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紅,周慧,劉紅霞
(1.河北大學 圖書館,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學 教務處,河北 保定 071002)
高校圖書館承擔著高??蒲杏脩粜畔⒎盏娜蝿眨槍δ壳案咝?萍汲晒D化率低這一現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應成為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任務.本課題組首先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并查閱了相關資料,結果顯示,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的發(fā)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全面、宏觀的規(guī)劃和布局,存在許多不足,如信息服務的資金支持不足、網絡的管理建設薄弱、信息服務方式落后、復合型信息服務人才缺乏等.為了提升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能力,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目前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評價模型研究尚未見報道,本課題組成員在綜合了一些資深專家意見的基礎上,依據評價指標的全面性、獨立性、可行性、動態(tài)性等原則,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評價模型,并進行了實例分析,旨在為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提供理論依據和評判標準.
信息服務評價指標是構建信息服務綜合評價模型的主要內容.構建科學的圖書館信息服務評價模型,首先既要考慮評價指標的全面性、獨立性、可行性、動態(tài)性,還要考慮指標的定量與定性等因素[1-2].全面性是指在確定評價指標時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將其貫徹到指標體系的設計中.獨立性是指各項評價指標的設計遵循相互獨立、避免重復的原則.可行性原則是指評價指標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動態(tài)性是指根據信息服務發(fā)展的形勢和要求,允許對指標體系作適當調整;將信息服務評價指標歸結為評價模型,通過反復比較、深入分析、充分論證將諸多因素歸結為評價模型的評價指標,此后計算各個指標對信息服務的影響因子,并給予相應的權值,信息服務指標及其相應的權值組配在一起,構成整個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評價模型.為了充分反映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情況,選擇恰當的評價方法.
本評價模型選用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美國運籌學家Saaty提出,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3-4],其優(yōu)點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使得大量因素和大量沖突標準的決策問題通過建立一系列層次結構的判斷矩陣而得到解決.
依據評價指標的全面性、獨立性、可行性、動態(tài)性等原則,并對多位資深圖書情報專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咨詢,獲取了寶貴的意見,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將獲得的信息進行歸納和整理,通過對這些因素的深入分析和反復比較,將其貫徹到指標體系的設計中.根據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所屬的不同層次和類型,從目標到指標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排列于不同層次.本評價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和子指標層4個層次,目標層為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綜合評價;準則層分解為信息服務基礎、信息服務質量和信息服務效益3個一級指標;指標層共設有11個二級指標;子指標層設有36個三級指標,見表1.
信息服務基礎評價是通過對信息資源、信息服務網絡平臺、信息服務人員、對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的支持情況及信息服務基礎設備的評價,衡量圖書館對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的適應性.信息服務質量評價是通過對信息服務方式、信息服務內容、信息服務的滿足情況及信息服務跟蹤過程的評價,全方位的衡量信息服務質量.信息服務效益評價是指對信息服務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評價.
本文采取專家綜合評判法確定比較結果.對同一層次的各因素相對于上一層次中某一準則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根據“1~9 比率標度法”進行定量評價,構造成對比較判斷矩陣,其標度含義見參考文獻[5]所示.本文構造15個準則下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
層次單排序是指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對于上一層因素,本層次與其有聯系的因素重要性次序的權值.使用DPS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算上述每個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及相應的最大特征值,采用一致性比例檢驗法做一致性檢驗,令
CI為一致性指標,λmax為n階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CR 為隨機一致性比率,RI為CI 同階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見表2[6].CR<0.1時,判斷矩陣具有可接受的一致性,若檢驗通過,各指標的特征向量(歸一化后)即為該指標的權重,上述15個矩陣全部通過檢驗.
表1 評價指標體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表2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Tab.2 Average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RI value
層次總排序是指計算某層級所有指標對于最高層總評價目標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值過程.計算子指標層36個指標對于總評價目標的相對權重,利用總排序的一致性比率
根據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值與一致性指標CI 值計算層次總排序的一致性比率CR=0.024 1<0.1,這說明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3 指標的權重及組合權重Tab.3 Weight of index and the combination weights
續(xù)表3Continue tab.3
通過上述層次分析法的應用,已經確定了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為了驗證該評價系統(tǒng)的可行性,根據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對L圖書館的科研用戶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為表1中的各項評價指標,本研究擬采用科研用戶對各項評價內容打分,評價等級分為5級,即N=[好,較好,一般,較差,差]=[90,80,70,60,60以下].通過計算,L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的總得分為60.1分,結果表明該圖書館的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水平較差,這一結論與調研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證明了本評價模型的客觀性與合理性,進而認定該模型是評價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的有效方法之一.
應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評價體系,采用專家綜合評判法對指標進行比較打分以確定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根據這些得分通過成對比較構造判斷矩陣,計算出各指標權重及組合權重,將調查所得數據帶入評價體系進行綜合評價.本文提供的方法具有簡便實用的特點,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綜合評價是一個涉及因素多、關系復雜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了初步探討,旨在為高校圖書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提供一個參考評價標準.
[1] 徐杰,趙芳.基于多層次組合權重的企業(yè)信息化模糊綜合評價方法[J].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3):320-325.XU Jie,ZHAO Fang.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ased on multi-levels combined weights of enterprise informinationization[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32(3):320-325.
[2] 陳錦波.圖書館信息服務質量評價模型的構建與分析[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1(6):76-79.CHEN Jinbo.The evaluation model building and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ervice quality of library[J].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2011(6):76-79.
[3] 朱建軍.層次分析法的若干問題研究及應用[D].沈陽:東北大學,2005.ZHU Jianjun.Research on some problems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application[D].Shenyang:Dongbei University,2005.
[4] 朱鐸輝,吳志軍,張玉峰.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供應商評價模型的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6):90-96.ZHU Duohui,WU Zhijun,ZHANG Yufeng.Study of a supplier evaluation model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omputer,2004(6):90-96.
[5] 李昆侖.層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觀評價中的運用[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38(1):143-152.LI Kunlun.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urban road landscape evaluation[J].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2005,38(1):143-152.
[6] 易程,李春.基于ISO11620 圖書館績效指標的層次分析法評價模型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2):28-32.YI Cheng,LI Chun.Study on evaluation model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ased on librar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SO11620[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2010(2):28-32.
[7] 尹希果,王鵬,李思經.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情報雜志,2008(2):10-14.YIN Xiguo,WANG Peng,LI Sijing.Appraisal system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service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J].Journal of Information,2008(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