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蕊,何 偉
(1.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北京 100070;2.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責任編輯:薛 京
隨著無線通信的發(fā)展和電子產(chǎn)品應用的普及,天線設計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尤其在手機終端,寬帶化、小型化、低剖面、高效率成了天線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天線性能對物理尺寸有很強的依賴性,天線尺寸越大則帶寬越寬,天線尺寸越小則帶寬越窄。如何在保證天線物理尺寸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天線的頻帶寬度,一直是當今世界的研究熱點。本文正是針對目前行業(yè)的這一現(xiàn)狀,提出一種新型的拓展天線帶寬的設計。
目前針對拓展天線帶寬的設計,主要方法有增大天線體積、加載寄生單元、使用周期性天線結構、采用阻抗匹配方案等[1-2]。常用的寬帶化設計有采用曲流技術實現(xiàn)對PIFA天線進行小型化優(yōu)化[3],而在保持天線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可采用優(yōu)化手機地平面的結構尺寸來有效提高天線帶寬[4-6],或者通過在手機地平面上開一個或者多個槽的方式來有效拓展GSM850或者DCS1800的頻率帶寬[7-8]。更進一步地,通過在手機地平面上開槽,并加入電感的方式有效改變地平面的工作模式,以得到最大天線帶寬[9]。
在綜合考慮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采用通過在手機天線對立邊的地平面上加載寄生單元,達到擴展帶寬的目的。
天線的基本結構、尺寸參數(shù)如圖1所示。為實現(xiàn)低剖面天線設計,天線與加載接地單元和地平面均在同一平面,其整體的尺寸為105 mm×45 mm×1 mm,采用FR4介質板,介電常數(shù)為4.4。天線區(qū)域為45 mm×10 mm。為了同時擴展GSM850和DCS1800頻段的帶寬,在地平面天線的另一側加載了一個面積為45 mm×5 mm的接地單元。其中點A為饋電點,點B和點C為接地點。天線的輻射性能很大程度上和加載單元的形狀和尺寸有關,恰當?shù)募虞d單元設計能有效拓展天線的帶寬,提高輻射效率。如圖1b所示,加載單元主要由兩個枝節(jié)組成,分別用于拓展GSM850和DCS1800的帶寬。
本文通過CST(CST Microwave Studio)仿真軟件進行數(shù)值模擬,首先驗證加載單元主要尺寸參數(shù)對天線阻抗特性的影響,然后通過數(shù)值模擬優(yōu)化,得到一組最佳的加載單元尺寸,最終設計出一個新型的低剖面寬帶手機天線。
圖1 天線結構
圖2為L=32 mm,S=0.5 mm的情況下,所得到的S11參數(shù)對應M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M的增大,GSM850頻段的諧振點往低偏移,天線的阻抗帶寬(按回波損耗低于-6 dB計)降低;DCS1800頻段的諧振點雖然也在往低偏移,同時天線的阻抗帶寬在不斷增加。
圖2 參數(shù)M對阻抗特性的影響
圖3為M=25 mm,S=0.5 mm的情況下,所得到的S11參數(shù)對應L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L的增大,GSM850頻段的諧振點基本不移動,天線的阻抗帶寬基本無變化;DCS1800頻段的諧振點往低偏移,同時天線的阻抗帶寬不斷增加。
圖3 參數(shù)L對阻抗特性的影響
通過仿真軟件CST對該天線進行數(shù)值模擬,優(yōu)化加載單元尺寸,確定最終的天線尺寸為:L=32.5 mm,M=23 mm,S=0.5 mm。圖4給出了無加載單元的天線和優(yōu)化尺寸后的有加載單元的天線回波損耗的對比。結果表明:原始天線回波損耗低于-6 dB的阻抗帶寬為0.80~0.86 GHz,1.76 ~1.88 GHz。加載接地單元后,天線在850 MHz和1 800 MHz附近分別出現(xiàn)了另一諧振,-6 dB的阻抗帶寬拓展為0.78 ~0.90 GHz,1.708 ~1.880 GHz??梢娂虞d接地單元的天線在低頻和高頻分別實現(xiàn)了雙諧振工作,帶寬已經(jīng)得到大大拓展。
圖4 回波損耗
根據(jù)仿真優(yōu)化得到的最終天線尺寸參數(shù),制作天線實物如圖5所示。天線選取0.05 mm厚的銅皮,襯底為FR4介質板,介電常數(shù)為4.4。在其饋電點焊接一個50 Ω的同軸線連接頭,以便測試連接。使用安捷倫公司的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E5071C進行測試,可以看出天線實測的S11和仿真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具體如圖6所示。
圖5 實際制作天線圖(照片)
圖6 回波損耗:仿真和測試的對比
圖7 天線輻射方向圖(單位dBi)
圖7 給出了天線在 850 MHz,890 MHz,1 720 MHz和1 800 MHz方向圖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天線在全頻段都具有較好的全向輻射特性,可以接收來自于各個方向的信號,天線的實用性較強。
在手機終端通信中,天線是影響通信性能的關鍵器件,因此手機天線的研究和設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本文提出了通過在手機天線的對立邊加載接地寄生單元,設計了一種新型的低剖面寬帶手機天線,與原始天線相比該新型天線有效地在GSM850頻段和DCS1800頻段分別拓展了100%和43%的相對帶寬,實現(xiàn)了寬帶化,符合GSM通信需求,且天線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有較好的實用前景。
[1]薛睿峰,鐘順時.微帶天線小型化技術[J].電子技術,2002(3):62-64.
[2]阮成禮.超寬帶天線理論與技術[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6.
[3]郝宏剛,胡文帥,田海燕.一種用于藍牙終端的小型天線設計[J].電視技術,2012,36(5):38-40.
[4]VAINIKAINEN P,OLLIKAINEN J,KIVEKAS O,et al.Resonator-based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bile handset antenna and chassis[J].IEEE Trans.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2,50(10):1433-1444.
[5]ARKKO A T.Effect of ground plane size on the free-space performance of a mobile handset PIFA antenna[C]//Proc.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S.l.]:IEEE Press,2003:316-319.
[6]HUYNH M C,STUTZMAN W.Ground plane effects on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PIFA)performance[J].IEE Proceedings on Microwave Antennas Propagation,2003,150(4):209-213.
[7]ABEDIN M F,ALI M.Modifying the ground plane and its effect on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PIFAs)for mobile phone handsets[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2003(2):226-229.
[8]CABEDO A,ANGUERA J,PICHER C,et al.Multiband handset antenna combining a PIFA,slots,and ground plane modes[J].IEEE Trans.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9,57(9):2526-2533.
[9]ZHAO Anping,ZHANG Xingyu.A novel bandwidth enhancement approach for internal multi-band handset antennas[C]//Proc.Microwave Conference,2008.Macua:IEEE Press,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