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貴陽中醫(yī)學院 外語教學部,貴州 貴陽 550002)
焦慮研究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話題。Curran(1972)[1]曾提出利用交際語言學習方法,降低學生課堂的緊張和恐懼。盡管這一方法沒有被普遍采用,但是它卻引起了人們對焦慮及其對語言學習影響問題之關注。Young(1991)[2]認為,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信仰、教師對語言教學的信仰、師生的交互過程、學生之間的交際、教學程序等因素,都有可能觸發(fā)語言焦慮。語言焦慮包括3大成分:交際恐懼、考試焦慮和否定評價恐懼(Horwitz,Horwitz,&Cope,1986)[3]。交際恐懼(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簡稱CA)是指口語交流的恐懼,它是語言焦慮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母語、外語交際中都有表現(xiàn)。在母語中,它與個人遺傳基因、交際強化經(jīng)歷、早期交際技能習得以及社會接觸等諸多因素有關。在外語中,它除了受到Y(jié)oung(1991)[2]所列舉的諸因素影響外,交際恐懼還可歸因于母語焦慮的遷移、有限的語言技能以及對交際困難的預期。外語課堂上師生的評價、集體的注目等因素都會使外語交際恐懼雪上加霜。交際恐懼嚴重影響外語表達和外語學習(王天劍,2010)[4]。在表達方面,緊張和恐懼會妨礙認知和思維,造成語無倫次,結(jié)結(jié)巴巴,表達不連貫,過多重復等現(xiàn)象。在學習方面,交際恐懼較強的學生缺乏課堂參與積極性,回避各種練習機會,以至于個人口語技能得不到發(fā)展。技能落后會進一步加劇焦慮,形成惡性循環(huán)(王天劍,2010)[5]。
交際恐懼是外語學習者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它不僅影響中、小學生,也影響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語言技能發(fā)展。隨著我國近幾年碩士研究生的擴招,在讀研究生人數(shù)逐年增加。然而國內(nèi)對碩士研究生外語學習焦慮的實證研究尚不多見。如何控制碩士研究生的交際恐懼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張以積極的情緒克服消極的情緒,要求外語教師關心學生,強化師生感情紐帶,多鼓勵少批評,容忍不精確的表達等等。筆者認為通過溝通訓練,提高交際技能,改變自信心,是克服交際恐懼并獲得持久效果的根本方法。溝通訓練不僅可以利用傳統(tǒng)的對面交談方法,也可利用網(wǎng)絡平臺交流。不同的溝通方式對外語交際恐懼(CA)有何不同影響?溝通方式與既有的交際恐懼(CA)水平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對于這兩個問題,在國內(nèi)尚無發(fā)現(xiàn)實證研究。
此研究的被試來自于貴州某高校非英語專業(yè)2011級(一年級)的碩士研究生。為了使不同實驗條件中的被試在實驗開始之前構(gòu)成對等組,研究采用了匹配程序:對150名研一學生進行交際恐懼(CA)測量,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對這些學生進行每3人一小組的匹配,匹配的標準是每小組學生的CA水平相差不超過2分。從匹配的學生中排除有拒絕參加者的小組,然后從剩余部分隨機選出20個小組(共計3×20=60名)參加實驗。為確保這些學生能夠完成有關實驗操作,又對他們進行了與計算機操作有關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這些被試都熟悉打字和網(wǎng)絡交流操作。進一步分析表明,這60名被試當中,女生占42%,男生占58%。被試年齡介于23~34歲之間,平均25.6歲。
