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臣藝
曾以為了無牽掛。后來才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春天念夏天,到了夏天念秋天,反之亦然。一年四季,總是牽動那顆不寂的心。桃花開了念梅花,梅花開了念荷花。念來念去,總不忘那份新奇。
讀小學念著快點畢業(yè),好到鎮(zhèn)上讀中學,讀了中學念著早日走進大學的象牙塔,憧憬那份朦朧的愛情。進了大學,又念著畢業(yè)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工作了,又嫌勞累。有了余閑,開始念童年的無憂無慮以及校園的青春時光。念來念去,都離不開往昔的美好回憶。當然,那些不好的、傷心的、難以啟齒的,就讓它隨風而去吧。念,是一個美好的詞。所念的,大概是難以忘懷的。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甜蜜的微笑。
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常念著有朝一日離開,到城里,過上高樓大廈的生活。那時候,多崇拜從城里回家探親的故人呀。心想,人家真有本事,在城里謀了一份好差事,衣服穿得筆挺筆挺的,說話的語調(diào)都令人羨慕。念著盼著,自己也能飛出小山村,在偌大的城市里擁有一小塊可以駐足的土地。
而今,愿望實現(xiàn)了,我的戶口成了非農(nóng)業(yè)戶口。按理說,該滿足了吧。可是,面對城市的喧囂與忙碌,總愛在某個時刻,念起鄉(xiāng)下的流年。念著村尾的炊煙,念著田里的稻谷,念著到河里游泳的舒坦,念著到山上掏鳥的歡快,念著東家長西家短,念著大廳里柔和的風,念著香噴噴的土家豬肉……
念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懷疑自己患了思鄉(xiāng)病。
念著一個人,那是一份情感。念著一件物,那是一種陶醉。沒有了念,也就沒有情感,沒有陶醉。
念著親人,不忘親人對自己的恩惠。念著情人,總能在流動的時光中找到片刻的寧靜。時光靜止了,腦中呈現(xiàn)的是一句關(guān)切的話、一絲淡淡的微笑。念你,愛你,太多的情愫涌上心頭,占據(jù)心頭那片小小的空間。
寫得最好的念,當數(shù)柳永《雨霖鈴》那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個“念”字,不知牽動多少離別之人的思念之情。不管經(jīng)年如何,有了彼此的思念,“良辰好景虛設”又如何?自當“衣帶漸寬終不悔”。
有了念,也就有了情感。情感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獨留在人間,給我們好好享受。沒有念,豈不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