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悅
作者:王欣悅,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中國古典文獻專業(yè)博士研究生,200433。
在傳世的宋代杜詩注本中,有一系列打著“千家注”旗號的注本,前人或是將其全都算作一種,不加區(qū)別的一起討論,如《拜經(jīng)樓藏書題跋記》、《楹書隅錄》以及《古文舊書考》等;或是全部分開羅列,逐一描述,如《天祿琳瑯書目》等。其中有的實為同一注本,卻因各卷之不同題名而被多次著錄;有的本系不同注本,卻因題名相近而張冠李戴。
本文通過考察和比對,確定了宋代“千家注”旗號下共有三種注本傳世,因所涉各版本題名混亂,今將其分屬的三種注本分別稱作“千家補注本”、“千家分類本”和“千家批點本”。同時依據(jù)歷代著錄信息、書影以及所見版本,梳理每一種注本下各代傳本間的關(guān)系。
“千家補注本”共三十六卷,分體本,編次方式與《宋本杜工部集》以及郭知達“九家注”一脈相承。以臨川黃希、黃鶴父子補注為主,并在各詩題下進行編年。此書之各卷首尾題名不一:多數(shù)題作“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或“黃氏補千家注杜工部詩史”,間有題為“黃氏補千家注紀(jì)年杜工部詩史”者,更有一處題為“黃氏補諸儒集注杜工部詩史”?!八膸烊珪痹谑杖氪吮緯r又簡化為“黃氏補注杜詩”。另需注意的是,有題為《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十卷者,乃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的一部份,與此本無涉,然名稱極易混淆。
今考其版本情況如下:
(1)黃氏父子原本
據(jù)董居誼序,黃氏父子注杜原本得自黃鶴,其時剛成書不久,并未及刊刻事。
傳世所見多為元代覆本,歷代著錄常據(jù)董序誤定為宋寶慶二年本,詳見下文。黃氏原本去向不明,趙希弁《郡齋讀書志附志》著錄曰:“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三十六卷,外集二卷。右唐杜甫少陵之詩也,嘉定中,臨川黃希夢得及其子黃鶴叔似所補也。外集上卷詩二十九首,下卷祭遠祖當(dāng)陽君文、祭外祖祖母文、為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東西兩川說凡四篇,以唐書本傳冠于前,而呂汲公年譜附于后云?!辈⑽刺岬蕉诱x、吳文序跋,其所附年譜亦非黃鶴所撰。且外集不傳。洪業(yè)《杜詩引得序》謂“詩二十九首”中“詩”當(dāng)為“文”之誤,即王洙所謂“別錄筆雜著二十九篇”者。
(2)元國子監(jiān)藏刊本
元代國子監(jiān)有藏宋殘本,后歸蔣光煦。《東湖叢記》曰:“案余所藏宋刊殘本杜詩補注,……后有‘國子監(jiān)崇文閣官書’、‘借讀者必須愛護損壞闕失典掌者不許收受’印記??肌对贰と首诩o(jì)》曰:‘皇慶二年六月建崇文閣于國子監(jiān)?!瘎t此本當(dāng)是元代官書也?!?/p>
錢泰吉敘其兄藏書,亦提到此本:“兄聚書數(shù)萬卷,皆數(shù)十年節(jié)衣縮食而得之者……又宋刻杜詩補注不全本……卷十五尾有‘國子監(jiān)崇文閣官書’印,又云‘借讀者必須愛護損壞潮□□□者不準(zhǔn)收取’。印在紙背,此則官書,典守宜嚴(yán),非私家所可比例也?!?/p>
此本下落不明,因其為元代國子監(jiān)官書,又著錄為宋刊,暫定為宋本。
元代有至元十九年和至元二十四年兩種刊本。前有寶慶二年董居誼序,行書半頁六行行十一字;后有寶慶丙戌富沙吳文跋,行書半頁六行行十五字。
(1)至元十九年刊本
板框高19.2厘米,寬13.2厘米。半頁十一行十九字,小注雙行二十五字,細黑口,左右雙欄,版心上方記字數(shù),前有目錄。據(jù)目后木記,當(dāng)刻于至元十九年。今僅存一殘本,共13卷,藏于臺北“國家圖書館”。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有載,傅增湘云:“目后有木記五行,文曰‘書肆所刊詩集甚多,而工部詩史尚缺,本堂因得公廩善本,詳加校正。歲在辛巳之春令工銹梓,文成乃壬午之菊節(jié),因以紀(jì)歲月云?!婺夸?、年譜辨疑一卷及本書卷四至七,十三至十五,二十至二十三,計十三卷。鈐有東宮書府朱文九疊文大印,為明懿文太子朱標(biāo)舊藏,今歸劉君啟瑞,亦內(nèi)閣大庫佚書也。此書號為宋刊,而氣息孱薄,宋諱不避,當(dāng)是元代覆刻。宋元及元明易代之季,刊書往往有不署紀(jì)年僅志干支者,此書署壬午菊節(jié),當(dāng)是至元十九年刊。若是明初刊,當(dāng)是建文四年,則無由鈐東宮書府印矣?!?/p>
