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張福
(下沙第一小學 浙江杭州 310018)
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運動參與是指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態(tài)度及行為表現(xiàn),是學生習得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鍛煉身體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積極的體育行為和樂觀開朗人生態(tài)度的實踐要求和重要途徑?!闭n程強調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形式多樣的方法,在小學階段注重引導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意識,在初中階段引導學生逐步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結合常態(tài)課教學,從課堂教學角度去思考,來激發(fā)學生運動學習興趣。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運動參與學習方面提出了“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兩個方面的學習目標和內容要求。例如:水平二階段,“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的下位學習目標是“積極參加多種體育活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通過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特點教學內容,還要選擇學生有興趣的練習方法和手段。又如:水平二,蹲踞式起跑,教師可以降低技術動作難度,采用不同標準的蹲踞式起跑,如蹲著、爬著、單手俯臥撐、背對著、側向的等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谕ㄟ^運動參與的學習目標來引領教學內容的選擇,有效挖掘和處理教材內容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運動參與學習是落實體育課程目標的前提條件,沒有參與身體練習活動,就談不上運動技能的掌握,更談不上身體健康了。因此,基于學生體育能力發(fā)展的導向,來預設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水平一,二年級《投擲:正面持輕物 素質練習》課堂教學中,預設以活動與游戲為載體,發(fā)展學生投擲能力與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為教學思路。重點發(fā)展學生投擲能力、動作速度和空間判斷能力,教師就預設了一些有興趣的練習環(huán)節(jié),有左右手拋接毽球、轉體拋接、左右手甩毽球、跪投毽球、跑投組合練習等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練習,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指出:“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學習運動技能是達到課程四個學習目標的載體,通過處理運動技能,點燃學生參與運動的激情。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把運動技能學習與學生練習興趣結合,設計運動技能中學生感興趣的思考點、體念點、交流點,將技能動作、器材和輔助練習三者融為一體。如:水平二,《投擲:正面雙手前拋實心球+素質練習》,選擇橡皮筋、小皮球、小墊子進行組合練習,小墊子起到作為投擲線,在練習中不能碰倒;橡皮筋圈作為靶心,兩個橡皮筋的形成的兩個圈作為投擲目標物靶心;小皮球小、輕、色彩豐富代替實心球,這樣球剛好迎合學生興趣,激發(fā)練習積極性等等。在利用橡皮筋環(huán)節(jié),采用百合花的“花開花合”動作,進行投擲的輔助練習,不知不覺地把學生帶入投擲“背弓”動作練習之中。在身體素質練習環(huán)節(jié),還可以充分利用橡皮筋進行手臂、腰腹肌等有趣的游戲練習。通過對運動技能的整合與融合處理,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時間,維持練習的積極性。
正確掌握教材處理的方法,教材只是提供了一個教學參考,是教師上課的一個依據(jù),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確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教師必須依據(jù)學生知識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靈活處理教材,要引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在常態(tài)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師能夠挖掘教材的興奮點,并能將其充分的激發(fā)興趣,把學生的目光吸引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
運動興趣是激發(fā)和促進學生參與體育與健康學習和堅持體育鍛煉的重要前提,如果學生對體育活動沒有興趣或興趣不高,他就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因此,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是擺在首要位置,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變化都要注意趣味性,特別是小學階段尤其明顯。如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多樣化、趣味化、游戲化等等,總之通過合理、有效、趣味的手段來到達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體育教師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調控影響學生參與運動的效果。教師要珍惜教學時間,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拖沓,調節(jié)學生情緒,張弛有度;把握知識容量,合理控制時間,輕重有度、重點難點留足時間,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節(jié)奏鮮明,學生運動負荷刺激適宜。如:水平三,《投擲:正面雙手前拋實心球》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采用一根橡皮筋(彈力繩),橡皮筋成圓形,讓男生和女生分層形成兩個圓心練習隊形。學生兩手分別抓住橡皮筋,在教師引導下,做各種各樣的熱身活動,但是教師始終圍繞投擲動作的輔助的熱身練習為中心,其中有拿橡皮筋合作跑、合作繩操等學生在趣味的活動中達到熱身的效果。生動形象的形成“背弓”的動作。在重難點練習時,采用跪、坐、躺、站姿等方式進行層層深入。教學整個環(huán)節(jié)安排有序,過渡自然流暢,讓學生感覺到意猶未盡。
興趣是吸引學生參與運動的驅動力。基于流行的事物,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反應,將當前社會流行的元素融合體育課堂教學中,為其所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如:水平一,二年級《投擲:正面持輕物 素質練習》課堂教學中,在準備部分,教師把投擲的核心動作與熱身舞蹈結合,配合當下最流行的風靡全球的《騎馬舞》音樂,學生參與度非常高,熱身效果好,鋪墊效果好,快速吸引學生進入本課主要內容的學習。在最后身體素質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把“美羊羊”等學生最感興趣的動畫卡通元素融入到練習之中,通過跑投組合練習,投擲驅趕灰太狼回大森林,來拯救“美羊羊”練習。
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會有很多問題,很多想法。教師應該利用學生好奇心,好問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去嘗試與本課教學有關的、與學生運動能力發(fā)展有關的動作練習中,激發(fā)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如果已經調動學生思維能力,教師就要引導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去練習,在練習體驗中尋找答案。如在水平二,三年級的急行跳遠,在落地緩沖練習中,學生遇到腳后跟或前腳掌落地的問題,教師就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運動練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潛力和學習積極性,提高練習的強度和密度。
根據(jù)體育新課程動態(tài)發(fā)展的要求,要關注教材教法的研究,注重對學法的指導,提高教師對教材理解能力,重視學科的特征和規(guī)律,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有效性,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通過對教材的研讀,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積極探索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點,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讓學生學得扎實和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都是我們所要追求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這樣教師就會去了解學生、分析教材、精心設計、用心教學、深層次反思,努力去克服“教學內容低水平重復”和“教學安排蜻蜓點水”的問題,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層面上不再出現(xiàn)“學習方法手段脫離教學目標”、“沒有教與學的過程”的問題,每一堂課要力爭解決實際問題,多考慮學生的“學”。
教學策略是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是為目標服務的,一定要讓學生有興趣參與體育運動學習。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如教師圍繞籃球投籃、足球射門的興趣點,設計一些有針對,圍繞教學目標的練習手段、增加學生練習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興趣度。在練習方法和手段方面,基于學生興趣愛好,采用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練習重在變化的;基于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針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措施,教師可以采用游戲、以賽帶練、小組合作競爭等形式,增加學生練習的參與度。在評價方面教師可以用及時口頭表揚、心理暗示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根據(jù)血素個體差異性,可以采用梯度性目標來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等等??傊?,教師要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fā),從學生學習興趣點角度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有效教學。
總之,運動參與是作為四大學習方式之一,運動參與學習方面的設置體現(xiàn)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本身的性質。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的學習都是達成課程目標的載體,特別是小學階段的運動參與具有很重要的載體作用,只有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運動參與,激發(fā)學生運動的興趣,才能充分參加體育學習與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的習慣。
[1]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陳永祥.運動興趣與教學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