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jīng)雷 李天森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吉林 通化 134000)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觀察
李經(jīng)雷 李天森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 觀察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手術中2種不同麻醉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32例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選擇全麻,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脊椎-硬膜外麻醉。觀察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各項臨床指標,對比臨床麻醉效果。結果 觀察組在清醒時間、自主恢復時間及拔出導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在比較術后躁動例數(shù)、追加鎮(zhèn)痛藥物方面具有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T3、T4、T5時段去甲腎上腺素、血漿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聯(lián)合應用可廣泛應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中。
麻醉;腹腔鏡;子宮切除術
近些年來,臨床腹腔鏡技術發(fā)展迅速,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是二氧化碳蓄積對患者循環(huán)與呼吸功能均有一定的負面作用,極易出現(xiàn)應激反應、高碳酸血癥,最終引起患者HR加快、BP升高[1]。所以選擇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對患者來說非常重要。本次試驗中分別使用全麻組和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組兩種麻醉方案,對比兩種麻醉方案的臨床效果。詳細內容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32例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患者,年齡范圍是36~62歲,平均年齡為(49.2±2.6)歲;體質量在50~68kg,平均體質量是(56.4±2.9)kg;將32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有16例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手術開始前8h,禁食禁飲,手術室溫度維持在21~23℃;患者入室之后開放上肢靜脈,輸注乳酸鈉林格液并靜脈注射0.5mg鹽酸戊乙奎醚。局部麻醉下行左側橈動脈穿刺檢測患者的動脈血壓,并監(jiān)測BP、ECG、SpO2、PETCO2。
對照組給予麻醉誘導:按照0.04mg/kg咪達唑侖、1.5mg/kg異丙酚、0.1mg/kg維庫溴銨、2μg/kg芬太尼的順序依次注射。面罩緊閉加壓吸氧去氮輔助通氣3~5min,患者狀態(tài)熵值(SE)下降至60,待患者下頜放松后將喉罩置入患者口中,調整喉罩位置正確后檢查患者是否通氣漏氣,通氣頻率為12~16次/min,吸入氧流量2L/min。將VT和通氣頻率進行調整,將PETCO2值維持在35~40mmHg?;颊呶肫叻褋砭S持其麻醉,手術中保證SE值范圍在45~60,若是SE>60或者<45時,其維持時間若高于60s便需要調整七氟醚濃度,每次調整的幅度在0.5%之間。給予患者微量泵持續(xù)泵入芬太尼續(xù)0.5~3.0μg/(kg·h);若是SE值在45~60,RE值-SE值>10,則需增加瑞芬太尼的濃度。
觀察組患者給予脊椎-硬膜外麻醉。在進行麻醉前30min給予患者靜脈注射乳酸鈉林格液300~500mL,并取右側臥位選擇L2~3間隙進行脊椎-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之后,給予患者在蛛網(wǎng)膜下腔注射重比重布比卡因12~15mg,留置硬膜外導管,長度為3cm,調整患者體位或者硬膜外腔追加藥物,麻醉平面控制在T6平面,2h后追加0.75%5mL羅哌卡因[2]。麻醉平面固定后進行全身誘導,誘導方法與對照組相同。手術后經(jīng)硬膜外導管推注0.2%羅哌卡因15mL,以利術后鎮(zhèn)痛,拔出硬膜外導管。
兩組患者在手術進行的時候均注射乳酸鈉林格液,體位均選擇頭低腳高20°。待手術完成之后變成平臥為,氣腹壓力控制在13~15mmHg之間。兩組患者在創(chuàng)口縫合的時候停止給藥。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術后清醒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出氣管導管時間及滿意度值,術中知曉情況、術后躁動、惡心嘔吐、追加鎮(zhèn)痛藥物;按時段監(jiān)測動脈血氧,測定患者去甲腎上腺素、血漿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試驗選擇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用±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對比兩組患者清醒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出氣管導管時間及滿意度值,詳情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清醒時間、恢復時間、拔出導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在滿意度比較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清醒時間、自主恢復時間、拔出導管氣管時間及滿意度值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臨床表現(xiàn)及追加鎮(zhèn)痛情況,詳情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患者在術中知曉、術后惡心嘔吐方面比較無明顯差別(P>0.05),在比較術后躁動、追加鎮(zhèn)痛藥物比較方面,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具有明顯差別(P<0.05)。
表2 比較術中知曉、術后躁動、惡心嘔吐及追加鎮(zhèn)痛藥物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各個時段內去甲腎上腺素、血漿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時間分別為入室后、氣腹完成后、氣腹完成10min、手術持續(xù)牽拉子宮時、拔出喉罩時、拔出喉罩10min時,分別用T0、T1、T2、T3、T4、T5。詳情見表3,
表3 比較各個時段去甲腎上腺素、血漿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
使用全麻+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時,前者可阻斷傷害性刺激向中樞的傳入,降低機體應激反應,而后者可以完善組織脊神經(jīng),減少傷害性刺激的傳入。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T3、T4、T5時段去甲腎上腺素、血漿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發(fā)生的原因與全麻只抑制邊緣系統(tǒng)、大腦皮質或者下丘腦對大腦皮質的投射系統(tǒng),不能夠有效阻斷手術區(qū)域傷害性刺激傳入,交感神經(jīng)-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興奮,兒茶酚胺分泌量增加。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聯(lián)合使用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的臨床效果們非常顯著。
[1] 李娟娟.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臨床效果觀察[J].健康大視野,2012,20(12):409-409.
[2] 魏代梅,張安軍,許乃福等.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8):133.
[3] 肖華鑫,徐友芳.不同麻醉方法對重度貧血患者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1,38(20):34-36.
R614
B
1671-8194(2013)26-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