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頂昌
(昆山市交通航務工程公司,江蘇 昆山 215300)
隨著公路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在公路建設中,橋頭出現(xiàn)的跳車現(xiàn)象已成為公路的多發(fā)常見病害,它不僅直接影響道路行車舒適性和安全性,而且還會在經(jīng)濟上造成很大損失,產(chǎn)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所以說,橋頭跳車是公路修筑過程中的一個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所謂橋頭跳車是因為公路橋頭及伸縮縫(橋頭引道)處的差異沉降或伸縮縫破壞而使路面縱坡出現(xiàn)臺階引起車輛通過時產(chǎn)生跳躍的現(xiàn)象。事實上完全消滅這種沉降差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防治措施的目的是減少沉降差,使其控制在設計行車速度下,以滿足使用要求。橋頭跳車成因具體分析如下。
1.1 人為原因造成的。筆者認為,在公路施工中有些施工隊伍質量意識不強,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逐下片面追求施工進度,沒有按照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分層檢測的要求施工,就會造成橋頭跳車。
1.2 臺背填料壓縮造成的。公路施工中,臺后填料一般為滲透性材料,多孔隙,加上施工時受施工作業(yè)方面影響,壓實機具不能按設計壓實靠近臺背的填料,不能將填料顆粒間孔隙完全消除,在車輛荷載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填料迅速壓縮,孔隙率降低,便在短時間內產(chǎn)生壓縮沉降,造成跳車。
1.3 橋頭路堤及錐坡范圍內地基處理不徹底造成的。一般來說,橋頭路堤及錐坡一般位于天然地基上,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如果在填土前不做處理或處理不徹底,在路堤土的重力作力下其將產(chǎn)生極大變形,而橋梁構造物多采用樁基礎或經(jīng)地基處理的擴大基礎等,其沉降量很小,若橋頭路堤土重力產(chǎn)生的變形不能在橋頭路面鋪筑時基本完成,將產(chǎn)生橋不沉而路沉的現(xiàn)象,造成跳車。
1.4 剛柔突變沉陷造成的。由于結構物橋臺一般采用剛性很大的堅石砌筑或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具有較大的整體剛度,屬剛性體;而與結構物橋臺相連的道路,具有剛性較小柔性較大的特性,屬彈塑性體。這就會導致道路與結構物橋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剛度差,剛度差的存在必然引起道路與結構物橋臺之間產(chǎn)生較大的塑性變形相對差和較大的剛度突變,這個時候就會增強橋頭跳車。
除了以上四點原因之外,筆者還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前期的地基處理設計不夠充分;勘測數(shù)據(jù)是否完整、可靠;試驗是否能夠真實地反映現(xiàn)場情況;路堤填筑特別是高填方路堤填筑,沉降和與橋臺的銜接是否合理;橋頭搭板的下承層使用的材料是否合適。
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導致橋頭跳車的原因有很多,但在具體施工中我們可以采取一定的處理措施來加以預防,杜絕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筆者根據(jù)多年公路施工經(jīng)驗,談談這方面的措施。
2.1 做好地基的加固。地基的加固我們一般可以采用加水泥土、石灰土等方法進行加固處理,對軟土、濕陷性黃土、解凍土、河流相沖積洪積物等特殊地基,需采用適用于各自特點的特殊地基處理方法,如換填砂礫、固結、拋石擠淤和粉噴等方法,以改善地基提高承載力減輕過后沉降。