(1)交際恐懼(CA)量表 研究所用的交際恐懼量表是根據(jù)Horwitz et al.(1986)[3]的外語課堂焦慮量表(FLCAS)發(fā)展而成。FLCAS測量的是包括交際恐懼、考試焦慮和否定評價恐懼在內(nèi)的一般外語焦慮,而本研究只涉及交際恐懼,因此僅僅從FLCAS中挑選出有關交際的19個項目,構(gòu)成交際恐懼(CA)量表。為了目前的測量需要,量表被翻譯成漢語,而且為保證譯文與原文的等值,翻譯經(jīng)過了3位教授研究生英語課且具有副教授職稱的英語教師的反向翻譯檢驗和修改才最終定稿。
(2)網(wǎng)絡交際軟件 本研究采用網(wǎng)絡交流軟件Skype下載版,作為文本交流工具。交流界面使用英語。本軟件可以滿足網(wǎng)上的同步文本交流需要。
(3)溝通主題 本研究使用的溝通主題包括:1)研究生學習與考試;2)高校 /故鄉(xiāng)生活;3)朋友 /親人 /老師 /明星;4)性別觀念;5)理想壯志;6)業(yè)余時間。
利用隨機方式把每個小組匹配好的3個被試分配到3種研究條件下:控制條件,對面口頭溝通訓練條件(口頭溝通),網(wǎng)絡文本溝通訓練條件(文本溝通)。每種實驗條件均有20名被試。研究者以及任課教師與參加口頭溝通和文本溝通訓練的40名被試簽訂知情同意協(xié)議,其中包含:參加并完成實驗可獲得平時成績的95%以上作為報酬。溝通訓練時間是連續(xù)6周的每周五晚上,口頭溝通組在晚上8:00~8:20之間,文本溝通組在晚上8:00~8:25之間(多出5分鐘用于補充閱讀和打字所占用的時間),地點在指定的語言實驗室。口頭溝通組和文本溝通組的任務分別是用英語兩兩對面會話和網(wǎng)上文本溝通,溝通對象是實驗者臨時隨機指定的本組被試(兩人一對)。溝通主題由實驗者臨時通知,正式溝通之前不許做練習準備,訓練中不許使用辭典等工具。對文本溝通組,正式溝通之前進行一次Skype使用方法演示。溝通訓練期間,實驗員每次均到實驗室予以監(jiān)督,但一般不干預交流過程。最后一次溝通訓練完成后,召集所有被試,使用和前測同樣的量表進行交際恐懼(CA)后測。
實驗過程中,口頭溝通組內(nèi)有一個被試流失。為了不影響兩兩交流,臨時補充一個被試,但其結(jié)果不進行分析使用。與流失的被試匹配的控制組和文本溝通組中的另外兩個被試的成績在最后分析時,也予以剔除,以便形成新的對等組。這樣一來,統(tǒng)計分析僅僅包括19組被試,共計57人。為了計算57名被試的CA得分,首先對量表上各個陳述下屬的不同選項確定分值。選項按照“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順序排列,對應的分值是“5,4,3,2,1”(如果陳述句是緊張癥狀的描述)或者“1,2,3,4,5”(如果陳述句是放松狀態(tài)的描述)。由于共計19個陳述,被試得分的可能范圍是19~95分。這一得分范圍可以分為3個近似等距離區(qū)間,19~44分為低度CA區(qū)間,45~69分為中度CA區(qū)間,70~95分為高度CA區(qū)間。
為了回答兩個研究問題,首先需要使用描述統(tǒng)計技術,展示不同實驗條件下被試的前測與后測結(jié)果,以及前后測之間的變化幅度。然后需要使用包括相關樣本t檢驗和雙因素方差分析等在內(nèi)的推斷統(tǒng)計技術,以便確定實驗條件的效果,以及實驗條件和學生既有交際恐懼(CA)之間的交互作用。表1系不同實驗條件中被試的前測、后測結(jié)果,以及前后測之差額。前后測的差額代表著實驗條件對交際恐懼(CA)的影響,正值表明恐懼增加,負值表明恐懼下降。
表1 不同實驗條件被試交際恐懼(CA)前后測量結(jié)果(M=平均值,S=標準差)
根據(jù)表1可知,不同條件內(nèi)被試在實驗前的CA平均值高度一致,這是嚴格匹配分組的結(jié)果??陬^溝通條件顯著降低了CA(平均降幅8.69分),其他兩種條件作用不明顯(控制條件平均增加0.73分,文本溝通條件增加1.27分)。根據(jù)相關樣本t檢驗,口頭溝通條件對CA影響極其顯著(t=6.03,p<0.001),控制條件和文本溝通條件作用沒有達到統(tǒng)計顯著水平。雙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溝通訓練方式和既有的CA水平存在交互作用(F(2,32)=3.56,p<0.05)(見圖 1)。對于既有 CA 水平較低者,口頭溝通和文本溝通的作用有接近趨勢,對于具有中度和高度CA者,兩者作用趨向分歧。需要注意的是,文本溝通條件似乎對于中度CA具有降低功能,對于低度CA無明顯作用,對于高度CA具有明顯的增強作用。
圖1 溝通方式與既有CA的交互作用