洪業(yè)《杜詩引得序》云:“宋本業(yè)所未見,見者僅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麻沙翻刻三十七卷殘本?!弊⒃?“存者卷首(缺二序及《唐書》傳一葉),目錄,卷4-7、13-15、20-23,行款盡同潘錄所記宋本。其為三十七卷者,據(jù)目錄卷二十五之末四首別為卷二十六,于是其后卷數(shù)遂遞增一數(shù)也?!?/p>
《天祿琳瑯書目》著錄一本:“松陽氏藏本,未詳其人,內(nèi)有紅筆校正處,頗為精核?!痹宋脑凇逗剖謱懰厮伪咎嵋ゾ欧N》中提到:“杜工部詩史,建本之絕精而罕見者,惟天祿藏有一部,惜經(jīng)朱筆批抹圈點為可憎。”所言或即此本。今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黃氏補千家注紀(jì)年杜工部詩史三十六卷十八冊”,據(jù)董居誼序著錄為“宋寶慶二年建刊本”,當(dāng)系元本之一種。目錄載其高19.2厘米,寬12.9厘米,與此本相合。另有許曾跋,或即此本,待考。
(2)至元二十四年詹光祖月崖書堂刻本
板框高19.7厘米,寬13厘米。半頁十一行十九字,小注雙行二十五字,細黑口,行款與至元十九年本幾同,然版心上方無字數(shù),中題書名,簡作“杜詩幾”、“杜寺幾”、“土言幾”、“土寺幾”、“杜幾”、“寺幾”。其他細節(jié)亦時有出入。此本今有兩處藏本。
A.山東省博物館藏本
1970年山東省鄒縣九龍山明魯荒王朱檀墓出土。卷十七、三十二末有“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書堂”木記。后《中華再造善本》叢書將其影印。
B.國家圖書館藏本
此本為傳世遞藏之本,今缺黃鶴年譜辨疑及嘉定丙子跋,木記早已不存,故歷代據(jù)因董序而誤定為宋本。今將其與前本比對,乃知二者實為同一刻本。
此本經(jīng)毛晉、袁廷梼、完顏景賢、袁克文、潘宗周等先后遞藏,后歸國家圖書館?!逗剖謱懰厮伪咎嵋ゾ欧N》云:“紙色深黃,以宋黃羅紋紙為衣,搜自滿人景賢家?!薄秾毝Y堂宋本書錄》云:“全書紙墨精綻,的是初印,前人并加批點,中有數(shù)卷評論甚詳,具有見地,惜不署名,不知為何人手筆?!焙蟆端牟课拿鳌穮矔坝〈吮尽?/p>
此書清代無刻本,為四庫所收,今存四庫抄校底本和四庫本兩種抄本。
(1)四庫抄書底本
傅增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補記:“清四庫館寫本,朱絲欄,九行二十一字。卷中館臣鉤行改字甚多,粘有校簽,前鈐翰林院典籍廳關(guān)防,蓋四庫館抄書底本也。”洪業(yè)《杜詩引得序》所用“燕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翰林院舊藏四庫館抄校底本”即是此本。
(2)四庫本
書名題曰《補注杜詩》,前有提要考其注家、評其編年、述其影響。
“千家分類”本共二十五卷,全名《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屬分類編次本,與《門類增廣十注杜詩》和《分門集注杜工部詩》一脈相承,僅有卷次先后之別。
此本題“東萊徐居仁編次”、“臨川黃鶴補注”。島田翰《古文舊書考》云:“鶴之補注,在就居仁排纂千家注本,取父及己說補續(xù)之?!睋?jù)《直齋書錄解題》,徐居仁有《門類杜詩》二十五卷,其下未及黃鶴補注事?!豆盼呐f書考》亦載日本御府儲藏有“舊刊覆宋本,題‘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署‘宋東萊徐居仁編’。其書雖不過殘本十五卷,惟其體例則可考,據(jù)其不載注文,蓋從千家注本所錄出也?!迸c《直齋書錄解題》所言相合,或即為徐居仁之本。
此本亦有流傳,徐惟起在《重編紅雨樓題跋》曾提到有《分類杜詩》:“此則分類無注,簡而易覽,先君子少時所批誦者。藏余家將六十年,印章有‘少坡’、‘東山’二印?!比毡疽嘤邪孜姆诸惐玖鱾?,《經(jīng)籍訪古志》載一本:“無注文,就題目考之,蓋據(jù)千家注分類本單錄出文本者,相其板式當(dāng)足利氏時所刊,每冊首有‘翠竹黃華’印,末記‘持地庵公用’五字?!?/p>
