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吉林省洮南市中醫(yī)院,吉林 洮南 137100)
腹部X線在粘連性腸梗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
張建新
(吉林省洮南市中醫(yī)院,吉林 洮南 137100)
目的 探討腹部X線在粘連性腸梗阻診斷中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shù)治療確診。所有患者均進行腹部X線以及腹部CT檢查。比較腹部X線與腹部CT對粘連性腸梗阻的檢出率、梗阻部位的檢出率、梗阻程度的判斷準確率等。結(jié)果 腹部CT的粘連性腸梗阻檢出率、粘連性腸梗阻部位檢出率以及完全性腸梗阻檢比率均明顯高于腹部X線檢查(P<0.05)。結(jié)論 腹部X線可以用作粘連性腸梗阻的篩查方法,當發(fā)現(xiàn)異?;蛘呋颊甙Y狀明顯時,還需要使用CT或者其他檢查方法進一步檢查。
粘連性腸梗阻;腹部X線;診斷
腸梗阻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腸腔發(fā)生機械性或者物理性的阻塞而引起,及時準確的臨床診斷是腸梗阻治療的關(guān)鍵。腹部X線檢查是腸梗阻的傳統(tǒng)首先診斷方法,但存在一定的漏診率,并且不能對梗阻的類型以及梗阻的原因進行判斷。隨著CT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CT檢查被越來越多的應(yīng)用于腸梗阻的診斷當中[1]。粘連性腸梗阻是指患者由于各種原因?qū)е碌母骨粌?nèi)腸粘連而造成腸道的阻塞。當患者的腸道發(fā)生阻塞時,會導(dǎo)致腸內(nèi)容物的通過受阻,從而引起腹脹、腹痛、惡心嘔吐以及排便障礙等臨床癥狀。筆者對我院收治的55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腹部X線在粘連性腸梗阻診斷中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55例病例均為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shù)治療確診。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18~75歲,平均(51.35±11.75)歲;所有患者均進行腹部X線以及腹部CT檢查。
1.2 臨床表現(xiàn)
5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脹以及腹痛情況;其中伴有惡心嘔吐癥狀的患者為50例;伴有肛門排氣、排便停止的患者41例;伴有腹部明顯腸型的患者34例;伴有腹部明顯壓痛的患者40例;伴有腹部明顯反跳痛的患者21例;伴有腹部明顯肌緊張的患者31例;伴有明顯腸鳴音減弱的患者30例,伴有休克的患者1例。
既往史:其中24例患者存在腹部手術(shù)史。其中13例為闌尾切除術(shù),4例為胃大部切除術(shù),3例為肝膽手術(shù),3例為脾切除手術(shù),1例為婦科手術(shù)。
1.3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腹部X線以及腹部CT檢查。X線機選擇東軟公司生產(chǎn)的500MAX線機,CT選擇GE公司生產(chǎn)的GE brive 325雙排螺旋機。
腹部X線分別取常規(guī)立位、常規(guī)臥位進行拍攝;CT掃描:層厚選擇5mm,間隔選擇5mm,掃描條件選擇電壓為120kV,電流為320mA,掃描范圍從患者的膈頂至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上緣,在掃描過程中,讓患者屏住呼吸。所有患者均進行增加CT掃描,使用高壓注射器,由患者的肘靜脈注射碘海醇100mL,注射速度為3mL/s,于延遲第30、60以及180s進行圖像的掃描。
1.4 觀察指標
比較腹部X線與腹部CT對粘連性腸梗阻的檢出率、梗阻部位的檢出率、梗阻程度的判斷準確率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全部數(shù)據(jù)資料用n/%表示,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5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腹部X線檢出30例,檢出率為54.55%;腹部CT檢出36例,檢出率為74.55%。梗阻部位的檢出情況,腹部X線檢出28例(高位小腸梗阻11例,低位小腸梗阻10例,結(jié)腸梗阻7例),檢出率為50.81%;腹部CT檢出45例(高位小腸梗阻17例,低位小腸梗阻16例,結(jié)腸梗阻12例),檢出率為81.82%。55例患者中,12例患者完全性腸梗阻,腹部X線檢出3例,檢出率為25.00%;腹部CT檢出8例,檢出率為66.67%。腹部CT的粘連性腸梗阻檢出率、粘連性腸梗阻部位檢出率以及完全性腸梗阻檢比率均明顯高于腹部X線檢查(P<0.05,表1)。
