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翊 劉芳
醫(yī)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是醫(yī)學發(fā)展中的重要問題,NI 與死亡率顯著相關[1],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和醫(yī)療質量。老年人由于諸多因素成為NI的易感人群。本文對老年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發(fā)生NI 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1.1 研究對象 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1 月干部病房收治患者,共620 例,年齡62 ~97 歲,平均(80.5 ±10.0)歲。住院時間均>72 h,其中115 例發(fā)生NI,分為NI 組。所有發(fā)生感染病例診斷均符合國家衛(wèi)生部頒布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505 例未發(fā)生NI 者分為無NI 組。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查閱病歷,登記每位住院老年患者慢性基礎疾病、日?;顒?、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數等資料,同時記錄每個患者的年齡、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P <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相關危險因素作為自變量再進行l(wèi)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
2.1 一般資料 620 例住院患者中,60 ~70 歲組為150 例,占24.35%,70 ~80 歲組為283 例,占45.69%,80 ~90 歲組為171 例,占27.45%,>90 歲組為16 例,占2.51%。所有患者均患多種慢性疾病,按年齡組進行統(tǒng)計結果為:60 ~70 歲組平均每人患慢性疾病數為3.5 個,70 ~80 歲組平均每人患慢性疾病數為4.0 個,80 ~90 歲組平均每人患慢性疾病數為4.9個,>90 歲組平均每人患慢性疾病數為5.1 個。分析所有慢性疾病病種,排在前4 位的慢性疾病依次為:原發(fā)性高血壓350 例(56.5%)、冠心病238 例(38.4%)、2 型糖尿病187 例(30.2%)、惡性腫瘤117 例(24.3%)。
2.2 年齡、住院時間、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與NI 的關系 2 組在年齡上無明顯差別,但在住院天數、血紅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方面均有明顯差別(P <0.01),NI 組表現(xiàn)為住院時間長、具有較低的血紅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見表1。
表1 2 組患者年齡、住院時間、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較(±s)
表1 2 組患者年齡、住院時間、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較(±s)
注:與無NI 組比較,**P <0.01
組別年齡(歲)住院時間(d)血紅蛋白(g/L)血清白蛋白(g/L)NI 組(n=115)83.00 ±6.88106.00 ±80.66**119.57 ±8.70**35.89 ±3.60**±3.50無NI 組(n=505)78.90 ±11.0019.00 ±14.68128.22 ±16.2038.15
2.3 慢性疾病、長期臥床、留置鼻胃管與醫(yī)院感染的關系 將單因素卡方檢驗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相關危險因素(P 均<0.01),包括糖尿病、惡性腫瘤、老年癡呆癥、長期臥床、留置鼻胃管等引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中,結果顯示患惡性腫瘤、老年癡呆癥及長期臥床等因素與醫(yī)院感染密切相關(P <0.01),因此惡性腫瘤、老年癡呆癥及長期臥床是NI 的獨立危險因素。而留置鼻胃管并不增加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機會。見表2。
表2 醫(yī)療感染危險因素比較
NI 與死亡率顯著相關[1],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和醫(yī)療質量。干部病房的醫(yī)院感染率一直較高,文獻報道干部病房感染率為13.41%[2],本組資料顯示我院干部病房感染率為17.19%。如何降低干部病房NI率一直是我們十分關注的問題。此次回顧性調查分析我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臨床資料,將同期NI 患者與無NI 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尋找差別,在今后的工作中可采取針對性的有效防范措施,降低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NI 發(fā)生率。
通過與無NI 患者對比,2 組在年齡上無明顯差別。本調查均為老年人,平均(80.5 ±10.0)歲,均患有多種慢性疾病,資料顯示60 ~70 歲年齡段患有慢性疾病平均數量為3.5 種,而>80 歲年齡段時每個老年患者患慢性疾病數量平均達4.9 種。老年人患多種慢性疾病可能是老年人發(fā)生NI 的易感因素[3]。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住院時間長、貧血、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老年患者發(fā)生NI 的主要危險因素。本調查顯示NI 患者平均住院時間遠遠高出非NI 者,住院時間過長是導致患者易發(fā)生NI 的危險因素,與文獻報道一致[3-4]。本資料還顯示發(fā)生NI 者血紅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較未發(fā)生NI 者低,這與文獻報道也是一致的[5]。因此當老年人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情況時,需進行積極干預[6],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增強患者體質,促進疾病愈合,縮短住院時間,減少NI 的發(fā)生。
通過對住院老年人NI 與無NI 所患慢性疾病比較發(fā)現(xiàn),NI 者患惡性腫瘤及老年癡呆的病人數明顯高于無NI 者,且NI 者長期臥床者也比較多見。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提示惡性腫瘤、老年癡呆及長期臥床是老年住院患者易發(fā)生NI 的危險因素(P <0.01)。惡性腫瘤患者合并感染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其他疾?。?]。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惡性腫瘤患者腫瘤治療都比較保守,很少采取劑量很大或作用很強的放、化療治療。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癡呆患病率增高,有報道顯示:老年人當中,癡呆的患病率占總人口4% ~5%,>80 歲的老年人占17% ~25%[8]。老年癡呆患者生活上完全依賴他人的幫助及照顧,極易出現(xiàn)感染問題。本資料還顯示,留置鼻胃管并不增加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機會,這與有些報道不一致[9],分析原因可能與鼻飼時護理技巧有一定關系,我們的經驗是鼻飼時患者必須取頭高腳低位,床頭抬高45°左右,同時注意少食多餐,每天6 餐左右,每次鼻飼量≤200 ml,且每次輸注速度不宜快,盡量避免注入空氣,每次鼻飼結束后須保持半臥位體位>30 min。
本次回顧性調查提示在老年人入院時,根據患者所患慢性疾病,全面評價患者營養(yǎng)狀況,選擇性采取防治措施。通過有效措施,積極降低干部病房患者NI 的發(fā)病率。
[1] Fabbro-peray P,Sotto A,Defez C. et al.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nosocomial infection: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 French university hospital[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3):265-272.
[2] 饒思友,余奇,徐珍,等. 2006-2010 年我院醫(yī)院感染現(xiàn)患率調查分析[J]. 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51(1):77-82.
[3] 韓佳音,盧次勇,林立豐,等. 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08,25(4):369-372.
[4] 季紅莉,付萬發(fā). 老年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發(fā)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 實用老年醫(yī)學,2011,25(1):30-32.
[5] 徐衛(wèi)剛,沈渝,浦裕美. 老年病科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 四川醫(yī)學,2011,32(11):1822-1825.
[6] 吳寧,黃方,齊玉琴,等. 腸內營養(yǎng)支持在80 歲以上反復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應用[J]. 實用老年醫(yī)學,2012,26(5):398-400.
[7] 張旭華,曹培國. 惡性腫瘤患者合并感染的臨床分析[J].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5(11):1183-1188.
[8] 趙少榮,陳玉燕. 老年性癡呆的臨床特征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2):56-57.
[9] 程旭萍,章云濤,方強. 兩種不同腸內營養(yǎng)途徑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 中國急救醫(yī)學,2007,27(7):64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