考其注文,除有少量異文注溢出之外,其他注文皆與“千家補注”本同,則似坊間以其本按照徐居仁本重新編次,再略加補充而成。曹元忠以為婺州趙氏所為。
此本注文較詳,又系分類編次,便于利用,故流傳較前者更廣,多次翻印,傳本較多。
宋紹定辛卯婺州趙氏素心齋刻本。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二十五、六字,左右雙邊。曹元忠《箋經(jīng)室所見宋元書題跋》認為此乃《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肇始之本。著錄僅見于日本島田翰之《古文舊書考》:“而先大夫所獲,則宋紹定辛卯婺州刻本,其分卷題署,并與御府元本同。夫鶴之書,成于嘉定丙子,婺州之刊版在紹定辛卯,其間不過十余年,即是書當(dāng)最得其真者矣,……缺首尾序跋,首有目錄、次集注姓氏,目錄末有‘紹定辛卯趙氏素心齋鏤刻施行’十三字。……楮墨極精,尤為可喜?!?/p>
元刊本間一脈相傳,首刻于皇慶壬子,由建安余志安刊于勤有堂,后其版多次轉(zhuǎn)售,流傳甚廣。
(1)余志安勤有堂刊本
元皇慶元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本,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細黑口,四周雙欄?!堕T類目錄》后有“皇慶壬子”鐘式木記,“勤有堂”鼎式木記,《傳序碑銘》后有篆書“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木記,《目錄》及二十五卷后,皆別行刊“皇慶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十二字,目末葉版心刊“皇慶癸丑五月印”七字。
建安余氏勤刻書,葉德輝《書林清話》考之甚詳,且云:“宋刻書之盛,首推閩中。而閩中尤以建安為最,建安尤以余氏為最。”此本當(dāng)時與《集千家注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并行,楊紹和曰:“李杜詩,元時建陽書坊均有分類集注之本。李集,宋舂陵楊齊賢子見集注,元蕭士赟粹可補注。杜集即此本也?!宾溺O曰:“是本與‘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同時刊行,繕刻清朗,檢校無偽,雖出后印,亦足貴也?!?/p>
此本為各元本之祖,海內(nèi)尚存數(shù)本流傳。
故宮有一藏本?!短斓摿宅槙俊吩?“一函十冊。闕卷二(16),卷五(11),卷七(17-23),卷十五(32、33),卷十九(14、15、27)?!备翟鱿嬖?“鈐清季振宜、朱彝尊藏印。故宮藏書,點查于位育齋?!?/p>
吳壽旸《拜經(jīng)樓藏書題跋記》載一本:“有‘雪莊張氏鑒藏’圖記”
《涵芬樓燼余書錄》載一殘本:“存目錄卷三之九,卷十八、十九,卷二十四、二十五,余均佚。”
日本亦有藏本?!豆盼呐f書考》載御府藏本:“御府又收一通,蓋元皇慶壬子刻本?!薄督?jīng)籍訪古志》載有酌源堂藏本:“闕一二兩卷,……卷尾有‘皇慶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記,格外有文龜題言?!?/p>
此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十多家圖書館皆有藏。
(2)葉氏廣勤堂刊本
元末葉氏廣勤書堂據(jù)勤有堂版刊印,行款同前,僅鏟去原有印記,改鐘式為“三峰書舍”、鼎式為“廣勤堂”,楊蟠詩后為“廣勤書堂”長方木記,卷之二十五后為“壬寅年孟春廣勤堂新刊”?!堕簳玟洝吩?“元有兩壬寅,一大德六年,一至正二十二年,此不知為大德為至正也?!币嘤懈钊ョ姸Χ侥居?,欲以贗宋刻者。
《天祿琳瑯書目》載兩本:“二函二十冊……所贈附之文集二卷,模印草草。較之前二十五卷亦不相類,此拙工所為,雖欲作偽,亦安能自掩也耶。本朝泰興季氏藏本,余印無考?!庇帧耙缓鶅浴吮九c前第二部為一時模印之書,其卷二十五后雖亦無皇慶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一行,乃用別紙黏接,非由板中镵去,系后之鬻書者知其作偽未周而彌縫之耳。闕補詩題目錄(十八)卷七(十七)?!薄短斓摿宅槙亢缶帯芬噍d一本:“(四函二十四冊)……缺補卷十一(1、2、3、4)、文集(末)?!?/p>
楊守敬《留真譜》載一本,木記具已鏟去,卷首有鳩林書巢朱記。此本后歸海虞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有載。
