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東
(新鄉(xiāng)市氣象局,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每年的7月中上旬到8月下旬是華北地區(qū)的主汛期,一般會出現較大的降水。這與副熱帶高壓的西伸北抬和西風帶系統(tǒng)的北移有很大關系。由于副高高溫高濕的特性,這種降水往往伴有強對流天氣的發(fā)生,降水分布不均勻,暴雨的落區(qū)往往是預報的重點和難點。有不少國內的專家學者對這種類型的暴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仍有需要探討的地方。
受西風槽和副高外圍西南暖濕氣流影響,7月14日20時至15日08時我市西北部4個縣市出現了暴雨、大暴雨天氣過程,其中新鄉(xiāng)市降水 114.6mm,輝縣 70.1mm,獲嘉 150.3mm,衛(wèi)輝80.0mm。這次強降水過程持續(xù)時間較短,雨量的大值區(qū)主要集中在輝縣、衛(wèi)輝的南部到獲嘉、新鄉(xiāng)以及延津的西部地區(qū),降水空間集中,形成了較大的危害,其中獲嘉的城關雨量站21:10—22:10,1小時降水量達到103mm,在歷史上極為罕見。
根據民政部門災情調查情況,這次暴雨過程造成農作物大面積積水受災,部分房屋倒塌損壞。共造成12317畝玉米受災,其中370畝玉米絕收,倒塌房屋141間,受災人數157170人,共造成經濟損失1842.7萬元。
從13日20點開始在貝加爾湖到蒙古地區(qū)一直維持一冷低壓中心,在這一低壓中心南側不斷有冷空氣擴散南下,對河套及其以東地區(qū)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從13日08點開始至15日08點副高一直在西伸北抬,由于副高的增強,使得華北至河套地區(qū)東部一帶的不穩(wěn)定能量不斷增強。從高空圖上看13日20點500hPa在巴彥毛道、平涼到成都有一低槽,未來東移,588線位于射陽、衡州到上海一帶,中低層新鄉(xiāng)地區(qū)都處于副高外圍的西南氣流控制。14日08時500hPa高空圖上,低槽移至二連、東勝到蘭州一線,而588線位于射陽、阜陽、武漢到福州一線,相比13日明顯有所北抬。而584線位于邢臺、西安到成都一線,鄭州正好位于588線和584線之間。700hPa在呼和浩特、延安到漢中有一低槽,在二連有一個2℃的冷中心。850hPa在呼和浩特、延安到銀川有一低渦中心,在呼和浩特附近有一個13℃的冷中心。14日20點500hPa高空圖上,位于烏蘭巴托附近的低值中心東移至二連北部一帶,低槽移至張家口太原到平涼一線。700hPa上低槽已移至北京、西安到張家界一線,鄭州已經處于槽前偏南氣流中,風速加大到10m/s,在東勝、平涼到武都一線有一狹長的低溫中心,由于溫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未來低槽勢力會加強。850hPa張家口附近有一個13℃的冷中心,溫度槽位于張家口太原到西安一線,張家口、太原到濟南一帶有明顯的氣旋型切變,低槽位于邢臺、鄭州到安康一線。在高空形勢上,鄭州處于槽前的西南氣流影響,槽后有冷空氣補充,在張家口、邢臺附近有冷空氣擴散南下,這樣的形勢場在夏季對形成局地強對流天氣十分有利。
14日08時地面場上新鄉(xiāng)地區(qū)處于東高西低的氣壓場中,河套地區(qū)西側有一個高壓,山東半島東側有一個高壓,此時在二連到東勝一帶有一弱鋒面南下,實況場上河套地區(qū)以東到河北地區(qū)已經有對流性天氣產生。14日14時山東半島有一小高壓生成,新鄉(xiāng)處于東北高西南低的氣壓場中,在秦皇島、邢臺到西安有一明顯的冷鋒形成。14日20時,在邢臺、鄭州到鄂西有一倒槽生成,我區(qū)的西北部正好處于倒槽的輻合區(qū)內。
