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鈞,杜 婷
(陜西省麟游縣安舒莊林場,陜西 麟游721599)
麟游縣地處千山余脈東南前沿的北支脈,屬渭北黃土丘陵溝壑地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地貌類型多樣,川、塬、丘陵均有分布。全縣土地總面積255.6萬畝,林業(yè)用地177.9萬畝,占總面積的69.61%。有林地面積75萬畝,活立木蓄積142.5萬m3,森林覆蓋率29.36%,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是黃河上游水土保持重點縣。2011年,全縣139.9萬畝集體林地全部完成確權工作,2.2萬農戶依法取得林地使用權,真正吃上了“定心丸”,農民戶均擁有林地60多畝,農民想通過開發(fā)林地資源,實現(xiàn)家庭增收的熱情空前高漲。然而,由于傳統(tǒng)林業(yè)生產固有的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農民如果依然僅僅靠采伐木材獲取收益,走“以木唯一”的傳統(tǒng)路子,必然受到可采伐利用資源有限、林木采伐政策、市場供求關系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就麟游縣分布最廣、輪伐期相對較短的刺槐林為例,輪伐期至少需20年以上,這就決定了農民在林地經營上,既要考慮長遠抓好森林培育,又要著眼當前生產經營與效益,既要走以“林”為業(yè),又要在多種經營上求得突破,實現(xiàn)縮短生產經營周期,促進生態(tài)發(fā)展、家庭增收的雙贏目標。多年來,在林下經濟發(fā)展扶持政策的引導支持下,林下養(yǎng)殖和林副產品采集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農戶而言,林地資源開發(fā)經營依然苦于缺少項目支撐和資金投入,短期從家庭擁有的林地取得收益比較困難。
目前,森林保護發(fā)展目標已經由過去單純的注重綠化建設數(shù)量向建設數(shù)量與森林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同步提高的根本轉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林業(yè)重點工程公益林建設計劃較以前大幅調減,提升森林質量的撫育等項目逐步增加。同時,造林項目一般要求相對集中連片,利于管理和生態(tài)效益發(fā)揮,而農戶家庭擁有林地面積小,缺乏多戶聯(lián)營機制,依托林業(yè)重點項目推進的造林也存在一定障礙。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環(huán)境的需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綠化造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大眾對生態(tài)的需要,城鎮(zhèn)園林綠化、道路綠化、河流水系綠化、村莊綠化中多樹種、多色彩、多季相變化和喬、灌、花、草的有機結合,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新追求,3~10cm闊葉苗木和1~3m針葉大苗大樹需求大量增加,價格較高,市場前景看好。
如何讓廣大林農發(fā)揮林地資源廣闊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可持續(xù)經營和家庭增收致富目標成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續(xù)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傳統(tǒng)的大苗培育,大多在苗圃地開展,存在苗圃地資源有限、市場需求波動大、投資風險大等諸多制約因素。而在家庭擁有的荒山荒地栽植常規(guī)的2~3年生苗木,培育成一定規(guī)格的大苗后挖掘銷售,是合理保護利用林地資源的一個經營方向。如果短期培育的小規(guī)格苗木銷路不暢,可以增加苗木培育年限,培育大規(guī)格苗木擇機銷售;即使培育的苗木沒有銷售出去,生長郁閉成林,林分也可以作為生態(tài)林培育經營,不僅經營靈活,而且風險較小,不會因苗木滯銷而造成大的損失。
2.2.1 育苗培育型
以前從事過育苗工作,在種子采集、處理、播種、病蟲害防治、苗木挖掘、包裝運輸?shù)确矫婢哂屑夹g優(yōu)勢的農戶,可以采用此模式。經營農戶采用自己苗圃培育的2年生苗木植苗造林,培育大苗進行銷售。
2.2.2 購苗培育型
這種模式適宜于沒有育苗經驗的農戶。只需要根據(jù)林地小環(huán)境,選擇適生和市場行情好的樹種,造林培育大規(guī)格苗木,進行銷售。
3.1.1 樹種選擇
林苗兩用林的培育要選擇適宜當?shù)厣L并能培育大苗的樹種,要立足鄉(xiāng)土樹種,適當引進一些適生的新品種。渭北地區(qū),樹種可以選擇國槐、鵝掌楸、白皮松、油松、銀杏、側柏、落葉松、合歡、欒樹、白蠟、紅花槐、紅葉李、蜀檜、云杉、塔柏、五角楓、廣玉蘭、白玉蘭。園林景觀建設中使用較多的丁香、金葉女貞、紅葉小檗、連翹、月季、迎春花等灌木也可以栽植培育。
3.1.2 造林地選擇和整地
林苗兩用林的造林地,要選擇立地條件較好、地勢相對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前將林地清理干凈,采用全面整地方式,條件方便的可利用機械深翻,渭北半干旱地區(qū)整地深度要達到40cm以上,將土塊打碎、整平。坡地可做成水平階,筑好邊埂,清除樹根、石塊等雜物。
3.1.3 造林密度
林苗兩用林初植密度一般為440株/畝(即株行距1m×1.5m)。因不同樹種生長速度的差異,以3年內不移苗為標準,合理確定密度。速生樹種密度330~440株/畝(株行距1m×2m或1m×1.5m);慢生樹種440~660株/畝(株行距1m×1.5m或1m×1m);灌木110~1500株/畝(株行距1m×0.6m或0.8m×0.5m)。
3.1.4 造林時間與方法
依據(jù)當?shù)貧夂?,一般?月初造林。要選擇健康粗壯的苗木,做到隨起、隨運、隨栽。針葉樹種以容器苗為宜,栽植時去掉容器器皿。闊葉樹種挖掘時一般要帶好土球,土球直徑通常為苗木地徑的5~7倍。落葉樹種和主根發(fā)達、須根少、難帶土球的樹種也可以栽植裸根苗木。栽植深度以略高于原土痕為宜??刹捎脡K狀混交方式造林,提高抗病能力,也要根據(jù)樹種習性,分別栽植,保證樹種有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移栽時采用大穴大坑,苗木放入后根系要舒展,同時踩緊踏實,并要澆足定根水。
3.2.1 幼林撫育
幼林撫育主要是鋤草、培土、施肥 。一般需要連續(xù)3年,人工松土鋤草,扶正苗木,根部培土。苗木成活后即可施肥,連續(xù)3年根外穴施,每年1次,每次施氮磷復合肥50kg/畝,有條件的施腐熟的餅肥,效果最佳。3年之后,幼林逐漸郁閉,林下的雜草難長起來。
3.2.2 樹型培養(yǎng)
培養(yǎng)好的樹形是林苗兩用林培育區(qū)別于一般造林的主要特點。要依據(jù)不同樹種特性,加強幼樹整形修剪。萌芽能力強的闊葉樹種,要及時抹除萌芽培育適當?shù)闹鞲筛叨?,一般主干達到2m左右,按照培育目的均勻保留側枝,培育樹型。針葉樹種要適度修剪側枝,促進高生長,防止偏幅偏冠。
[1]四川省林業(yè)學校.林木育種學[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79.
[2]韓恩慶.談國有林場(所)林苗兩用林培育與經營[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12).
[3]王法祥.淺析國有林場林苗的培育與管理[J].民營科技,2012(8).
[4]蒯正禮.國有林場林苗兩用林培育與經營[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17):56~57.
[5]朱艷春.淺談造林苗的培育與管理[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1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