《平津館鑒藏書籍記》載有三本:一本“有‘馮氏藏本’朱文方印,‘宋本’二字宋文小橢圓印,‘長興吳氏汝貴家藏’朱文方印?!币槐尽拔ǘ殴げ總餍虮懞鬅o廣勤書堂新刊六字長木印,疑后人取別本補之?!绷硪槐尽拔ㄊФ殴げ總餍虮懸痪?、年譜一卷。收藏有‘燁印’白文小長印,‘江陰葛惟善氏珍藏’朱文方印,‘旌表節(jié)義之門’朱文方印,‘用賓’ 白文方印?!?/p>
曹元忠曾見一本:“每卷首頁有朱白文‘眉公陳繼儒’、‘陳仲醇藏’等前后十三印?!?/p>
傅增湘補記江南圖書館藏本:“字體松懈,雕工亦不佳,似是元明間刊,唯年譜一卷十三行二十四字,細黑口,四周雙欄,是元刊正宗,疑是從他刻配入。江南圖書館藏,缺文集二卷?!薄渡票緯也貢尽吩休d,疑是此本。
吳格記嘉業(yè)堂藏本:“有‘伯生’、‘延陵世家’、‘宛陵李郇藏書印’、‘宣城李氏瞿硎所寶圖書印記’、‘李之郇印’、‘錢岳之印’、‘十青伯雨江城如畫樓’諸記?!庇忠槐?“與前書同一版,而缺序傳序碑銘及年譜,詩門類后割去鐘鼎二式木印,欲以贗宋刻也。”
今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皆有藏本。
(3)潘屏山圭山書院刊本
又稱“積慶堂”刊本,潘屏山至正二十二年刊于“圭山書院”,行款同前。僅將鐘式木記改為“至正戊子”,鼎式木記改為“積慶堂”,楊蟠詩后為“積慶堂刊”木印,版心為“至正戊子二月”印,目后為“至正戊子潘屏山刊于圭山書院”牌記,首四字又嘗為估人挖去以充宋刊。
《文祿堂訪書記》、《皕宋樓藏書志》、《儀顧堂續(xù)跋》等皆有著錄?!度罕虡巧票緯俊匪浿乇?“有‘元本’一印,又‘毛文煥印’、‘毛氏仲章’、‘東吳毛氏圖書’諸印,又‘周昌齡’一印,又‘汪厚齋藏書’、‘汪士鐘讀書’兩印,又‘王懿榮長壽口宜子孫’一印。……為積慶堂本,書極完好,中間偶有補葉,亦屬舊鈔,至可珍也?!睆埥鹞嵋嘤胁乇尽D阎?“張金吾有元刻本,楊蟠《觀子美畫像詩》后‘積慶堂刻’木印,有‘至正戊子十二月印’一條。”《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中,傅增湘補記元刊明補本一本,乃“盛昱遺書”。
此本在日本亦有流傳?!督?jīng)籍訪古志》載求古樓藏本:“又元槧本,求古樓藏,序末題‘積慶堂’刊,卷尾有‘至正戊子潘屏山刊于圭山書院’記?!膘o嘉堂文庫亦有藏本。
此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等皆有收藏。
(1)金臺汪諒刊本
明正德間金臺汪諒翻印廣勤堂本,行款同前,僅鐘式木記改為“汪諒重刊”,鼎式木記仍為“廣勤堂”。傅增湘云:“此本失序跋,刊刻年代未詳,然余嘗見嘉靖元年刊汪諒所刊古書目,內(nèi)有“翻刻黃鶴解注杜詩一部全集”,則當(dāng)刊于正德間也。汪諒本后印者增馬龠跋。”
此版自余志安勤有堂始刻,后歸廣勤堂,又轉(zhuǎn)售汪諒,其過程葉德輝《書林清話》辨之甚詳。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云:“刷印用明時官牘殘紙,頗多古趣。汪諒乃金臺書估,柯氏史記張氏文選皆其所刊者。”
《天祿琳瑯書目》載一藏本“闕補卷十一(全),卷十五(全)。”《文祿堂訪書記》載有楊繼振藏本:“又明覆元勤有堂本。首傳序,款識同前,無木記。有‘肅親王寶’、‘楊繼振’、‘又云秘籍’、‘奕先’、‘毛氏珍藏’、‘云齋所藏古槧本’印。楊氏手跋曰(筆者按:當(dāng)系藏書印。):‘予席先世之澤,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自少及長,嗜之彌篤。積歲所得,蓋以青箱舊蓄,插架充棟,無慮數(shù)十萬卷。暇日靜念,差足自豪。顧書難聚而易散,即偶聚所好,越一二傳,其不散佚殆盡者鮮矣。昔趙文敏有云:聚書藏書,良非易事。善觀書者,澄神端慮,靜幾焚香,勿卷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夾剌。予謂吳興數(shù)語,愛惜臻至,可云篤矣。而未能推而計之于其中,請更衍曰:勿以鬻錢,勿以借人,勿以貽不肖子。星鳳堂主人楊繼振識?!?/p>
此本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接有藏。
(2)明影宋抄本
《雙鑒樓善本書目》載一明影宋殘本,八行十六字,存卷一至九、十一、十二,有廉生秘籍印。觀其行款與宋、元刊本皆不合,待考。今國圖有藏明抄本一本,半葉八行,行十六字,小字雙行同,藍格藍口,四周雙邊?,F(xiàn)存十一卷:卷1-3、5-9、11-12,文集一卷。疑即是本。