2.2 做好含水量大的黏性土處理。對于含水量和空隙比較大,且含有有機物質的黏性土層可進行換土處理,換土深度視軟層度而定。對于一般性黏土,可進行開挖翻曬。當填土高度不大于4m時,開挖深度取0.6m;填土高度再大時,開挖深度可大于1m。當土翻曬到最佳含水量時,再回填夯實,回填土的上層須留出60cm的厚度用石灰土填實;如遇雨季不能曬干時,則全部用石灰土換填。在路基底有了這一層石灰土后,便形成了一個漸變帶,可以避免沉降的突變。
2.3 做好以樁代柱整體施工措施。在進行路基填筑時連同橋頭范圍一并填筑,形成一體。然后直接在路基頂層上進行樁基放樣、施工,并且取消立柱,直接用樁基替代立柱(安大公路寶射河大橋0#臺采用此設計方案(可否刪除))。因為路基填筑代替了臺背填筑,克服了臺背單獨回填時因施工場地(臺背預留的范圍)窄小無法用大型機械碾壓、邊角無法壓實的弊病。路基填筑與臺背填筑同時進行,可以保證臺背回填范圍內所有點的壓實度真正達到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并且延長了臺背填土對原地面的預壓時間。筆者認為,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動態(tài)觀測,施工填土速率按1m/月控制,地面沉降≤10mm/d,側向位移≤5mm/d;路基填筑完成后,預壓期末沉降速率連續(xù)兩個月小于5mm/月才可鋪筑底基層。
2.4 處理好臺背回填施工技術。在這個施工里面,我們可以采用剛柔過渡段法。在材料選擇上,采用水穩(wěn)性好的材料:二灰土、水泥穩(wěn)定砂礫(土)或者石灰土分層壓實,厚度在10~15CM之間。在臺背回填物上,應使用剛度介于路基土和結構物材料剛度之間的某種材料,并沿長度方向變化其厚度,也即臺背回填與路基接頭采用一定的傾斜角相連接,臺背回填遠薄近厚,使臺背回填整體剛度沿路長度方向逐漸變化,從而實現(xiàn)臺背回填的剛柔過渡。而橋臺后宜填筑內摩擦角較大的透水性材料,如巖渣、碎石等。同時,選用內摩擦角較大的填料也有利于從臺背縫隙中滲入的雨水沿盲溝或泄水管順利排到路基外。臺背填筑透水性材料,還應滿足一定長度和寬度的要求,通常情況下基底處長度42.0m,與路基銜接處一般應留≯1∶1的斜坡或臺階形式。
2.5 做好路面處理。這里所說的路面處理是指對橋臺后路面結構進行重新設置。在橋臺后的填筑上方,設立搭板長6M,寬與臺背同寬,厚為30CM的鋼筋混凝土搭板,其中用栓釘固定,栓頂?shù)囊话氩迦氪畎澹硪话氩迦肱_背中,砼的標號采用的是C25。還有我們可以采用過渡性路面。根據(jù)橋涵的長度和路基的沉降值等,在橋頭一定長度范圍內,鋪設過渡性路面,待路堤沉降基本完成后,再改鋪原設計永久性路面。常用的有預制水泥混凝土六棱磚、條石鋪砌,半剛性過渡層或瀝青表處過渡層。
經(jīng)過具體的施工經(jīng)驗,要防止橋頭跳車,筆者認為要保證工程施工的原材料質量關及生產(chǎn)質量關,要對施工前瀝青料進行嚴格檢查,不合格混合料要堅決棄掉。在施工中對大的坑槽,要在攤鋪前及時由用人工和小型機具進行修補。測量人員在工作時須認真仔細,對放樣點要進行復核。同時,施工時采用單側半幅、不中斷交通施工。安全工作要特別重視,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我們知道,公路橋頭跳車是目前比較難處理的工程病害。但不管怎么說,要治理橋頭跳車首先要研究其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適當?shù)奶幚泶胧?,并且要切實可行,便于施工,還要克服建設、設計、施工等相互脫節(jié)的通病,各方共同努力克服這一難題。
[1]王樹林.簡述公路橋頭跳車的成因及解決措施[J].科技與企業(yè)》,2012(18).
[2]索南才吉.公路橋頭及涵臺背"跳車"的防治[J].科技信息,2011(20) .
[3]代洪偉.關于公路橋頭跳車處治措施的分析[J].民營科技,2011(08).
[4]魯棟梁.路橋過渡段病害及處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1(22).
[5]李艷.臺背回填防止橋頭跳車在保阜高速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建養(yǎng).機械),2011(07).
[6]吳永巨.高速公路臺背回填設計及施工質量控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07).
[7]閆程社.防治橋頭跳車的新技術[J].河南科技,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