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那天翻閱雜志,看到作家劉震云的文章。他關于知識分子的定位,讓人耳目一新。
在他看來,讀過書的人未必就是知識分子,有些不識字但有見識的人,也是知識分子。他坦言,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是兩位大“知識分子”。
第一位“知識分子”,是劉震云大字不識一個的舅舅,他在村里趕馬車,最擅長調理馬。劉震云13歲那年,舅舅問他:“你覺得自己聰明嗎?”他答:“不太聰明。”舅舅又問:“你笨不笨?”他說:“我也不笨?!本司苏f:“世界上就怕這種人。你要不聰明,要不就是個傻子,無論是這兩種中的哪一種,都會生活得很幸福。像你這樣既不聰明又不笨、不上不下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最難混?!眲⒄鹪期s緊問:“那我的一生該如何規(guī)劃?”舅舅說:“一輩子就干一件事,千萬不要再干第二件事?!彼涀×司司说脑挘恢痹谧鲆患?,那就是編“瞎話”。
第二位“知識分子”,是劉震云的另一位舅舅,他是木匠,方圓幾十里,他的木匠活做得最好,一張桌子別人花3天時間完成,他會花上10天時間,自然,他做出來的桌子也比別人好。他教導劉震云說:“我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劉震云記住了舅舅的教誨,別人寫一本小說花3個月,他卻花3年,這樣一來,讀者都說他寫得好。其實“并不是我的手藝比別人好,而是我花的時間比別人長,這是我寫作最大的秘密和訣竅”。
一生只做一件事、慢點兒做事,成為劉震云堅持一生的人生哲學。
(摘自《非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