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薇 李元良
杏樹是原產于我國的古老樹種之一,它以其適應性強,用途廣,經濟價值高等特點而倍受青睞。目前全世界杏的栽培以我國居多,可鮮食、制干及專門收獲杏仁和杏殼,與其他水果比較,屬小宗水果。我國杏的栽培范圍,大體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北為主要的經濟栽培區(qū),西南方栽培很少。
杏樹是喜光果樹,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其豐產性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安寧河谷流域的涼山州、攀枝花等地區(qū)陽光充沛,適宜其發(fā)展。然而,在此地區(qū)鮮食杏的栽培中,最常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花而不實或花多果少,簡單地通稱花而不實。
我們調查了解了四川省成都、涼山州、攀枝花等地的一些杏園和零星栽培的杏,初步總結出杏在南方花而不實的主要原因。
落葉果樹落葉后的冬季休眠,休眠芽需要一定的低溫階段后才能解除休眠進入萌芽期。這種對低溫的需求通常稱為需冷量,即CR值,一般用0~7.2℃溫度累積時間來表示。杏的大多數(shù)品種需冷量為700~1000小時,常見品種金太陽為610~650小時,凱特為800~860小時,試管早紅660~680小時,滿園思670~700小時;原產我國北方的古老著名品種常在1000小時左右。
1.在南亞熱帶 如四川的米易、安寧河谷一帶的CR值為300~400小時左右,絕大多數(shù)杏品種不能正常開花結實,也偶見不知品種的實生樹,核大肉薄味差。
2.在中亞熱帶的南緣 如四川的德昌,低山地帶的CR值不足800小時,杏基本上可以正常結果,但年度之間有差異,暖冬年份結果不佳。
3.在中、北亞熱帶 如西昌以北直到成都及再向北至秦嶺,冬季氣溫能滿足杏的需冷量要求,大多數(shù)杏品種能正常結實。
和多數(shù)落葉果樹一樣,杏也是在前一年生長季完成花芽分化,次年開花結果。其花芽分化的時期大約從杏果成熟前后開始直到落葉后。結合農事季節(jié)來劃分,杏的花芽分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花芽分化初期,從果實成熟前2周左右開始到采果后40~50天,盛期在果熟后10~20天,由于果實對樹體營養(yǎng)和土壤養(yǎng)分的大量消耗,必須要有足夠的肥料及時補充才能保證此期的正常進行;二是花芽分化的中期,時間上和花芽分化初期有重疊,大約在果熟后20天開始直到9月,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分化,此期正值果后恢復期,長期陰雨和肥料養(yǎng)分不足會影響此期的正常進行;三是花芽分化后期,從9月直到落葉后,花蕾繼續(xù)增大、雄蕊雌蕊進一步發(fā)育分化,而雌蕊的退化即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常見的病蟲為害導致葉片過早脫落而不能提供充分的光合養(yǎng)分或肥料養(yǎng)分不足,都會使敗育花的比例明顯加大。另外,肥料養(yǎng)分不平衡或修剪不當,杏樹也會因營養(yǎng)過盛而使花芽分化受到抑制??傮w來說,花芽分化期的問題可歸納為:①肥料養(yǎng)分不足。②施肥時期不當。③長期地下水位過高或土壤板結或根部病蟲致根系對肥料養(yǎng)分吸收差,樹勢弱。④采果后對病蟲防治松懈,因病蟲致過早落葉。⑤結果過多樹體養(yǎng)分消耗過大又未能及時補充。⑥肥料的N、P、K比例不當。⑦修剪不正確。
我國自有品種大多數(shù)不能自花結實。引進品種中,廣泛栽培的金太陽、凱特可以自花授粉,也互為優(yōu)秀的授粉品種。據(jù)試驗,以配置授粉品種后的杏樹產量和品質更好。對授粉品種除花期相遇外還有特定的要求,有研究證實不同杏品種間組合,授粉結實率差異很大:有的相互親和、有的不親和、有的部分親和,必須配置授粉親和的品種才能豐產。
金太陽和凱特互為優(yōu)秀的授粉品種,但常見凱特花期晚7~10天,即金太陽的晚花與凱特的早花能相遇,但以花朵數(shù)量或時間計大約僅為30%左右,影響產量。
花期空氣干燥會使雌蕊柱頭粘附力降低、花粉壽命縮短,進而影響受粉。安寧河流域春季空氣很干燥,也是花而不實的原因之一。
杏的開花季節(jié)較早,容易遭遇晚霜,使花器受傷,不能正常授粉受精,甚至凍傷幼果。花期低溫還會使傳粉昆蟲不活動也影響授粉。
常見病蟲害嚴重,影響樹體正常的養(yǎng)分供應,樹體僵弱;結果甚少或未結果的樹,在雨季一到,水熱同季時,營養(yǎng)枝大量萌發(fā),消耗樹體養(yǎng)分,至夏末初秋仍不能停長而成假旺真弱的樹相,花芽分化和生長幾乎不能進行,少花少果。亦見農戶不懂修剪成放任樹早期不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