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滸
一碗愛心面
早上6點,熊麗君準時起床,如果不起床,當天的生意就耽擱了。自從2005年和丈夫廖琦在將軍街14號開了一家小面館,這個面館就成為家中全部的生活來源,面館一天不營業(yè),就等于少了百八十塊錢的收入。
6點40分,熊麗君準時從家里出發(fā),騎上電瓶車前往面館。入冬之后,她會在騎車時反穿一件外衣,用來阻擋日益凜冽的寒風。
平常這個時候,她會在心里給當天要做的事情安排一個順序,但自從2012年10月31日她的小面館見報之后,每天的生活已經(jīng)被熱心的人們改變,除了賣面和照顧兒子廖春磊之外,她也不是很清楚每天會發(fā)生些什么事情。但有一點她很肯定,所有的這些改變,都意味著兒子活下去的希望越來越大了。
現(xiàn)在熊麗君的面館被媒體稱作勵志面館或者愛心面館,雖然面館外依然沒有任何招牌。面館的一角放置了某網(wǎng)站贈送的留言板,上面貼滿了愛心人士留下的祝福。一家全國連鎖的超市承諾,在一個月內(nèi),熊麗君的面館需要多少面,他們就免費提供多少面。
10月31日那天,營業(yè)額翻了一番;11月1日,總共收到2000元捐款和面錢;11月2日,漲到6000元;11月3日,11000元……連續(xù)10多天,人們都以吃面付費的方式進行捐助,而每天收到的面錢從來都沒有少于5000元。
熊麗君把每天所得的錢,都打入了兒子醫(yī)院的賬戶,這樣,至少兒子一兩個療程的醫(yī)療費用有保障了。
不幸的家庭
將軍街距離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不到1公里,熊麗君就出生在這里,高中畢業(yè)后進入成都蜀錦廠工作,后與在五冶機電廠工作的工人廖琦結婚。兒子出生后,她放棄了工作。1990年,廖琦也被單位以2萬元買斷工齡。
這之后,夫妻倆再也沒有找到固定的工作。直到2005年,他們盤下將軍街14號的兩間鋪面房,開了一家面館。兒子也在這里幫忙。面館一天的收入不到300元,除去成本、房租和水電費,利潤不足百元,熊麗君一家3口就靠這點兒微薄的收入生活。
雖然清苦,但一家人很和睦。2008年底,夫妻倆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貸款10萬元給兒子廖春磊做點兒小生意。然而,貸款剛拿到手,廖琦卻被診斷出患有扁桃體鱗癌, 10萬元在癌癥面前顯得萬分無力,2010年9月,錢花光了,丈夫也去世了。
剩下熊麗君和兒子相依為命,還要歸還銀行的貸款。家人無力幫助這對母子,只有他們自己相互安慰和鼓勵,還有一個面館,至少也是一個希望。然而厄運總是不肯放過這個可憐的家庭,2012年正月剛過,廖春磊又被診斷出患有惡性口腔骨肉瘤。
4月3日,用東拼西湊來的3萬元錢,廖春磊動了手術,下頜骨的一部分被取了下來。手術結束后,廖春磊自己感覺非常良好,醫(yī)生也說,只要兩三年內(nèi)不復發(fā)就沒事。但不到半年,廖春磊病情復發(fā),而且更加嚴重。
對于熊麗君,最痛苦的不是有可能會失去這個兒子,而是明明有更好的醫(yī)療條件,卻無法讓兒子用上。廖春磊的病情復發(fā)后,熊麗君沒有將兒子送到他第一次手術的華西醫(yī)院,而是送到了離家較近的四川紅十字腫瘤醫(yī)院。因為同樣的治療,在華西醫(yī)院一個療程需要10萬元,而在紅十字腫瘤醫(yī)院只需3萬。
被放大的面館
面館的工作很辛苦,但熊麗君已經(jīng)舍不得讓兒子做任何事情。每天燒肉、炒菜、煮面、跑堂、收錢,她都是一個人做完,在逼仄的桌椅間,體胖的她走路時已經(jīng)需要用手扶一下腰了。親朋的接濟已經(jīng)告罄,在熊麗君幾乎陷入絕境時,廖春磊的同學讓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10月22日凌晨,廖春磊的同學蔣瑜把他的不幸遭遇發(fā)到微博上,并“@”了不少好友。她在微博上留下熊麗君的電話,希望有愛心人士能幫幫這對母子。緊接著,另一位同學找到網(wǎng)站的朋友,幫著在網(wǎng)上發(fā)布消息。從10月22日到30日,他們母子的遭遇在微博上迅速傳播,并引起成都媒體的注意,最終變成一次溫暖與愛心的救助行動。
從下午4點到晚上7點,熊麗君的面館一直人來人往,捐款多的人會把錢放在信封里,并附上信或小紙條。其他來吃面的人,一般都在碗下壓上50元或100元。有的父母會帶子女來,吃完后,多給一倍的面錢,讓孩子交給熊麗君,并祝福她的兒子早日康復。也有電視媒體邀請熊麗君上節(jié)目,好讓她在節(jié)目上接受大家的慰問和捐助。熊麗君在所有場合都不斷重復感謝,感謝所有為她和兒子獻愛心的人。她給正在輸液的兒子發(fā)了一條短信,說:“兒子,你的命現(xiàn)在不屬于你自己了,屬于所有幫助你的人,你一定要對得起他們。”
晚上7點,熊麗君攔住還要往里走的客人,輕聲對大家說:“我必須關門了,要回家照顧兒子。”
照顧兒子睡著后,熊麗君才能安心洗漱上床,關燈時基本已是凌晨。夜里她會被兒子因疼痛而發(fā)出的輕聲呻吟驚醒,但能聽到聲音她反而會覺得踏實,因為兒子還在,希望還在。
(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