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支 平 張中軍 孫立忠 江蘇無錫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麻醉科(無錫214041)
嚴重戰(zhàn)、創(chuàng)(燒)傷后會導致低血容量休克,造成組織細胞代謝障礙和生命臟器功能損害,且由于環(huán)境惡劣、交通破壞、醫(yī)療資源匱乏等條件的限制,常使休克手段(如輸血、輸液)難以及時實施,從而使陣亡率、病死率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大大增加[1]。針灸是一種運用針刺作用于腧穴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其所需器械易得易攜,操作簡單,是中醫(yī)學中治療厥脫等急癥的重要治療手段。因此將針灸醫(yī)療列入現(xiàn)代抗休克的院前救治技術的一種,并加以系統(tǒng)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實驗材料
1.1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 采用健康SD 大鼠為實驗動物60只,清潔級,60~70d齡,體重(290±11)g,體長(19.9±1.4)cm雄性,所有實驗動物購于中國科技研究院上海實驗動物中心。
1.2 實驗儀器與試劑 MSE-25型高速冷凍離心機(北京京立離心機有限公司生產(chǎn)),LAUDA-C3 型循環(huán)恒溫水浴箱(上海邁捷實驗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LXJ-ⅡB型低速大容量多管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生產(chǎn));電針綜合治療儀(東西儀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IL-1)試劑盒購于軍事科學院生物制品研究所。
1.3 方法 將大鼠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4 組,每組20只。除空白組外其他三組參考文獻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模型[2],采用45%失血量造模。大鼠用0.4mL/kg(鹽酸氯胺酮注射液:速眠新Ⅱ注射液=2:1)腹腔注射麻醉后,行股靜脈分離術并置管,用于全身肝素化、輸液和抽血;總抽血量為大鼠全身總血量的45%,即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完畢。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組外,其他兩組分別是針刺足三里組和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組。針刺足三里組:參照大鼠腧穴據(jù)《實驗針灸學》定位[3]。針刺時將大鼠清醒固定,用1 寸毫針,分別刺入各穴位的1~7mm 深度。然后接通電針綜合治療儀(頻率:2赫茲,強度:1.0伏),治療過程中,以大鼠下肢輕微抖動為佳,每次留針20min,于造模第1d開始針刺,連續(xù)針刺3d。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組:對失血性休克給予腹腔注射2.0mg/kg鹽酸多巴胺注射液,每次30min,連續(xù)注射3d。
1.4 檢測指標與方法[4]細胞因子的檢測于末次治療后24h內(nèi),用3%的戊巴比妥鈉lmL/kg體重腹腔內(nèi)注射麻醉后,取主動脈血2mL,加入10% EDTA-Na230μL、抑肽酶10μL,混合均勻,經(jīng)低速自動平衡離心機以2500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置于-20℃的冰箱內(nèi)保存?zhèn)溆?。采用酶?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對IL-1、IL-6、TNF-α水平進行檢測,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并分別于失血后6h、12h、24h觀察大鼠的生存率。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分析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多組之間的均值比較采用F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大鼠體重及維持休克時所放血量比較 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體重及維持休克時所放血量比較
血清IL-1、IL-6、TNF-α水平變化分析 見表2。
不同組大鼠生存率比較分析 見表3。
表2 血清IL-1、IL-6、TNF-α水平變化分析
表3 不同組大鼠生存率比較分析[n(%)]
3 討 論 目前,臨床在無靜脈輸液條件時,主要采用口服或經(jīng)胃腸道補液、腹腔輸液、骨髓腔輸液或急救缺氧、生命維持等手段對患者進行救治;但通常情況下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存在胃排空和腸吸收功能顯著下降的現(xiàn)象[5],因而,口服或胃腸道補液的方法效果欠佳,甚至還有可能進一步惡化患者病情。雖然骨髓腔輸液可得到有效的治療,但其治療價格昂貴,臨床中較難廣泛普及,臨床應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研究無靜脈輸液條件時,有效的失血性休克治療方法,對于院前救治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針灸療法是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主要技術之一,其所需器械易得易攜,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其主要機制是通過調(diào)節(jié)人體自身機能而實現(xiàn)防病治病的效果。如果能將針灸應用于抗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救治或自然災害或戰(zhàn)勝的救治中,將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失血性休克可歸于我國中醫(yī)“厥”、“脫”證范疇,主要病機為氣血大虛、血厥陽厥、之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髕骨和髕韌帶外側凹陷下3寸。中醫(yī)認為足三里具有以下特點:①具有益氣補虛之功效;②足三時為足陽明胃經(jīng)的合穴,可靶向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③現(xiàn)代研究表明,電針足三里穴能激活膽堿能抗炎通路,同時,電針足三里穴還可以減輕內(nèi)毒素引起的大鼠組織的促炎因子水平、減輕組織水腫和功能損害。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模型組比較,針刺足三里組TNF-α、IL-6、IL-1水平均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組比較,針刺足三里組TNF-α、IL-6、IL-1水平均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刺足三里能有效抑制機體的炎癥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本研究中,失血6h、12h、24h時,針刺足三里穴組的大鼠生存率顯著高于模型組,且與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組比較,各時間點生存率也較高(P<0.05),說明針刺足三里治療失血性休克的療效顯著,可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率。
綜上所述,針刺足三里治療失血性休克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抑制機體的炎癥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失血性休克的發(fā)展進程,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死亡率,值得應用。
[1] 高玉萍,牟亞琳.參附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復蘇中的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2,33(2):149-151.
[2] Choi M,Jung J,Seo M,et al.Ultrasonographic observation of intestinal mobility of dogs after acupunctural stimulation on acupoints ST-36and BL-27.J Vet Sci.2011,2(3):221-226.
[3] 楊紅梅,陳 潔,王 黎.靈芝多糖對失血性休克復蘇時腸粘膜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2):134-36.
[4] 石 現(xiàn),張立儉,白慧潁,等.電針對膿毒癥大鼠肝組織血流量和脂質(zhì)過氧化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0,30(5):397-400.
[5] Lee CH,Kim DK,Yook TH,et al.Effectivenes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li(ST36)on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Density of Enteroendocrine Cells Related to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J acupunct Meridian Stud.2012,5(2):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