表1 兩組檢查方法對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比較(n/%)
粘連性腸梗阻臨床診斷的重點主要為:患者是否具有可能導(dǎo)致腸粘連發(fā)生的既往病史;患者是否具有典型的機械性腸梗阻表現(xiàn);患者無其他可能引起機械性腸梗阻的疾病,如:腹外疝、腸套疊、腸扭轉(zhuǎn)、腸道異物堵塞、腹部腫瘤和腸道自身病變狹窄等;在診斷時,還需明對患者的梗阻部位、梗阻情況以及腸管是否存在絞窄進行仔細的了解;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jù),有利于治療方案的制定[2]。
臨床上影像學檢查是患者在進行粘連性腸梗阻診斷時,定性和定位的重要方法。腹部X線檢查是傳統(tǒng)的首先檢查方法,腹部立位X線檢查,可以見到患者的腸腔存在階梯樣、長短不同的液平面;腹部臥位X線檢查,可以見到患者發(fā)生脹氣的腸襻的情況,小腸梗阻的患者居于中央,結(jié)腸梗阻的患者居于腹部外周;高位空腸梗阻的患者,腹部X線可以見到患者的胃內(nèi)存在大量的氣體以及大量的液體;低位小腸梗阻的患者,腹部X線可以見到大量的液平面;完全性腸梗阻的患者,腹部X線可以見到患者的結(jié)腸內(nèi)無氣體或者僅存在少量的氣體;當患者發(fā)生絞窄性腸梗阻時,腹部X線可以見到在患者的腹部存在圓形或者分葉形的軟組織腫塊影像,還可以見到患者發(fā)生膨脹的固定腸襻表現(xiàn)為“C”形擴張或者表現(xiàn)為“咖啡豆征”[3]。
腹部CT能夠更加直觀、更加準確的幫助醫(yī)師對患者的腸梗阻情況進行判斷,包括患者發(fā)生腸梗阻的病因、腸梗阻的部位、腸梗阻的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腸絞窄,特別是使用具有血管成像功能的增強CT檢查,可以良好的鑒別出患者是否存在腸扭轉(zhuǎn)、腸管血液供應(yīng)障礙等,從而減少誤診、漏診的發(fā)生。對于不全性粘連性腸梗阻的患者,使用水溶性造影劑對患者的消化道進行造影檢查,可以準確的判斷患者的腸梗阻部位,還可以對患者的非手術(shù)治療效果進行判斷,以決定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手術(shù)治療,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4]。
本組研究中,腹部CT的粘連性腸梗阻檢出率、粘連性腸梗阻部位檢出率以及完全性腸梗阻檢比率均明顯高于腹部X線檢查。許多粘連性腸梗阻的患者在腹部X線檢查時,并沒有明顯的X線影像改變,易發(fā)生漏診。因此,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在臨床表現(xiàn)明顯而腹部X線檢查陰性時,并不能立即排除粘連性腸梗阻的可能,還需要使用CT等檢查方法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確診斷[5]。
綜上所述,腹部X線可以用作粘連性腸梗阻的篩查方法,當發(fā)現(xiàn)異?;蛘呋颊甙Y狀明顯時,還需要使用CT或者其他檢查方法進一步檢查。
[1] 徐龍,單海榮.多排螺旋CT對腸梗阻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華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1,13(3):46-48.
[2] 溫賜祥,陳雪松,梁志勇,等.超聲、腹部X片平片、CT三種影像檢查在腸梗阻診斷中的價值比較[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 26(4):558-559.
[3] 李沖云,蔡勇,劉志,等.比較多層螺旋CT、B超、腹部X線平片診斷腸梗阻的臨床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12(2):100-101.
[4] 吳平,謝雪芬,劉向東,等.螺旋CT平掃對絞窄性腸梗阻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7,17(8):814-816.
[5] 王曼玲,孫興龍.腹部X線平片和CT檢查對腸梗阻的診斷價值[J].西部醫(yī)學,2012,24(9):1785-1789.
R574.2
B
1671-8194(2013)27-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