“千家批點”本共二十卷,全稱《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集》,屬編年系統(tǒng)本。南宋劉辰翁批點,元高楚芳編輯。劉辰翁處宋元易代之際,故其注雖屬宋注,首刻已是元刊。高楚芳乃劉家之姻親,劉辰翁之子劉將孫有《高楚芳墓志銘》。此書前有大德癸卯劉將孫序,其頁多有殘損,序后有‘須溪劉氏’、‘將孫’、‘尚友父’等五木印。此序《四庫全書》本《養(yǎng)吾齋集》漏輯,《永樂大典》中尚存。此本于明代翻刻最多,皆不刊劉將孫之序以埋沒高楚芳編輯之名,后幾卷中詩注亦時有刊落。
(1)云衢會文堂刊本
元戊申孟冬云衢會文堂刊本。半葉十四行,行二十四至二十六字不等,黑口,雙欄。每卷標(biāo)題次行均題“須溪先生劉會夢評點”。前有大德癸卯冬廬陵劉將孫序,目錄末有“云衢會文堂戊申孟冬刊”木記。傅增湘云:“此本大版匡,密行細字,半葉十四行,雕鐫亦精,特為希覯?!紕O序作于大德癸卯,此本刻于大德戊申,相距僅五年,當(dāng)為高楚芳編訂書成最先刊行之本?!?/p>
怡王府安樂堂曾有藏本。傅增湘記曰:“原書藏怡王府安樂堂,后歸于張文敏照。文敏曾以朱筆點識一過,闌上行間評訂之語,蠅頭細字,凡四五十處,詳審之,亦文敏手跡。卷十一第四缺葉為文敏手寫補入,尤精雅絕倫。”又《雙鑒樓善本書目》記其藏印:“有‘安樂堂藏書記’、‘沈荃之印’、‘張照得天張坤厚藏’、‘曾在張甄山處’、‘張興載圖書記’諸印?!?/p>
其在日本亦有流傳。《古文舊書考》載秘府藏本:“其二十卷本有問津堂本、云衢會文堂本等數(shù)通,而皇國舊刊本,皆以問津、會文二本為藍本?!薄督?jīng)籍訪古志》載求古樓藏本:“每卷有‘梵后’、‘大寧’、‘松雪齋’等數(shù)印,他文不可讀。容安書院、保素堂俱藏元槧零本,板式一與此本同?!秾O氏祠堂書目》載大德刊本,蓋亦與此同。另有“舊刊覆元本,容安書院藏。體式行款一同前本,即依前本覆雕者,考板式當(dāng)在天正以前矣?!备翟鱿嬉嘣?“日本五山有翻元刊本,十四行二十五字,黑口,四周雙欄,行間有點擲,篇中有批注。”
此本今國家圖書館、復(fù)旦大學(xué)圖書館、天津市人民圖書館、山東大學(xué)圖書館和成都杜甫草堂皆有藏。
此書明代多次刊刻,今將其可考者分述如下。
(1)靖江朱邦寧懋德堂刊本
明嘉靖八年靖江藩府朱邦寧懋德堂刊本,半葉八行,行十八字,黑口,四周雙欄。題名《集千家注批點補遺杜工部詩集》。前有靖江自序,后有海陽吳朝喜跋。
海源閣有藏本,楊紹和在《楹書隅錄》中記曰:“有毛晉私印、子晉毛氏圖史、子孫永保之席鑒之印、席氏玉照、張月霄印、愛日精廬藏書各印?!备翟鱿嬖凇恫貓@群書題記》中也提到此藏本。
此本今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皆有收藏。臺灣《杜詩叢刊》叢書亦影印此本。
(2)王九之刻本
明嘉靖九年王九之家刻本,半葉十二行或十三行,行二十二或二十三字,小字雙行同,黑口,四周雙邊間四周單邊。題作“集千家注批點補遺杜工部詩集”,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載汪魚亭藏本曰:“石亭陳沂序稱近世刻本竟出,王九之復(fù)取千家注刻于家。前載杜工部年譜一卷,目錄一卷,與元槧本同,特?zé)o將孫序耳?!短煲婚w目》收列此書,有汪魚亭藏閱書印?!贝吮窘癫啬暇﹫D書館。
(3)嘉靖丙申刻本
明嘉靖丙申刻本,半葉八行行十七字,題“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次行或題“大明嘉靖丙申玉幾山人校刻”,“玉幾山人”有作“明昜山人”或“白陽山人”者,或空而不題,蓋為坊間所刻,隨時易名耳。
此本流傳極廣,《天祿琳瑯書目》載有兩本,然將其與“千家分類”本混淆,其中一本為明米萬鐘藏本,《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又載四本。
《群碧樓善本書目》載一本曰:“錄查初白評?!小猩娇D書’印,又‘不是醇夫手種田’一印,又‘許焞收藏’一印。壬寅正月初十日閱起評點,悉照龍山先生原本并錄龍山兩跋?!?/p>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載兩本,一題“玉幾山人”,一題“明昜山人”,“有‘祝得麟印’、‘芷塘過眼’兩印,按得麟字芷塘,海寧人,乾隆癸未進士,由編修官御史,有悅親樓集?!?/p>
其他如《平津館鑒藏書籍記》、《雙鑒樓善本書目》、《適園藏書志》、《嘉業(yè)堂藏明本目錄》亦有記載。
