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亮,齊靜敏,劉陽,張占峰
(1.新鄉(xiāng)日升數(shù)控軸承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新鄉(xiāng) 453700;2.新鄉(xiāng)市新機創(chuàng)新機械有限公司,河南 新鄉(xiāng) 453700)
偏心軸承的偏心外圈、中圈的加工目前主要依靠模具、工裝保證[1-2]。2MKG9580P數(shù)控立式復合磨床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床身、橫梁、鞍座及轉塔等基礎構件采用精密鑄鐵件,床身、立柱、橫梁等部件經(jīng)過靜態(tài)力學模擬分析,保證充足厚度(壁厚),合理配置內部筋板,使基礎構件具備高剛性和質量。
1—床身底座;2—工作臺主軸;3—砂輪修整器;4—外磨砂輪主軸;5—轉塔;6—內磨砂輪主軸;7—橫梁;8—鞍座;9—Z軸滑座;10—ATC刀具庫
1.1.1 工作臺及偏心機構
立式復合磨床工作臺主軸采用精密推力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結構簡單、剛性高、工作穩(wěn)定。主軸軸承施加有預載荷,與一般的靜壓圓導軌+主軸軸承的結構相比,具有高精度、高載荷的特點,運轉平穩(wěn)且維護成本低;傳動采用兩級皮帶和卸荷軸結構,卸荷軸可使工作臺轉動不受皮帶輪軸交變載荷影響;恒溫工作臺主軸潤滑系統(tǒng)保證了工作臺轉動不產(chǎn)生溫度變化而影響加工精度。
偏心工作臺結構如圖2所示。正常磨削時,電永磁吸盤軸心線與工作臺主軸回轉軸線重合,磨偏心圓柱面時,旋轉蝸桿,使電永磁吸盤軸心線與工作臺主軸回轉軸線偏離,通過蝸桿調整工件中心至偏心要求為止,并采用定位塊定位,保證加工零件尺寸一致。工作臺對圓錐滾子軸承施加預緊力,提高偏心轉臺的旋轉精度;施壓螺桿、碟簧使偏心轉臺處于鎖緊狀態(tài);偏心轉臺可自動調整偏心量,方便偏心套圈的加工。
1—轉軸;2—偏心工作臺;3—圓錐滾子軸承;4—電永磁吸盤;5—蝸輪塊;6—蝸桿;7—施壓螺桿、碟簧
1.1.2 交換轉塔
磨床采用交換轉塔進行內磨主軸和外磨主軸交換,如圖1所示。內、外磨主軸座相互錯位、中心軸線平行安裝在交換轉塔上,交換轉塔在垂直Z軸的軸線上連續(xù)、無級定位。轉塔轉動角度范圍大于250°,實現(xiàn)內磨主軸±30°和外磨主軸±45°的無級、連續(xù)定位,適用圓錐面的磨削。采用伺服電動機驅動轉塔定位,液壓裝置鎖緊;轉塔中心裝有圓光柵尺形成閉環(huán)控制,定位精度高。
1.1.3 進給系統(tǒng)
磨床進給系統(tǒng)采用高載荷、高精度、低摩擦因數(shù)的滾柱直線導軌,X軸每根直線導軌上配置4塊滑塊,Z軸每根直線導軌上配置3塊滑塊。多滑塊配置可大幅度提高X軸鞍座和Z軸磨頭滑座剛性,保證立式復合磨床進給系統(tǒng)的高精度、高剛度。機床進給驅動部分采用高剛性滾珠絲杠,并在其兩端施加一定的預拉伸量,充分克服溫升和撓曲給傳動帶來的不利影響。使用高精度光柵尺形成全閉環(huán)控制,兩軸聯(lián)動定位,機床進給精度控制在微米級。
1.1.4 內磨主軸砂輪交換及ATC刀具庫
磨床內磨主軸使用HSK100刀柄結構砂輪桿,根據(jù)磨削工藝要求可自動交換砂輪。HSK100刀柄為中空、短錐體結構,刀具更換速度快;采用錐面與端面同步接觸雙定位,靜態(tài)剛度和動態(tài)剛度高,其彎折載荷比大錐度刀柄高出30%~200%;采用HSK刀柄保證了砂輪重復安裝精度,工作效率較高,砂輪修整次數(shù)較少。
磨床配有ATC刀具庫,可裝6把HSK100刀具,伺服電動機轉換刀具位置,可快速完成砂輪交換作業(yè)。
1.1.5 砂輪修整器
砂輪修整器采用多工位金剛筆修整器和金剛石修整器,多工位金剛筆修整器用于修整砂輪上、下端面和圓柱面;金剛石修整器用于修整砂輪下端面和圓柱面。另外還可以選裝圓弧面修整器。
