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建軍
領導干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如何,取決于其自身的“官”念取向,也影響和決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走向,更關乎中國夢的實現(xiàn)和黨的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轉變“官”念,就是要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標準,讓人民去評定。
領導干部的根是老百姓,本是老百姓。轉變“官”念,就是視自己為考生,把崗位當考場,以人民為考官,從根本上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向群眾多學一點,離科學決策就近一步,離工作失誤就遠一些。如果自恃學歷高、能力強,看不起群眾,不善于向群眾學習,只會使工作陷于被動;如果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派官威,只能讓群眾退避三舍,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領導干部要接地氣,堅決摒除對上“看天氣”、對下“耍霸氣”的官僚主義陋習。只有與群眾貼心,才能了解真實情況;只有與群眾交心,才能贏得民心,才能去“官氣”,接地氣,增底氣,永遠保持勤政為民的政治本色。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xù)發(fā)生深刻變化,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也層出不窮。領導干部一定要學會與群眾為友,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zhí)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接地氣、通靈氣、有生氣,這樣才能從群眾中汲取破解發(fā)展難題的無窮智慧,獲得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這就要求必須把群眾路線貫穿于決策和工作的全過程,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做到?jīng)Q策前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呼聲,保證決策“從群眾中來”;決策中充分發(fā)揚民主,集中群眾智慧,保證決策體現(xiàn)群眾意志和要求;決策后及時“到群眾中去”,在群眾的實踐活動中檢驗并完善決策。
反對“四風”與轉變“官”念,一脈相承,不可偏廢?!坝?、懶、軟、散”是作風的要害,是工作的“毒瘤”,是阻礙改革事業(yè)發(fā)展的痼疾。強化黨員領導干部作風修養(yǎng),就是要堅持工作至上的價值觀,強化執(zhí)行理念,克服和改變那種“領導批來批去、開會議來議去、文件轉來轉去、部門推來推去、問題哪來哪去”的文牘現(xiàn)象;就是要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著力解決工作作風上的“庸、懶、軟、散”問題,著力解決干部作風上的“假、浮、蠻”問題,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能把復雜問題研究透、敏感問題處理妥、棘手問題解決好。
新時代需要大擔當,大擔當呼喚好作風,好作風成就大事業(yè)。讓我們審視自我,超越自己,恥于平庸,告別懶惰,拋卻散漫,擯棄虛假,勵精圖治,砥礪奮進,求實求效,做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業(yè)績。只有這樣,才能在群眾路線實踐活動中真正轉變“官”念,以自身優(yōu)良作風帶動政風民風的好轉;才能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敢抓善管的魄力干事業(yè)、抓建設、惠民生、謀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