1923年此本印入《湖北先正遺書》中。
(4)戴鯨時刊本
明嘉靖二十四年戴鯨時刊本,半葉九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雙欄。傅增湘于《郘亭知見傳本目錄》補記此本。此本今藏國家圖書館。
另涵芬樓有唐六如藏本,《涵芬樓燼余書錄》載其行款相同,“卷首序目及卷四五六均佚,余略殘缺,有抄配,均明人手筆。藏印:‘唐荊州印’、‘唐寅’、‘臣彪’、‘一豹三字’?!币杉创吮?。
(5)劉氏安正堂刻本
明正德十四年劉氏安正堂刻本,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黑口,四周雙邊。題作“集千家注批點補遺杜工部詩集”?!度罕虡巧票緯俊酚休d。此本今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成都杜甫草堂等皆有藏。其中國圖藏本后有瞿子邑跋。
(6)許自昌刊本
明萬歷三十年許自昌刊李杜全集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注雙行,白口,四周單欄?!恫貓@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皆有著錄,《嘉業(yè)堂藏明刊本書目》所載之本有圈點。
傅增湘另有一本,為明末毛氏汲古閣刊本,行款與此同,九行二十字。未知與此本是否相同,待考。
(7)其他刊本
著錄所見尚有其他明刊本,然刊刻者不詳,今僅據(jù)行款歸納如下:
元明間刊本,十二行二十三字本。此本刊于元末明初,故著錄有曰元本,又曰明本。據(jù)今存刊本來看,行款亦不統(tǒng)一,半葉十二行或十三行,每行二十二或二十三字。傅增湘在《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補記曰:“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二十卷,附錄一卷。元明間刊本,十二行二十三字,注雙行同,黑口,四周雙欄。卷首題“須溪先生劉會孟評點”。行間有圈點,卷后有補注,有錢大昕跋,言是其婿瞿中溶藏。”此本在日本亦有流傳。《經(jīng)籍訪古志》載:“每半板十二行行二十三字,界長六寸四分,幅四寸一分,此本比前本板式稍劣,蓋元末坊刻也,容安書院所藏元槧零本與此同種。”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載:“余又藏一本,每半葉十二行,行亦二十三字,序文每行減一字版幅亦略縮小,亦為元刊而摹印在后,且涂抹滿紙,遠遜是本,附記于此。”楊守敬之本今藏國家圖書館。此刊本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和北京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亦有藏。
明刊十行十六字本。題曰“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嘗云:“大德本為十行十六字?!惫室蔀榇蟮履觊g刊本?!渡票緯婁洝分?“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集二十卷,唐杜甫撰,前有大德癸卯廬陵劉將孫尚友序,須溪之子也。次為年譜。每卷次行題須溪先生劉會孟評點。白口,雙魚尾,內(nèi)空心,單框,半頁十行,行十六字,注同。板式古雅,殆明翻元刻也?!贝吮窘癖本┐髮W(xué)圖書館及山東大學(xué)圖書館有藏。
元刊十一行二十三字本。黑口。題曰“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洪頤煊《讀書叢錄》載一本,“末卷已闕,后人鈔補”。孫星衍《平津館鑒藏書籍記》載一本:“收藏有陸貽典墨跡題識、‘貴生堂印’白文方印、‘凌氏云翼’朱文方印、‘起家二千石’朱文方印、‘陸貽典印’白文方印、‘人中爽’白文方印、‘敕先’白文方印、‘陸貽典名貽芬’白文小方印、‘敕先’朱文小方印、‘陸氏敕先收藏書籍’白文方印?!?/p>
清《四庫全書》收入此本,據(jù)《天祿琳瑯書目》知其底本似為明嘉靖丙申刻本。
小結(jié)
今觀“集千家注”旗號下的三種宋注,分屬分體、分類和編年三種編纂方式,卷數(shù)目次各不相同。其中,“千家補注”本雖本身為分體編次,但最好地保留了黃氏父子的注文及編年成果;“千家分類”本按門類編次,便于學(xué)詩者利用,且較之其他兩種注本,其收入的注家最為廣泛,保留舊注內(nèi)容也最為詳細;“千家批點”本則直接編年方式編次,注文相對簡省,且開始加入點評,最便于閱讀,故流傳最廣。