一般來說中低層的水汽輸送對降水的影響較大,我們選取700hPa的水汽通量場對這次的降水過程進行分析(圖1)。從14日08時到15日08時的水汽通量場中可以看出,在14日08時在山西到我省北部地區(qū)有一個水汽通量的大值區(qū),中心最大值10,到20時的水汽通量大值中心東移,中心最大值加大到14,進一步說明在14日20時水汽條件也比較有利。再看14日20時到22時的水汽云圖,也就是雨量集中時的水汽輸送情況。可以看出在21時-22時水汽的輸送的大值區(qū)一直在我區(qū)上空,22時達到最大,到15日3時水汽大值區(qū)移出我區(qū),降水趨于結束。
圖1 14日08時-15日08時700hPa水汽通量圖
首先來看看渦度平流場的演變情況。14日08時700hPa渦度平流場上我省處于負值區(qū)內,也就是說在14日08時我省還處于輻散區(qū)。到14日20時有一個正渦度平流中心從山西一直延伸到我省西北部地區(qū),此時在700hPa我省的西北部地區(qū)處于氣流的輻合區(qū)內,低層輻合有利于產生上升運動,而上升運動能夠觸發(fā)不穩(wěn)定能量的釋放,有利于對流的進一步發(fā)展(圖2)。
圖2 14日08時-15日08時700hPa渦度平流場分布圖
再來看看14日8時-15日8時850hPa垂直速度場的變化。14日8時沿黃地區(qū)垂直速度在-1到-2之間,在陜西到山西之間有-5的大值中心,而此時850hPa高度場上延安附近有一個低渦中心生成,兩者有很好的對應關系。14日20時新鄉(xiāng)地區(qū)的垂直速度突然加大到-7到-10之間,在山西南部有一個-11的大值中心產生,說明此時我區(qū)底層有強烈的上升運動產生。到15日08時,我區(qū)垂直速度的處于-4左右,上升運動減弱。
從以上條件分析可以了解到這次降水過程有低槽發(fā)展,有冷空氣入侵,有良好的水汽輸送,有較強的上升運動,但如此罕見的短時強降水一定有較強的不穩(wěn)定能量的積累才能發(fā)生,我們選取邢臺和鄭州為這次研究的基本臺站。從圖中可以看出在13日20時邢臺的k指數是6,S沙氏指數是4.6,不穩(wěn)定能量很小。而鄭州k指數是38,沙氏指數是-1.3,已經有了較強的不穩(wěn)定能量。14日08時邢臺的k指數突然加大到37,沙氏指數是0,不穩(wěn)定能量加大。鄭州由于13日夜間已經產生了強降水,正常情況下不穩(wěn)定能量應該減小,但14日08時鄭州的k指數達到41,沙氏指數是-2.3,不穩(wěn)定能量不降反升。14日20時邢臺k指數達到40,沙氏指數是-2.3,鄭州k指數39,沙氏指數-2.6,不穩(wěn)定能量進一步加大,中低層水汽已經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對流天氣一觸即發(fā)。15日08時鄭州k指數降到33,沙氏指數升到3.9,不穩(wěn)定能量已經釋放。
對于這次暴雨過程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總結:
(1)充分利用高時空密度的地面觀測資料以及衛(wèi)星和雷達的探測資料,跟蹤分析抬升啟動系統(tǒng)的活動(本次過程是低槽和冷空氣),分析它的強弱和移向移速,判斷它影響本地的時間,可以大致預報出強對流天氣發(fā)生的時間。
(2)分析與強對流關系十分密切的中小尺度輻合系統(tǒng)的活動,分析天氣尺度系統(tǒng)對它生消移動的影響,根據中小尺度輻合系統(tǒng)的活動范圍(本次過程是低層和地面輻合線),可以大致圈定強對流天氣的落區(qū)。
(3)是對各種物理量進行認真診斷,分析其未來的演變,推斷是否有增強條件,可以大致預報出對流發(fā)展的強度。
(4)就臨近預報來講,主要是利用多普勒雷達資料,結合地面物理量的分析,判別對流性強回波的演變,預報出它較精確的移動路徑、影響范圍和將要出現的災害天氣,及時開展服務,隨時更新“12121”內容、通過手機短信、電臺、電視臺向公眾發(fā)布警報。
[1]于仁成,高瑞華,宋同文,等.一次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分析[J].氣象,1998,24(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