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寬
一
這幾年我因緣殊勝和張大中先生交流比較多,改革開放后,張大中靠母親王佩英的1000元撫恤金,篳路藍縷,拳打腳踢,從創(chuàng)辦大中電器維修部開始,到大中音響城,到電器連鎖,到創(chuàng)辦大中投資,成為投資家,他有很多獨到的心得。給我啟發(fā)極大的是,在講到某一個生意是否值得投資的時候,他沒有長篇大論,常用的一句口頭禪是:“這個事兒比較累?!?/p>
他這個話里至少包含幾重意思:第一,這個生意本身比較讓人操心;第二,這個公司的前途不那么讓人看好,這個項目不值得投資。
就像巴菲特說來說去也就那么幾句道理一樣,張大中先生這個話聽上去很簡單,但背后是有很深的體悟的。
二
我碩士是學管理系統(tǒng)工程的,我導師是電子商務(wù)方面很牛的專家馮耕中先生,當時我跟著馮老師參與了一些電子商務(wù)方面基礎(chǔ)性的課題。馮老師很愛護學生,書卷氣很濃,在學校與事無爭,名利心都很淡泊,但在商業(yè)方面極有智慧,他非常想提攜我,好幾次跟我說:“宇寬,這個項目你一定要參與進去,這個非常有前景的。”
但我當時一門心思就想做個公共知識分子,替老百姓說話,不是特別把馮老師的建議放在心上,而且那時候我做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也感覺自己挺有錢的,當時我一個月有500塊錢就覺得相當夠花。
等我當了幾年公知,有了孩子,突然發(fā)現(xiàn)錢不夠用了,這時候猛然想起馮老師過去跟我推薦的事情,要是當年參與了,確實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財了,馮老師真是有慧眼能看到“錢景”。有一次他預測第二年橄欖會有好收成,于是提前把城里的榨油機都租了下來,第二年果然發(fā)了一筆大財,大家都服了。
這說明一個讀書人完全可以不操心賺錢的事情,但如果需要他為賺錢操心,知識是有用的。即使不善于陪人喝酒拉關(guān)系,憑著知識訓練所產(chǎn)生的洞察力和遠見,他也是能賺到錢的。
三
在學校里我對辯論是非常投入的,這可能和我的心性有關(guān),在我參加大學生辯論的年代,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今天看來那些榮譽很不值一提。唯獨使我受益的是一種習慣質(zhì)疑、習慣論證,習慣打破沙鍋問到底,不把道理講清楚誓不罷休的精神,一個有這種精神的人,除非他不動腦子,只要他的智力被發(fā)動,要忽悠他是非常困難的。
我沒專門學過股票投資,但是無師自通做個小股民,居然還業(yè)績不錯,我想和這種精神很有關(guān)系。你只要打開電視,看到那些股評家們整天都在講什么 “奧運概念”、“環(huán)保概念”、“人民幣升值概念”居然就能忽悠很多人,把一些垃圾股都推銷出去。我一直很奇怪,這么多人怎么就不愛多追問幾個為什么呢?
做個動腦筋的旁觀者,也非常符合我的心性。從小父母都說我有個缺點:能讀書,不愛做題目。
我就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真正做過一次生意,但和一些當?shù)氐钠髽I(yè)家朋友交流,他們就有點兒驚異,你好像對做企業(yè)很在行的樣子哦?如果真讓我干點兒什么買賣,我就會露餡了,我是很耐不得煩的。
但換個角度講,我的短處是眼高手低,我的長處也恰就是手低眼高。因為看得多,又愛琢磨,我還真是找到了不少門道。
四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沈原先生可以算是我沒有掛名的導師,近幾年在學問上我和他切磋最多。在社會學界他是一個洪七公式的人物,愛吃、愛玩、急公好義,就是懶得寫文章。我經(jīng)常去他辦公室找他聊天,下班了,他還在做伏案工作狀,卻原來埋頭打電子游戲呢。但和他討論問題,對于社會的運作,一個現(xiàn)象被提煉出來,他總能很敏銳地抓住問題的要害。
我原來學經(jīng)濟學的時候,覺得很好用,看問題就比過去清楚了。而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待問題,好像又開了一雙天眼,給你一個全新的認識問題的角度。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企業(yè)在社會中運作也是具有社會性的,國內(nèi)工商管理學院的教授大多是經(jīng)濟學背景,經(jīng)濟學的好處是規(guī)范化比較強,但是為了理論推導的必要,往往假設(shè)先行,省略大多數(shù)的變量。這造成經(jīng)濟學的解釋往往忽略一些真實世界的微妙之處,而這樣的微妙之處,常常恰是至關(guān)重要的。
我多了一個社會的認識視域,再觀察一些企業(yè)和企業(yè)家的做法,常常有一些過去沒有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了也沒有特別當回事的不一樣的認識。
五
很多人非常努力,但不注重停下來想想,自己做的事情順不順利,背后有何道理。
劉翔這么高的天賦,也需要有人做他的教練,教練肯定跑不過劉翔,但在旁邊能觀察出一些不足,總結(jié)出一些竅門,竅門很微妙,可能非常簡單,但對于身在競技中的人們,一旦心領(lǐng)神會,也許就能奪冠。
有拼搏精神的人,內(nèi)心都是驕傲的,而且敢于在真實的舞臺上與別人競爭的人,一定是很優(yōu)秀的,這樣的人常常不是很能吸收別人的意見,我自己也很有體會。
也有些朋友受過我在知識方法上的幫助,有的朋友想做投資或新業(yè)務(wù),我分析這個事情會遇到很多麻煩,前景不怎么好。但是他們意氣風發(fā)還是上了項目,過了半年一年,突然跑來說:要早聽你的話就好了,現(xiàn)在苦死了,終于明白你講的道理了。
誰說話也不見得在實踐中百分之百對,假如把現(xiàn)實世界當個方程式來解的話,變量實在太復雜了。但讀書人的好處是,讀書人不會裝神弄鬼,總是領(lǐng)略到一分,就要把一分的道理說出來。
這樣的道理,在一些成功者身上受用了,在我自己身上也受用了,我想在更多的朋友身上也會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