注釋:
①宋注至劉辰翁止,雖首刻于元代,亦在考察范圍中。加入元代其他注家如虞集等注文的注本,則開始算作元代注本,不在考察范疇。
②吳騫、吳壽旸:《拜經(jīng)樓藏書題跋記》卷五,“集千家注杜詩”條。
③楊紹和:《楹書隅錄》卷四,“元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條。
④〔日〕島田翰:《古文舊書考》卷二,“《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條。
⑤2009年西北師范大學(xué)房新寧的碩士論文《<黃氏補千家注紀(jì)年杜工部詩史>研究》,其版本源流部份還曾單獨發(fā)表,然只是列出對“千家補注”本的館藏記載,對于各本關(guān)系交待不清,以至國圖本在宋本、元本間重出。而由此更可看出,對于“千家注”系列的三種完全不同的本子“千家補注”、“千家分類”、“千家批點”尚未進行區(qū)分和研究。
⑥《杜工部草堂詩箋》原本五十卷,后散亂為四十卷通行,此十卷正是四十卷本之補遺。
⑦趙希弁:《郡齋讀書志附志》卷五下。
⑧蔣光煦:《東湖叢記》卷六“黃鶴注杜詩”條。
⑨錢泰吉《甘泉鄉(xiāng)人稿》卷九“曝書雜記”下,“影宋本宋人小集宋刻黃氏補注杜詩”條。
⑩莫友之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卷十二上,1993,中華書局,第84頁。
?洪業(yè):《杜詩引得序》(1940),《洪業(yè)論學(xué)集》,1981,中華書局,第302-349頁。
?板框高度基本一定,然半葉寬因版心原因,丈量易有誤差。至元二十四年刻本高19.7厘米,懸殊較大。至元十九年本與之高度相同,寬度誤差在合理范圍內(nèi)。
?臺北故宮所藏善本古籍,除了承繼自清宮舊藏之外,也包括楊守敬于晚清在日本搜購的觀海堂藏書,以及上世紀(jì)八十年代由臺灣(教育部)撥交本院保管的北平圖書館善本古籍,和一部份近年接受外界捐贈及陸續(xù)收購者。
?據(jù)所見卷四首頁書影,注文中“鶴曰”、“洙曰”等,至元十九年本刻為陽文處,此本刻為陰文。所刊字體筆劃相近,然并不相同。
?鈐有“五硯樓(朱方)、完顏景賢精鑒(朱方)、東吳毛晉(朱方)、字子晉(白方)、毛姓秘籍(白方)、秦川毛氏珍藏(朱大方)、虞山毛晉(朱方)、廷梼之印、袁氏又愷(并朱方)、五硯樓、袁氏收藏金石圖書印(朱方)”等藏印。
?張元濟:《寶禮堂宋本書錄》集部,第3-4頁。
?〔日〕島田翰:《古文舊書考》卷二,“《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紹定槧本坿元槧本數(shù)通)”條。
?〔日〕島田翰:《古文舊書考》卷二,“《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紹定槧本坿元槧本數(shù)通)”條。
?徐惟起:《重編紅雨樓題跋》卷一,“《分類杜詩》”條。
?〔日〕森立之、澀江全善:《經(jīng)籍訪古志》卷六,“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十五卷(舊刊本保素堂藏)”條。
? 曹元忠:《箋經(jīng)室所見宋元書題跋》1940,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第23-24頁。
?〔日〕島田翰:《古文舊書考》卷二,“《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紹定槧本坿元槧本數(shù)通)”條。
?葉德輝:《書林清話》,1999,北京燕山出版社,第53頁。
?楊紹和:《楹書隅錄》卷四,“元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附文集二卷三十二冊四函”條。
?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八,2000,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94頁。
?《天祿琳瑯書目》卷六,“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函二十冊)”條。
?莫友之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卷十二上,1993,中華書局,第84頁。
