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建明
清人高廷瑤《宦游紀略》中記有這樣一則問答:巡撫錢培山向高廷瑤問:“官如何才為愛百姓?”高廷瑤說:“必有一副愛之之心,必有一副愛之之力,無此心則撫摩噢咻(指撫慰病痛者之聲或延伸指關心百姓疾苦)無非沽名市惠(撈取實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為(指躬行實踐),亦徒虛此愛耳。故真愛百姓者,以實心行實政,廢一不可也?!?/p>
在高廷瑤看來,一個官員真愛百姓,既要有愛之心、愛之力、愛之能,更須用自己的才干聚精會神地“赴所欲為”,把想干的事辦實、辦好、辦出成效來,否則就是假愛、虛愛百姓。也就是說,如果官員心里根本沒有百姓,其所作所為不過是沽名釣譽;如果有愛民之心卻沒有為百姓辦事的才能和精力,那也只是假愛、虛愛而已。所以“實心”和“實政”,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實心是行實政的重要前提,離開實心,也就談不上實政;實政是實心的具體體現(xiàn),光有實心而不行實政,那么,所“行”的充其量是“虛政”“假政”。
領導干部要做到“以實心行實政”,就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強化愛民意識,常修為政之德。德是立身之本,為政之要,做人就要講道德,為官就要講官德。領導干部作為一個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理應自覺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yǎng),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事業(yè)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和公仆意識,心里時刻裝著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做到把群眾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利益當作第一考慮,把群眾滿意當作第一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增進與群眾的深厚感情,與群眾打成一片,切實把工作做到他們心坎之上,贏得群眾的良好口碑。二是要強化為民意識,多辦利民之事。利民,就是要時刻注意為百姓興利除弊,多為百姓辦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多做打基礎、管長遠、惠民生的工作。群眾最反感的是只說空話、不辦實事,只圖虛名、不練實功,唱功好、做功差,光做秀、不干事的“空把式”“假把式”。因此,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宗旨,盡職盡責,敢于叫響“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對我監(jiān)督”的口號,始終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時刻把群眾的利益得失放在枕邊,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為群眾真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堅決不搞那些勞民傷財?shù)男蜗蠊こ毯驼児こ?,努力以實干作風和實在效果取信于民。三是要強化學習意識,提升能力素質。領導干部是一個地區(qū)、一個單位的領頭羊,其素質高低、能力強弱,直接影響決策水平,關乎發(fā)展成效,因此,領導干部要想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增強為民服務本領,就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真正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一種使命,虛心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真正把學習的收獲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推動工作的舉措和提升工作的本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履行新使命、開創(chuàng)新局面,從而才能更好地為群眾謀利益,真正創(chuàng)造出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