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談升
優(yōu)秀作品的特點有三:藝術與真實的交融;時代與現實的疊加;社會思考與生活啟示的組合。具備這些,文學藝術就能彰顯生命力。
這是一首凄美的歌,也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初讀羅榮老師的 《合歡》,除被小人物的平凡事震撼外,還被一種客家人不泯之魂所動容。此時再讀,《合歡》還是如那潺潺的山泉流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久久縈繞。
作家筆下的小說常有原型,豐富的閱歷、厚重的人生、內斂的性格、獨特的思考,身邊的小人物成了羅榮老師的“盤中餐”,在社會最底層的生活空間里舉步維艱、自強自立、自尊自愛。他們的苦衷、艱辛、困惑、無奈以及堅韌與奮斗成了作家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所以就用這個鮮活的素材寫了這部長篇小說。
小說以一對城市下崗夫妻為主線,圍繞他們謀業(yè)之艱辛、命運之不濟而引發(fā)的樁樁故事。真實并藝術地塑造了李平、伊美紅這對底層社會小人物的平凡事,刻畫了年輕夫妻堅強與本分、不屈與厚道、純潔與真愛的個性,他們患難與共、宣戰(zhàn)命運,努力開拓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路、希望路?!逗蠚g》是一部敘事散文小說,這種散點推進的手法是羅榮寫作的再突破,讀起來輕快,結構轉換中給人以思索和回味。
羅榮以前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特別是方言特色,但這部新長篇小說在保留地方韻味的前提下,敘事更明快、流暢。如“種它一百畝也就萬把元的投入”,這“萬把元”是作家生活的那座城市的客家方言,讀起來輕松,親切。還有“攏共”、“山精石怪”、“穿開襠褲”、“嫌我手粗”之類的語言用在小說里,顯得極具方言特色。同時,羅榮喜歡以“地域文化個性”寫作,作家筆下的地名解放路、真君巷、共大、云霄、凌云、芒坑村、高嶺水庫、古塔、梅江,其實就是作者的家鄉(xiāng),顯示出作者特定條件下的地域文化符號。
主人公的命運一直牽掛讀者的心扉,大鍋飯和計劃經濟年代的國企縣化肥廠支撐不住,李平、伊美紅雙雙下崗,他們的命運何去何從成了讀者“追尋”的“熱點”。作家以這對小夫妻、小人物立足自身實際,“就地生財”開辦美容店為“鋪線”,對故事展開了豐富、跌宕的敘述。可以說,主人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是社會轉型階段的“裂變”與“陣痛”,是底層社會里小人物面臨的困惑和挑戰(zhàn),非常有代表性,所以,伊美紅的命運很值得人同情,折射出中國社會“以人為本”的光環(huán)。作家站在時代的前沿和藝術的高度把握著每一個人物的特性和情節(jié)的設計,這也是《合歡》的成功之處。
通讀全文,顯得立體而真實,主人公雖然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要事,卻是從足下做起,從實際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正是這些小而實的點點滴滴,提升了作品的藝術質量,主人公的孜孜以求突出了他們充實、樸素的人生,提煉出小人物平凡中的高大和完美,使作品顯得血肉豐滿。在閱讀作品中,我特別感覺到文筆的樸實和流暢,人物的生動與豐富,可謂是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景致描寫身臨其境。沒有絲毫的無病呻吟和矯揉造作。如,在寫到李平被姑父黃運貴卷入“梅花黨”案件時,作者有一段這樣的敘述:“……作為黨員,李平想,悔過是應該的,在明知黃運貴卷入騙局之后,自己既沒有竭力制止,也沒有及時向組織向公安機關報告,這說明自己的黨性原則不強。”雖是作家信手拈來,但也經過深思熟慮,顯得平和、簡樸、可信,符合情節(jié)和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了李平是凡夫俗子而不是大人物,避免了對主人公高大全的生造,使作品富有生活氣息,貼近社會。如果寫他如何如何的大義滅親或六親不認,所向披靡地走到公安機關檢舉揭發(fā),那么,作品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有作秀之嫌。
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洶涌澎湃、一瀉千里,人們仿佛從禁錮許久的鳥籠中得以自由和解脫,國人心態(tài)各異,社會浮躁,城鄉(xiāng)演繹著令人啼笑皆非、泥沙俱下的幕幕鬧劇——農村的統(tǒng)籌提留沉疴負重,像泰山壓頂喘不過氣;官場丑聞頻頻,為迎合上級,鄉(xiāng)政府到處“借豬”,制造虛假政績,勞民傷財;官商勾結,涸澤而漁,不法商人與基層官員狼狽為奸掠奪資源,肆無忌憚濫開稀土,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水土流失……所有這些,都是社會轉型階段的官場生態(tài)以及浮躁世風。
伊美紅的單純、美麗、善良、正直、有為、悲壯勾勒成《合歡》的“主動脈”,孫義林作為伊美紅丈夫李平的同學,彼此來往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孫義林從認識伊美紅開始,就色心未泯,虎視眈眈,以至于挖空心思算計單純美麗的伊美紅,絞盡腦汁尋找獵色的機會,最終布下陷阱,餓狼般玷污了這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導致伊美紅最后的崩潰,釀成“怒殺”惡人的悲劇。隨著情節(jié)的往下發(fā)展,我們驚喜地看到,孫義林未死,但哀傷相伴余生,因為他的“命根子”被剃頭刀割去;伊美紅被算計受害,且有自首情節(jié),法院未判重刑,三年鐵窗立馬即過。更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沒有過多鋪張仇人的殺戮和冤冤相報,欣慰的是孫義林有悔罪之意(強奸罪),提出“放棄一切賠償要求,懇請李平和伊美紅原諒他所犯下的罪行”,而伊美紅也未提出上訴。這一情節(jié)和細節(jié),閃耀著人性光芒,體現了作家的睿智和社會責任。
合歡樹,是李平、伊美紅喜歡的樹種,它總是給人以溫馨,給人以美麗,給人以希望……解放路“伊美人”美容店門口的合歡樹因城市改建就要消失了,但希望總是在延續(xù),因為,新的合歡樹苗正在茁壯成長。李平與同學加戰(zhàn)友胡新文,還有那個與伊美紅一樣美麗善良、勤奮守道的年輕大嫂黎春秀等人一起開發(fā)的山地已種下了花木,包括合歡樹在內的園地正在等待著伊美紅的回歸、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