主要技術指標為:工作臺主軸徑向跳動≤ 5 μm,工作臺主軸軸向竄動≤5 μm,磨床出廠精度兩項精度均≤1.5 μm;刀架Z/X軸定位精度為±3 μm;刀架Z/X軸重復定位精度為±2 μm;進給單位為1 μm。
主要加工精度為:磨削內、外圓圓度≤1.5 μm。以圓柱滾子軸承3226×1軸承外圈表面Φ250 mm×80 mm為例,經(jīng)過磨削,工件表面圓度達到0.6 μm,圓柱度為1.5 μm,磨削時間約5 min。
2MKG9580P立式復合磨床屬于通用機床范疇,可用于大型精密齒輪和大型軸承等精密加工領域,適用于圓柱端面、臺階面、內(外)圓柱面、圓錐面及圓弧面的粗(精)加工,以及偏心套的磨削加工。磨削內孔Φ60~Φ800 mm;磨削最大外徑800 mm;磨削高度500 mm;工作臺載荷為800 kg。
以膠印機用雙偏心空心圓柱滾子軸承單元55YHB110×255×54為例,介紹使用2MKG9580P立式復合磨床加工軸承中圈的過程。
雙偏心空心圓柱滾子軸承單元主要由偏心外圈、偏心中圈、內圈、保持架及空心圓柱滾子等組成,軸承公差等級要求為P4。偏心中圈內、外工作表面均為雙列圓柱滾道,結構如圖3所示。其主要工藝要求為:兩端面平行度6 μm,內、外滾道的中心偏移量(6±0.02) mm,內、外滾道圓度4 μm,直線度+4 μm,與基準面的垂直度6 μm,雙列滾道的相互圓跳動2 μm,內、外滾道擋邊相對基準面的平行度12 μm[2]。
圖3 雙偏心軸承中圈
采用高精度立式復合磨床2MKG9580P磨削,可保證內、外圓柱面圓度均≤1 μm;內、外雙列滾道采用雙片砂輪一次切入成形磨削,可保證雙列滾道的相互圓跳動基本保持一致,且<1 μm;圓柱與基準面的垂直度<2 μm;兩端面平行度<6 μm;內、外滾道的中心偏移量采用固定擋塊定位,重復定位精度<10 μm;滿足中心偏移量(6±0.02) mm的要求。因此,立式復合磨床可以滿足加工工藝要求。
磨削基本工藝為:粗磨→時效處理→精磨→時效處理→細磨。精磨又分為磨兩端面、磨內外圓柱面、磨滾道擋邊等工序。粗磨、細磨與精磨過程類似。磨削開始時,磨頭轉塔外磨軸與轉臺成22.5°夾角,內磨主軸安裝砂輪(圖4)。為便于敘述,將偏心中圈兩端面分別稱為中圈端面1和中圈端面2,內、外滾道擋邊按順序編號依次為擋邊端面1,2,3,4。
圖4 內磨主軸用磨內、外圓柱滾道砂輪和擋邊砂輪
磨削加工過程為:工件定位(以2-Φ10圓柱孔定位)→修外磨砂輪端面→精磨中圈端面1→磨頭轉塔轉動內磨主軸與工作臺轉臺主軸平行→修擋邊砂輪→精磨中圈外滾道擋邊端面2,4→刀具庫更換滾道砂輪→修滾道砂輪圓柱面→精磨中圈外滾道→轉動偏心工作臺→精磨中圈內滾道→刀具庫更換擋邊砂輪→修擋邊砂輪(視具體情況定)→精磨中圈內滾道擋邊端面2,4→翻轉中圈換面(以2-Φ10圓柱孔定位)→精磨中圈內滾道擋邊端面1,3→偏心工作臺轉回原位→精磨中圈外滾道擋邊端面1,3→轉塔轉動外磨主軸與工作臺轉臺主軸成22.5°夾角→精磨中圈端面2,完成1個中圈加工過程。
(1)加工效率提高。采用立式復合磨床磨削軸承中圈,可在一臺機床上完成中圈內、外滾道及擋邊和端面的磨削,從而節(jié)省了大量輔助時間和人工工時。
(2)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生產(chǎn)。偏心軸承多屬小批量、多品種生產(chǎn),傳統(tǒng)磨削工藝需要大量模具和工裝。采用立式復合磨床磨削不需要模具和特定工裝,根據(jù)偏心軸承套圈的偏心量在偏心轉臺上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加工調整。
(3)生產(chǎn)成本低。一臺立式復合磨床可代替?zhèn)鹘y(tǒng)工藝需要的雙端面研磨機、內圓磨床、外圓磨床、擋邊磨床等設備,節(jié)省了投資,減少了機床占地面積,生產(chǎn)成本降低。
(4)簡化生產(chǎn)管理。立式復合磨床單臺機床工作,不需要模具、特定工裝,生產(chǎn)管理大為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