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梅 楊婉娟
(深圳市坪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18)
兒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為評估及干預研究
李麗梅 楊婉娟
(深圳市坪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18)
目的研究兒童保健過程中引入心理行為評估以及早期干預的效果和方法。方法選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到我院參與兒童保健服務的1820例兒童資料,在傳統(tǒng)兒童保健模式的基礎上引入心理行為評估和早期干預措施,每3個月做一次體格檢查以及智商測評。選取100例門診兒童為對照組,進行家長育兒知識知曉率、兒童體格和發(fā)育商比較。結果引入心理行為評估以及早期干預措施之后,按時到醫(yī)院體檢的依從率提高,家長對育兒知識的認知率顯著提高,兒童體格和發(fā)育商都得到增加,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參保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以及常見疾病減少。結論兒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為評估以及干預,效果良好,容易操作,值得推廣。
兒童保健全程;心理行為評估;干預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國家對兒童保健事業(yè)越來越重視。目前,大部分醫(yī)院都開展了兒童保障服務。我院在兒童保健服務過程中創(chuàng)新性地引入了心理行為評估以及相關干預措施,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1820例參與我院兒童保健服務的兒童資料。其中,男980例,女840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8歲。
1.2 方法
①人員安排:共安排6名專職從事兒童保健人員。其中,正主任醫(yī)師1名,副主任醫(yī)師1名,住院醫(yī)師2名,護士2名。對6名人員進行兒童心理行為等專業(yè)的保健知識培訓[1]。②時間安排:本院出生的嬰兒,征求家長意見,在出生后3d內為新生兒建立個人電子保健檔案,非本院出生嬰兒采用預約方法在工作時間內建立電子保健檔案。③傳統(tǒng)兒童保健模式:嬰兒在2歲之前,每3個月進行一次基本的身體檢查,檢查內容:體質量、身高、胸圍、頭圍以及心肺聽診等。對體弱兒、高危兒、遺傳病以及出生缺陷嬰兒進行篩選,特殊管理。預防貧血、腹瀉、佝僂病、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見病,按計劃接種免疫疫苗。④心理行為評估:對嬰兒進行神經(jīng)行為測定(NBNA)。判斷標準采用首都兒科研究所編制的“0~6歲小兒神經(jīng)心理發(fā)育檢查表”以及上海惠城軟件開發(fā)的“嬰兒氣質量表”[2]。⑤早期干預方法:對嬰兒父母進行母乳喂養(yǎng)、斷奶方法等科學喂養(yǎng)指導;幼兒日常照顧技巧、防止意外等幼兒常識指導;知識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兒童喂養(yǎng)、睡眠注意、疾病預防、玩具選擇等[3]。根據(jù)父母反饋情況針對性地實行健康教育手段;舉辦講座,對幼兒父母進行幼兒日常生活知識指導;設立圖書室,提供早期教育圖書。
1.3 效果判斷
1.3.1 評價時間
以父母第一次帶幼兒進行兒童保健服務為第一次評價,之后3個月進行一次評價。從1820例入選兒童中隨機抽取100例參與保健服務兒童的家長作為干預組,從本院同期兒科門診中隨機選取100例不參與保健服務的同齡兒童的家長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1.3.2 評價內容
①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科學喂養(yǎng)方法、日常照顧方法、幼兒衛(wèi)生常識注意、生長發(fā)育的標志性月齡等,對家長的育兒知識進行調查。②生長發(fā)育評價。以我國2005年頒布的7歲以下體格發(fā)育測量表為標準判斷。③智商測試。采用0~6歲小兒神經(jīng)心理發(fā)育量表,可以有效判斷幼兒是否有生長發(fā)育偏離,以便實行早期干預措施。
2.1 2009~2012年入選兒童依從率
在兒童保健全程中引入心理行為評估以及早期干預之后,參加我院兒童保健服務的人數(shù)逐年提高,每三個月按時到醫(yī)院體檢的人數(shù)提高,依從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如表1所示。
2.2 育兒知識知曉率以及體格發(fā)育和智商發(fā)展情況
表1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參與我院兒童保健服務例數(shù)以及體檢依從率(n)
參與兒童保健服務的干預組兒童家長與門診兒童家長(對照組)的育兒知識知曉率見表2,干預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組與對照組的體格發(fā)育以及發(fā)育商情況見表3,干預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兒童家長育兒知識知曉率對比分析 (n)
表3 兩組兒童體格發(fā)育及發(fā)育商情況比較(χ—±s)
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兒童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兒童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沒有包含在傳統(tǒng)的兒童保健服務中[4]。傳統(tǒng)的兒童保健服務只包括一般的身體檢查,如身高、體質量、頭圍、胸圍等,還有計劃免疫接種。這遠遠不能滿足兒童家長的需要,尤其是幼兒家長。隨著醫(yī)療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轉變服務模式,樹立新的服務觀念是現(xiàn)代醫(yī)療改革的必然趨勢,要建立以保護群眾健康為原則的防治綜合型的主動服務模式。在醫(yī)院的兒童保健服務中,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兒童保健服務,增加新的服務內容,如日常飲食營養(yǎng)指導、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常見病預防、早期教育、心智發(fā)育咨詢和篩查等。增強與兒童家長的溝通,了解家長對保健服務的需要,盡量滿足其要求,進行相應改革,實行綜合服務體系。根據(jù)本研究結果顯示,實行新的兒童保健服務模式之后,家長參與兒童保健服務的人數(shù)增加,依從性得到顯著提高。
