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wèi)鋒
新教材的使用、新課標的設置,為語文教學改革規(guī)定了主導方向和基本內容。近幾年,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可謂如火如荼、繽紛燦爛。全國各地都在大談“高效課堂”,倡導課堂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種主導思想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如果沒有一定外部環(huán)境構建,沒有目標性的合理規(guī)劃和原則性引導規(guī)范,必然會導致語文課堂的無序、無重點、浮躁、華而不實。今天,面對語文教學改革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矛盾和問題,一個有理性和責任感的語文教師一定會有所思考,并追求有所作為,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追潮求新,華而不實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
(一)一味關注課堂氣氛的活躍,忽視對教材文本的挖掘與體悟。一些教師對課程標準理解得不到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形式多樣、新穎多變課堂活動。學生將課本擱置一邊,暢所欲言,課堂似乎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但一堂課下來,許多學生只沉浸在表演的興奮中,對于課本的重點難點仍茫然無知。
(二)追求所謂“自主學習方式” “探究式學習的方式”,削弱重點、難點、疑點問題的探究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fā)現(xiàn)的主體者,把時間交給學生,有學生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這沒錯,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學生“占領”了課堂,教師成了沒有主見的“看客”。探究是需要選擇的,有些語言材料主旨簡單明了,靠聽講、閱讀、理解就能完全掌握,探究只能是浪費時間。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沒有了,就會影響對重點、難點、疑點問題思考和探究,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無序和低效的。
(三)強調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卻忽視對討論目的的把握。部分教師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不管什么教學內容,都要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問題根本沒有必要討論,但有的教師為了追求熱鬧和“時髦”,硬要花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討論。有的教師討論問題安排的很多,卻沒有充足的時間保證,以致部分學生沒有經(jīng)過深入思考,就站起發(fā)表自己見解。最后該得出的結論沒有,只能老師講出來便草草地收場。這種浮在表面的合作學習,真是華而不實,圖有虛名。
二、腳踏實地,推陳出新的教學新思路。
(一)倡導充分預習,營造善思多疑,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
要想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提前預習必不可少。無論是詩歌、文言文還是現(xiàn)代文教學,如果學生在課堂才初次接觸課文,僅僅四十分鐘,學生連文本的內容都搞不清楚,教師也就無法按照自己的設計開展教學活動,更不要說就某些重難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學生提前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研究,把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問題解決掉,并帶著自己的疑難和問題到課堂上尋求解決。這必然會省去課堂很多重復、無效、多余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文本有了思考,有了質疑和見解,課堂的討論就一定會非常熱烈。如果長期堅持,就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質疑的習慣,班級語文學習積極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圍也就形成了。
(二)轉變教學觀念,建立正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教師不僅是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和參與者,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課前必須對授課過程有一個宏觀的安排,有明確的方向、重點和難點。學生探究討論的方式、時間的限定、學生展示的要求等教師必須予以規(guī)范和引導,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意見一,就要適當以協(xié)調引導,對學生的展示要予以必要點評并明確問題的結論?!皩W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強調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師營造的課堂氣氛中來,讓學生圍繞老師提出或強調的問題,積極主動的思考、交流、展示,從而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積極地參與課堂。
(三)依據(jù)教學目標,優(yōu)化課堂結構。
1、精選、整合教學內容。語文教學要建立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要超越語文,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的精要“講”。語文教師課前需要認真鉆研語文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和疑點,并有所取舍,課堂上才有的放矢。
2、恰當質疑,巧妙設問。老師要引導學生憑借自身的努力,通過思考、調查、合作等激起其問題意識并從中求解。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多質疑,巧設問。設問一般要遵循幾個原則:其一問題要有“趣”,充分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其二問題要“懸”,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三問題要“巧”,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其四問題要“精”,圍繞中心,在“關鍵”處設疑,才能引導學生把握重點,體味思路,突破難點。
3、采用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方式。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知和能力發(fā)展水平,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各教學方式。不同的語文教學目的和任務,要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從實際需要出發(fā),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組合,以長克短,靈活地設計語文教學過程,實現(xiàn)各種方式的優(yōu)化組合,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以取得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多年以來,語文教學改革在多位同仁的不斷揚棄和實踐中得到成熟與發(fā)展。教無定法,在探索前行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功利的追求表面上的熱鬧和浮華而忘掉根本。立足于文本的研讀和探究,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我們不排斥標新立異,但我們堅決不能迷失方向和丟失目標。對于陳腐落后的東西我們堅決要予以剔除,對于該堅守的傳統(tǒng)和該肯定的創(chuàng)新我們必須予以接受。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只要我們多動腦筋,勇于開拓,敢于創(chuàng)新,處理好教學中出現(xiàn)的諸多難點和問題,就一定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取得教學上的成功。
(陜西省洋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