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從小就認定了要學文、從沒考慮過理科的我來說,北京大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最佳學府。但是曾經很久,北京大學在我眼中都只是一個符號,一個模糊漂渺的影像,冰冷遙遠,甚至與己無所關聯(lián)。
隨著年齡增長,我逐漸地通過書本、影視、輿論等各個渠道更多地接觸到北大,并開始對她形成自己的認識。北大坐擁無數(shù)學問德行皆上品的大家,容納才華橫溢、壯志滿懷的莘莘學子;師生無不具有兼容并包的氣度,追求真理和民主的堅毅,能慷慨陳詞激論國事,亦可瀟灑浪漫吟花賞雪的風采……此番種種,都令我仰慕不已。不知不覺地,我開始向往北大,企盼踏上并生活在這片土地。
然而,在傾倒于這些美好的同時,我忽視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些都只是歷史上的北大。我就這樣熱情而盲目地以為自己了解甚至體悟了北大和其神其魂,事實上不過是深陷于自己修筑的精妙而偉大的理想殿堂。她是這樣臻于完美,只不過因為我相信她是這樣完美,或者說是我希望她是這樣完美罷了。雖然我自己不這樣認為,但我并不清楚現(xiàn)實,事實上也并不關心。我就這樣生活在自己的錯覺中。這種錯覺絕不會自行消散,而只會被現(xiàn)實打破。
經過不及想象中痛苦但也足夠漫長的高三,我如愿進入了北大。懷著強烈的憧憬步入大學,真實的學習、生活卻遠不如我一度期望的那樣充實美好。局促簡陋的宿舍,擁擠擾攘的食堂,借不到書的圖書館,空泛冗長的課程……一次又一次地,使我感到失望、失落,甚至迷惘、驚駭。這就是令全國老師、學生、家長心馳神往的響當當?shù)谋贝髥??這就是我心目中近乎完美的理想主義的凈土?從物質到精神,我都感到了強烈的不滿足。一時間,我不知所措。北大那近乎神圣的光環(huán)在我心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甚至怨她殘酷地抹殺了我最美好的期待。
大學生活開始得并不絢爛,但慢慢地接受了這一切的我發(fā)現(xiàn),至此自己才算真正開始了對北大的認識。從最初的全然無知,到聽聞其名聲事跡時的向往敬畏,再到入學后的失意驚惶,最后是真正身處其中的歸于平靜。這一系列前后迥異的認識和情感態(tài)度,我想應是為眾多北大學子所共同具備,而并非我個人所獨有的。
在北大的生活,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似乎同以往任何時候相比都并沒有太多不同。時而懶散時而奔忙,總之說平凡也平凡,說精彩也精彩。身邊眼前,鮮有天才或是大師,青年學生的激昂更是未曾一見。北大,褪去歷史榮耀的光環(huán),不過是一所普通的大學,和其他許許多多的中國高校一樣,擁有四處擺放成堆的自行車,每晚都擠滿了人的麻辣燙攤,新舊交錯的教學樓,風格各異的老師,焦頭爛額于績點、社團、考GRE和實習的學生。當在北大學習、生活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她的一切,好的抑或壞的,都變得溫和平淡了。我將永遠熱愛這所學校,因為她是我的母校,而并非因她是北大。我仰視她過往的輝煌,愛的卻是她現(xiàn)今的平凡。歷史已經過去,現(xiàn)在的她才是我的一部分。
現(xiàn)在,我在這里生活似乎與我身處其他校園并無二致。透著求知的渴望和年輕人的激情,卻又溫馨自在的奇妙氛圍,是幾乎所有大學校園都具備的品質。未來,她能帶給我的,也不會是高薪職位和顯赫名聲的絕對保證,而或許只是大方誠懇的氣質性情和踏實穩(wěn)健的人生態(tài)度。北大畢業(yè)生絕不會僅憑一張畢業(yè)證書就贏得周圍人的認可和敬重,獲取成功還需要更多的品質、奮斗和機遇。畢竟,能否實現(xiàn)人生意義絕不取決于畢業(yè)院校的名氣大小,而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遙不可及的常常看上去很美,但真實存在的其實才真正是最美的。被他人的言論所左右,錯把無形中被灌輸?shù)睦硐氘斪鲆患旱淖非?,不是明智的行為,恐怕也難產生美好的結果。自己適合并且喜歡的,才會是那個最好的選擇。
(摘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少年,你懂的!——擁抱成長的幸福》 主編:桃李情深 本文作者:陳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