醫(yī)院在實施兒童保健服務過程中,重點是指導服務和監(jiān)測服務,實現(xiàn)系統(tǒng)性、全面性和整體性。除此之外,要進行更深入、更專業(yè)的保健服務,對兒童進行疾病篩查,實行專門的指導和干預。因此,這是對醫(yī)務人員的一個新挑戰(zhàn),醫(yī)院要對兒童保健服務的醫(yī)務人員實行專門的業(yè)務培訓,并經(jīng)常開展學術交流會,讓他們學習學科新知識和邊緣知識,以培養(yǎng)專業(yè)的兒童保健服務人員。針對每一個幼兒的生長發(fā)育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膳食營養(yǎng)指導,宣傳疾病預防知識和早期干預技巧等。根據(jù)本研究結果顯示,參與新的兒童保健服務模式的兒童家長的育兒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門診兒童家長,而且參保兒童的體格以及發(fā)育商均優(yōu)于門診兒童家長。因此,新兒童保健服務更有利于兒童的成長發(fā)育。
終上所述,兒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為評估以及早期干預,可操作性強,而且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減少兒童行為問題以及常見病的發(fā)生,有利于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值得推廣。
[1] 潘惠妮,陳少梅,吳郁麗,等.1200例小兒神經(jīng)心理發(fā)育檢查表臨床測試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0)∶1339.
[2] 毛美玲,王秀玲,張鳳珍,等.兒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為評估及干預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0,12(9)∶1478-1479.
[3] 肖素立.加強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3)∶44.
[4] 陳笑輝,郝曉寧,李士雪,等.我國兒童衛(wèi)生保健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2)∶274-275.
Children's Health Throughout 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LI Li-mei, YANG Wen-juan
(Ping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118,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ildren's health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evalua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method.MethodsFrom 2009 February to 2012 February to my courtyard to participate in child health services in 1820 cases of children in child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model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every 3 months to take a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We selected 100 cases of outpatient children as control group, were parenting knowledge, child physical and developmental quotient comparison.Results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evalua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ime to hospital medical compliance rate, parents on parental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hild physical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The insure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problems as well as common diseases reduce.ConclusionChild care throughout 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good effect, easy to operate, is worth popularizing.
Child care full; Assessment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R179
B
1671-8194(2013)13-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