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沒有這樣轟動和時髦,只是為了改善生活,沒有太多理想化的東西,甚至也沒有遠大的夢想。
我做研究生的時候,偶然發(fā)現(xiàn)剛畢業(yè)的研究生師哥,有大量日用品要處理,價格非常便宜,其中調光臺燈是最容易打理的東西,而且新舊差價最大。于是我就從師哥手里收購了大量舊臺燈,進行修理和清潔,然后再加價賣出。
要出售這些臺燈,最好的地點就是每天吃飯的食堂,在門口擺一個攤兒,一邊吆喝,一邊販賣。其實叫賣是最難的部分,其他的比較容易:修理調光燈對于我們這些理工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不難,最多就是換一個電容器;清潔更容易,任何一個人都會做;那本差額賬連小學生也會算,何況我們這些“久經(jīng)考場”的大學生。
我在做這生意之前就和我們班長一起商量,他還幫我出了不少主意,但最后在食堂叫賣的只有我一個人。因為在食堂里,會碰到同學、老鄉(xiāng),甚至老師,還有可能碰到你心中暗戀的“校花”。在食堂門口吆喝叫賣,這是書生們不想干的事情啊。在很多人看來,那都是小販干的,或者學校工友干的,我們是堂堂的研究生,不好意思做這些事情。
而在我的價值觀里,從來沒有覺得做生意賺錢是件可恥的事情,何況我們一個月幾十塊錢的助學金,連吃飯都不夠,更何況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大上海,有太多的誘惑了。那時我還在考“托?!?,想出國留學,每月光買書就要很多錢。為了接近自己出國的“遠大理想”,為了生活得更好一點,倒賣這些臺燈實在算不了什么!
結果是第一次出手就大獲全勝,賺了不少錢,除了請同學們在“牧羊人”餐廳大吃一頓外,還給自己買了一個呼機,為后來倒賣電腦打下了物質基礎。
那是我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到的第一筆錢,非常有成就感。突破了面子的問題,超越了自我,獲得成功。這個小小的成功,也鼓勵我開始進行更大的冒險和嘗試:賣組裝電腦、幫別人組建網(wǎng)絡、自己研發(fā)軟件,直至后來從事ERP銷售和咨詢、做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
到研究生畢業(yè)的時候,我好不容易被外企錄用,可是由于戶口原因不能去工作。由于自己有些做生意的底子,竟然毫不猶豫、滿懷信心地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在上海交通大學門口的華山路上和別人合伙做起了電腦生意,一點也沒有因為去不成外企而可惜。從這個意義上講,也是這件小小的生意,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否則,可能寶潔公司多了一個能干的銷售和區(qū)總,但社會上少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季琦。我的那個班長一直在外企工作,也很優(yōu)秀和成功,但道路和我截然不同。
作者簡介:
季琦,1966年10月出生于江蘇省如東市,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與朋友合作,創(chuàng)建攜程旅行網(wǎng);2002年,在攜程旅行網(wǎng)發(fā)展正順時,他抽身而出,創(chuàng)辦如家連鎖酒店;2005年,創(chuàng)辦漢庭連鎖酒店;同年2月,組建歷山投資公司,自任CEO,投資方向轉為商業(yè)房地產(chǎn)。
(摘編自《意林》)
(責任編校 徐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