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成
(山東省萊蕪市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山東 萊蕪 271100)
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分析
郭本成
(山東省萊蕪市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山東 萊蕪 271100)
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的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將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00例行放射治療的肺癌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性別、年齡、是否化療、放療的劑量、V5、V20及平均劑量(MLD)等因素和病患三級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率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 本研究200例放射治療的肺癌病患,發(fā)生三級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病患為93例(46.50%),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以下因素可導致病患發(fā)生三級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吸煙、放療前化療周期數(shù)較多、同期放化療、V5>40%、V20>25%(28%)、MLD>10Gy(13Gy)。結論 在進行肺癌放療計劃設計時,應根據(jù)我國肺癌病患的特點,設定適宜的物理參數(shù);還應對病患的吸煙史、化療史等因素進行分析,盡量減少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率。
肺癌;急性放射性肺損傷;放療;相關因素
在進行肺癌放療中,常見的一種劑量限制因素為放射性肺損傷,這些年一直關注的話題是如何在減輕肺損傷的基礎上將照射劑量提高,而這里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獲取預測放射性肺損傷的相關因素[1]。同時,急性放射性肺損傷屬于胸部腫瘤放療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其對肺實質(zhì)的損傷比較嚴重,若不及時采取措施,最終便會發(fā)展為放射性肺纖維化,甚至有些惡化的結果會致使肺癌患者死亡[2]。我國臨床上,在進行肺癌放療計劃設計時,往往參照的是西方的標準,但東西方人之間存在種族、體型等方面的顯著性差異,若照搬西方標準則會導致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率升高,除了會限制肺部腫瘤照射劑量,還會影響病患的腫瘤控制及生存質(zhì)量。基于此,我院進行了相關研究,現(xiàn)將相關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00例行放射治療的肺癌病患,全部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患149例,女患51例;年齡50~72歲,平均為59.7歲;吸煙病患有141例,不吸煙病患有59例;肺癌分期包括四個階段,其中Ⅰ期有12例,Ⅱ期有20例,Ⅲ期有136例,Ⅳ期有32例。
1.2 方法
本研究病患的治療方法均采用的是適形或調(diào)強放射,其中照射靶區(qū):有可見病灶者GTV包括了可見病灶及轉移淋巴結,CTV外放0.5~0.8cm;無可見病灶者CTV包括了鏡下可能殘留區(qū)域+縱隔術后陽性淋巴結區(qū)域+相鄰一站的淋巴結區(qū)域,并常規(guī)包括了同側肺門。PTV:在前述基礎上,加病患器官運動及系統(tǒng)誤差考慮進去,之后適當外放;其基本的要求為95%的PTV應達到處方劑量。此外,還有6MV X線,1.8~2.2Gy(f·d),一周行5次,脊髓的總劑量低于45Gy,放療的總劑量大約為50~60Gy/25~30f,總計5~6周。
1.3 觀察指標
放療開始后2周開始,每隔1個月便對病患進行隨訪,其中觀察指標具體為:1級——無癥狀,僅有影像學改變;2級——有癥狀,但不影響病患的基本日?;顒?;3級——有癥狀,對病患的基本日?;顒佑兴绊?,需要吸氧;4級——生命受到了威脅,需要輔助通氣;5級——病患死亡。本研究中僅將3級及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病理納入統(tǒng)計學的分析中。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相關因素與指標,以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相關病患放療后進行了隨訪,隨訪率為100%,時間6個月~3年。本研究200例放射治療的肺癌病患,發(fā)生三級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病患為93例(46.50%),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以下因素可導致病患發(fā)生三級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吸煙、放療前化療周期數(shù)較多、同期放化療、V5>40%、V20>25%(28%)、MLD>10Gy(13Gy)。具體而言,可以由表1所示。
由于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長期以來一直缺乏針對性強的治療方法,尤其是晚期發(fā)生的放射性肺纖維化,一旦發(fā)生就不可逆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因此,探索其相關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3]。總的來說,關于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影響因素非常多,除了有臨床因素,還有劑量學因素,并且這些因素之間還產(chǎn)生了相互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肺癌放療計劃設計時,應根據(jù)我國肺癌病患的特點,設定適宜的物理參數(shù);還應對病患的吸煙史、化療史等因素進行分析,盡量減少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率。
表1 影響3級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率的相關因素分析
[1] 張英杰,李建彬,田世禹,等.肺癌放療所致放射性肺損傷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8,15(16):1264-1267.
[2] 李洪選,呂長興,王家明,等.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分析[J].腫瘤學雜志,2012,18(3):170-173.
[3] 廖辰,王忠明.放射性肺損傷預測因子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9):6008-6010.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Acute Radiation Lung Injury
GUO Ben-che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 Laiwu People's Hospital, Laiwu 2711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radiation lung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the years 2009 to 2012 in 20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otherapy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their gender, age,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dose, V5, V20 and mean dose (MLD) and the factors such as patient three or more acute radiation lung injury incidence and relation between analysis. Results In this study, 200 cases of radiation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grade three and above acute radiation lung injury patients for 93 cases (46.50%),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found the following factors can cause disease incidence of grade three and above acute radiation lung injury: smoking, radiotherapy before the chemotherapy cycle number, chemotherapy, V5>40%, V20>25% (28%), MLD>10Gy (13Gy). Conclusion The lung cancer radiotherapy plan,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ung cancer patients, setting parameters suitable; factors to smoking history, disease history of chemotherap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adiation lung injury.
Acute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Lung cancer; Radiotherapy; Related factors
R734.2
B
1671-8194(2013)26-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