控制組CA水平在6周內(nèi)變化不大,這一發(fā)現(xiàn)同Horwitz et al.(1986)[3]的研究一致:語言焦慮是一種情景獨特性焦慮,它具有跨時空的相對穩(wěn)定性??陬^溝通訓練組中,被試的CA平均水平在實驗后下降極其顯著,證明口頭溝通訓練能夠有效地降低外語CA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口頭溝通組的實驗條件與真實的外語口頭交際環(huán)境相似??陬^溝通訓練過程中習得的交際技能和交際策略,可以直接遷移到實際生活和課堂當中,增加學生交際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最終降低他們的CA。文本溝通條件對CA的作用不顯著。產(chǎn)生這種不顯著作用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文本溝通與現(xiàn)實外語口語溝通方式區(qū)別較大,文本交流主要涉及的是讀寫技能,而不是聽說技能,因此它對CA的作用不像口頭溝通那樣達到統(tǒng)計顯著的程度。產(chǎn)生這種不顯著作用的原因之二是,文本溝通條件對CA的影響復雜,其中既有降低CA的情況,又有增加CA的情況,二者平均之后,文本溝通的作用在數(shù)據(jù)上被抵消一部分。還有一種值得注意的發(fā)現(xiàn)是,溝通訓練條件與既有CA具有交互作用,并且溝通訓練的作用折線圖呈現(xiàn)近似“V”字形狀。這一結(jié)果可以通過多方面原因或可能原因解釋:其一,不同溝通訓練條件具有不同的功能特點;其二,對于低度CA,進一步降低的余地有限;其三,中度CA的產(chǎn)生也許與交際實踐經(jīng)驗不足有關,高度CA的產(chǎn)生也許除了實踐經(jīng)驗不足外,還與語言基本知識欠缺有關。文本溝通條件似乎增加了既有CA的高度,也許是因為該實驗條件對于那些語言基本知識欠佳的碩士研究生,比如專科起點的碩士研究生所帶來的主要是失敗、挫折,而不是成功和滿足。
盡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外語教學經(jīng)歷著一波又一波的變革,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不斷地受到挑戰(zhàn),但是從學習者的情緒反應角度來看,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是不可取代的。面對面的交際溝通模式是交際恐懼產(chǎn)生的原因,但同時也是解決交際恐懼問題的最佳突破口。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交際訓練盡管對外語學習具有跨時空、跨文化的獨特優(yōu)勢,但對于克服交際恐懼的功效是有限的。高交際恐懼者也許同時缺乏實踐經(jīng)驗和基礎知識,在語言基礎知識方面,對他們進行補漏筑基,此后再輔以技能訓練,也許對交際恐懼問題解決更有裨益。
本研究存在如下局限性:1)為了獲得實驗前的對等組,研究通過前測進行精確匹配,這樣做一方面增加了實驗的內(nèi)在效度,但同時卻降低了實驗的外在效度,這是與隨機取樣相比的不足;2)雖然研究是在實驗室進行,但對于實驗外的被試活動難以控制,被試在實驗室之外的有關活動可能干擾實驗效果;3)實驗樣本相對較小。
[1]Curran,C.A.Counseling-Learning:A Whole-Person Model for Education[M].New York:Grune&Stratton,1972.
[2]Young,D.J.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426-437.
[3]Horwitz,E.K.,Horwitz,M.B.,Cope,J.A.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125-132.
[4]王天劍.焦慮和效能感與口語和寫作技能關系的SEM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1):27-30.
[5]王天劍.口語焦慮的根源主要是人格因素而非語言成就(英文)[J].中國應用語言學,2010,(5):9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