?吳壽旸:《拜經(jīng)樓藏書題跋記》卷五,“《集千家注杜詩》”條。
?張元濟:《涵芬樓燼余書錄》集部,第十葉。
?〔日〕島田翰:《古文舊書考》卷二,“《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紹定槧本坿元槧本數(shù)通)”條。
?〔日〕森立之、澀江全善:《經(jīng)籍訪古志》卷六,“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元槧本酌源堂藏)”條。
?楊紹和:《楹書隅錄》卷四,“元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集二十五卷附文集二卷三十二冊四函”條。
?《天祿琳瑯書目》卷六,“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函二十冊)”條,藏印(“季振宜藏書”,俱白文,詩集卷十;“潘敦景信圖章”,俱白文,詩集卷十卷二十。)
?《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卷六,“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四函二十四冊)”條。藏印:安熙之印(白文),敬仲氏(朱文),離石安敬仲珍藏經(jīng)籍印(白文)。
?楊守敬:《留真譜》卷四,“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附文集(元刊本)”條。
?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八,2000,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94頁。
?孫星衍:《平津館鑒藏書籍記》卷一,“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廿五卷”條。
?曹元忠:《箋經(jīng)室所見宋元書題跋》1940,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第23-24頁。
?莫友之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卷十二上,1993,中華書局,第84頁。
?繆荃孫等撰,吳格整理:《嘉業(yè)堂藏書志》卷四,1997,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第513頁。
?繆荃孫等撰,吳格整理:《嘉業(yè)堂藏書志》卷四,1997,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第513頁。
?莫友之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卷十二上,1993,中華書局,第84頁。
?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卷四,“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文集二卷”條。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六十八,“《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條。
?陸心源:《儀顧堂續(xù)跋》卷十二,“元槧黃鶴注杜詩跋”條下。
?鄧邦述:《群碧樓善本書目》卷二,“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二十四冊)”條。
?莫友之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卷十二上,1993,中華書局,第84頁。
?《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1980,商務(wù)印書館,第624頁。
?莫友之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目錄》卷十二上,1993,中華書局,第84頁。
?葉德輝:《書林清話》,1999,北京燕山出版社,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