由于高齡且伴有骨轉移,不宜手術治療,采用化療及放療。
本組8例患者經治療后,隨訪3年,2例患者治療1年后死亡,3例患者治療2年死亡,3例健在。
前列腺癌是常見于老年男性的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前列腺癌流行病學的顯著特點是與年齡呈正相關,高齡是前列腺癌發(fā)生的最危險因素,85%發(fā)生在65歲以上,小于40歲者極少發(fā)病[3]。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于前列腺癌的預后尤為重要,早期治療可使患者獲得治愈,提高生活質量。
由于前列腺癌發(fā)生的部位與前列腺增生的部位均位于尿道周圍腺體,癌灶與增生組織分界不清。前列腺癌早期病變局限,多表現為蟄伏狀態(tài),無任何癥狀,臨床上容易造成漏診;而癌腫發(fā)展到晚期出現局部癥狀和遠處轉移癥狀。局部癥狀有尿道梗阻癥狀,類似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排尿障礙,但血尿的發(fā)生率多于前列腺增生。還有約40%的患者以急性尿潴留為首發(fā)癥狀,晚期病例出現腰、髖、臀部等處的疼痛。遠處轉移中骨轉移是最常見的癥狀,有時可以是唯一表現,最常累及腰椎和骨盆,部分患者以轉移灶癥狀就醫(yī),而無前列腺局部癥狀,容易造成誤診[4]。
目前檢測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有直腸指檢、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的監(jiān)測以及直腸超聲檢查。但是以上診斷方法對于早期前列腺癌,尤其是A期的術前確診較困難。本組有5例A期前列腺癌患者均因此而誤診。而對于中晚期的前列腺癌也容易誤診,例如本組3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僅在直腸指檢中發(fā)現了前列腺III度腫大,且在腫大的前列腺上觸及結節(jié),且血清PSA>10ng/mL,但在超聲引導下經直腸針吸活檢卻未查見腫瘤細胞,從而誤診。
直腸指檢、血清PSA檢查、超聲檢查、活組織檢查、細胞學檢查以及盆腔CT/MRI檢查是臨床上用于判斷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癌的最有效、首選的檢查方法[5]。
直腸指檢是診斷前列腺癌首要的診斷步驟。前列腺癌早期,患者常無自覺癥狀,而大多數患者在直腸指檢時可發(fā)現異常。一般來說,前列腺癌患者在直腸指檢時可表現為前列腺包膜不規(guī)則,可觸及石樣堅硬的腫塊。腫塊大小不一,質地差異也很大。但其準確性較差,對較早期的癌結節(jié)確診率較低,檢出者腫瘤多已穿透包膜。前列腺癌主要來源于前列腺外周帶或后葉,直腸指檢可較早發(fā)現,所以4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進行一次直腸指檢。
PSA的放射免疫檢查是一種敏感的前列腺癌的實驗室檢查診斷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是前列腺癌最重要的腫瘤標志物。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細胞在雄激素的刺激下合稱,正常情況下,由于上皮細胞結構的完整,與血循環(huán)之間存在由幾層細胞構成的屏障,絕大多數PSA只能通過導管分泌到前列腺腺泡中,很少進入血液。當患者患有前列腺癌時,分泌性上皮細胞的極性和屏障遭到破壞時,大量PSA滲漏到血液中,導致PSA水平增高。正常情況下血清中PSA的含量低于4ng/mL,當血清中PSA含量大于10ng/ml時對前列腺癌的診斷有參考價值。但當患者患有各種良性前列腺病變,如前列腺增生癥、前列腺炎以及任何引起前列腺組織明顯損傷的操作,如前列腺直腸法、前列腺穿刺活檢、前列腺按摩、經尿道前列腺切除、留置導尿管等都會引起PSA的升高,而且某些藥物如5-α還原酶抑制劑保列治等服用后,可使血清PSA的水平降低。因此,由于PSA檢查的特異性不高,為了避免誤診,在進行血清PSA檢測之前的2周內,必須避免前列腺按摩、留置導尿管和經直腸前列腺超聲檢查及穿刺活檢,并停服5-α還原酶抑制劑。本組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PSA均小于10ng/mL,但最終病理學確診為前列腺癌。
超聲檢查在前列腺癌的診斷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前列腺癌超聲檢查的典型聲像為前列腺外周帶低回聲占位。但超聲檢查前列腺癌的影像易與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結核等相混淆,本組8例患者在接受超聲檢查時,均未查見異常。所以超聲掃描應與其它檢查相結合才能提高診斷準確率。
經直腸針吸細胞學檢查具有一定的優(yōu)點,其操作損傷小,具有一定的診斷準確率,但病理學界對其評價不一,有人認為無顯著價值。本組2例患者經會陰部針刺活檢,2例患者行淺表淋巴結活檢,但均未查見腫瘤細胞。因此,是否能選準病灶以及取材是否合理,是提高穿刺活檢成功率的關鍵。為了避免誤診,我們應多點取材,應采用6-13針穿刺法,準確獲取穿刺組織,可獲得較高檢出率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前列腺癌的檢出率,防止誤診,臨床醫(yī)生應提高對前列腺癌的警惕性,對于疑診為前列腺癌的患者應綜合患者的臨床表現、直腸指檢、超聲等檢查,前列腺系統(tǒng)多點穿刺活檢等檢查。
[1]丁強.前列腺癌[A].見:石美鑫.實用外科學[M].下冊.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485-2489.
[2]顧萬六.我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發(fā)病調查[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32(1):30-33.
[3]孫富國.54例前列腺癌診斷與治療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0,10(6):62.
[4]孫穎潔.我國前列腺癌的研究現狀[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4,25(2):78.
[5]夏同禮.前列腺癌的基礎與臨床[J].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6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