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淑珍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西安710068)
筆者在臨床運用艾附暖宮丸口服配合舒腹痛經貼外用治療原發(fā)性痛經63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收集2011年至2012年西安體育學院教學實驗醫(yī)院婦科門診126例青春期原發(fā)性痛經患者,年齡在12~22歲,均為未婚,按診病先后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3例,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4年,兩組病程長短比較無顯著差異。經婦科及B 超檢查兩組均無異常,排除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繼發(fā)性痛經。
原發(fā)性痛經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婦產科學》第七版的診斷標準[1]。①在青春期多見;②常在初潮后1~2年內發(fā)病,痛經多自月經來潮后開始,最早出現(xiàn)在經前12h,持續(xù)2~3d 后緩解;③疼痛常呈痙攣性,通常位于下腹部恥骨聯(lián)合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④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面色發(fā)白、出冷汗;⑤婦科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于痛經前4~5d 開始口服艾附暖宮丸(主要成分艾葉炭、醋香附、制吳茱萸、肉桂、當歸、川芎、白芍(酒炒)、地黃、炙黃芪、川斷。河北藥都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國藥準字號I13020707),每次1丸,每天3次,連服至經盡痛止;同時外用舒腹痛經貼(以通拔毒膏為基礎,武漢新時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鄂漢藥監(jiān)械(準)字2005第1260053號)。1貼貼敷神闕穴,2d更換1次,連用6d。神闕穴位于臍窩正中,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貼敷時排除皮膚過敏者,貼用期間禁浸水,保持局部干燥。
對照組在痛經時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300mg,每日2次,早晚各1次,服止月經完。共治療3個月經周期,停藥后觀察3個周期。
療效標準 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判定。臨床治愈:痛經癥狀消失,連續(xù)3個月月經周期未見復發(fā)。好轉:痛經減輕或消失,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無效:痛經癥狀未見改善。
治療結果 兩組總有效率差異雖不明顯,但治療組近期治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討 論 原發(fā)性痛經是青春期婦女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很多青春期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后或者是經期有下腹部疼痛,疼痛常呈痙攣性,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伴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而婦科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此癥狀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3],這種現(xiàn)象就叫青春期原發(fā)性痛經?,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痛經的原發(fā)主要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甚至痙攣性收縮有關,同時與不良生活習慣、精神緊張、遺傳因素有關。中醫(yī)認為引起痛經的因素較復雜,而且相互交錯重復出現(xiàn),是由肝郁氣滯,氣滯則血瘀,滯于胞宮而作痛;血瘀而氣阻,血不循經,阻滯于胞中形成淤血,阻礙氣機流暢;寒濕凝滯,經期淋雨感寒或過食生冷,寒濕客于胞中,凝聚而不行;肝郁血熱,肝郁日久化熱,氣血郁結,聚于胞中;濕熱下注,濕熱搏結,阻礙氣血不暢;氣血虧虛,胞脈空虛,經血瘀滯;脾胃虛寒,氣血生化之源不足,經來寒氣客于脾胃。其病理實質為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致。
本實驗對象均為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的青春期女性,先天稟賦不足,腎氣欠盛,嗜食生冷,涉水著涼或情緒不暢,致寒濕客于任沖,胞中與經血搏結,經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癥見少腹冷痛,經量不多,疼痛遇寒則甚,得溫則減,手足冰涼,嘔惡,帶下量增多、舌質紫暗、脈細或沉緊。中醫(yī)治療宜溫經散寒除濕,活血化瘀、調經理氣、養(yǎng)血、止痛為主[4,5]。艾附暖宮丸組方中艾葉炭、醋香附、制吳茱萸、肉桂、當歸、川芎、白芍(酒炒)、地黃、炙黃芪、川斷疏肝理氣,補腎調肝,益氣行經止痛。外用舒腹痛經貼,貼敷神闕穴可起到溫經散寒,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舒腹痛經貼是在以通拔毒膏為基礎以遠紅外線未能量導入源,將30多種中藥進行納米化處理作為治療劑制成貼劑,貼敷神闕穴以達調經止痛之效。故資料觀察表明于月經前4~5d開始內服艾附暖宮丸,外貼舒腹痛經貼可使氣順,血和,沖任疏通,經血暢行,通則不痛共奏溫經散寒、活血調經、理氣、養(yǎng)血、止痛之效。
[1] 樂 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18.
[2] 王凈凈,龍俊杰.中醫(y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236-237.
[3] 郭 虹.女大學生婦科疾病236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1,40(4):451.
[4] 蘇應寬,徐增祥,江 森,等,新編實用婦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73.
[5] 金 焱.附子理中湯配合艾灸治療原發(fā)性痛經65例[J].陜西中醫(yī),2010,31(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