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電影,不是撫摸你,而是打到你,讓你有強烈的反應(yīng)。 ——李玉
李玉的工作室異常整潔,除了電腦,幾乎沒有擺設(shè)和裝飾。會議室的半面墻上,貼滿了《二次曝光》的素材小樣。按照影片剪輯的順序,從開頭到結(jié)尾,貼得密密麻麻。
制片人方勵抱怨道:“為了一幀鏡頭的順序或取舍,李玉能跳起來跟我拍桌子?!?/p>
坐了片刻,身著T恤牛仔褲、腳蹬一雙豹紋運動鞋、頭發(fā)隨意盤起的李玉才來。
有人說,工作中的李玉更像個男人。的確如此。
把每部電影都當(dāng)最后一部拍
今年38歲的李玉,是中國電影導(dǎo)演中經(jīng)歷最為獨特的一位。拍了五部電影、上百部紀(jì)錄短片,題材涉獵廣泛,從邊緣人群、底層困境到青年人的情感困惑。作為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女導(dǎo)演,她始終堅持給那些“對生活有感受和即使麻木但依然有痛感”的觀眾拍東西。
與之前的《紅顏》《蘋果》《觀音山》一樣,《二次曝光》又是一部拷問心靈的電影,只是故事更為極致。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是中國社會欲望開始膨脹的起點,不少人突然覺得信仰沒有意義,錢才是王道。這在《二次曝光》中,有很好的展現(xiàn)。宋其的生父為了8萬元撫恤金,可以以死人的方式生活。因為他必須“死”了,才能得到錢,才能讓妻女過得更好。因太過思念妻女,宋父在一個深夜偷偷趕回家,才發(fā)現(xiàn)妻子背叛了他,心理一下子失衡,把妻子殺了。不料,恰好被年僅10歲的女兒看到,造成其嚴(yán)重的心理陰影。
每個人都特別想進入主流社會,被主流價值觀承認,卻在努力的過程中丟失了自己,困在物欲中。李玉說,《二次曝光》中宋其最后的清醒,就是她希望當(dāng)代年輕人的清醒。尤其是85后,他們在承受父輩做事的后果,還父輩的債。她用了一個極致的故事促使大家思考: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怎么了?我們最初對這個世界的沖動在哪?
李玉不喜歡一目了然的東西,更不愿意總結(jié)。碰到記者問:“這電影想表達什么?”她就特別不愿意說。李玉認為自己的電影不是那么簡單的、能用一兩句話表達的。她想表達的東西跟你看到的也許不一樣,但這才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李玉不是個安分的人,卻安分地拍電影。慶功宴上,她覺得自己應(yīng)該高興,否則大家覺得這人太裝,但就是高興不起來。因為心里很惶恐,因更清醒而惶恐。她在想:“我下一步做什么?”朋友建議李玉,不用把每一部電影都當(dāng)作最后一部來拍,這樣活得太累了,可以稍微輕松點拍點好玩的。她反駁:“那也得是我喜歡的才行,我看自己看得很清醒,若劇本有一點不滿意,只是完成任務(wù)的心態(tài),我肯定不會去拍?!?/p>
正如李玉的電影無一例外地聚焦邊緣人群的獨特生存狀態(tài),在她看來,奇特的、令人意外的故事才真正能觸摸到當(dāng)代中國人普遍的情感內(nèi)核。在這些獨特的人和事中間,習(xí)以為常的日常邏輯遭到質(zhì)疑和顛覆,平時難以觸摸到的人性灰色地帶凸顯出來,甚至成為支配命運的關(guān)鍵力量。這些看上去“非正?!钡那楣?jié)可能會令觀眾感到不適,但她偏愛在灰色地帶探索。正如她常說的那句話:“我希望我的電影,不是撫摸你,而是打到你,讓你有強烈的反應(yīng)?!边@也是李玉多年來堅持拍電影的初衷。
像戰(zhàn)士一樣不顧一切往前沖
到目前為止,李玉導(dǎo)演的五部電影的劇本都是她自己寫成的。是什么造就了李玉?她特別提到了書籍。去臺灣,她最愛逛的就是誠品書店,每次都拖回來滿滿一箱。
李玉是山東人,小時候,學(xué)習(xí)成績很好,個性叛逆。5歲時,她經(jīng)常一個人搬著小凳子,坐在院子里看夜空。腦子里想著:“為什么我是我呢?”“為什么我要在這里?”“我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別的物體?”“如果我死了,我還在不在?”上了小學(xué),李玉開始寫小說。老師從來不相信這是李玉自己寫的,說她抄襲《少年文藝》。
十幾歲時,李玉要去另一個城市見一個朋友。母親不允許,她就絕食三天,把身上所有的衣服剪爛,直到母親妥協(xié)。后來,李玉難得聽了母親的建議,去當(dāng)?shù)仉娨暸_當(dāng)了主持人,邊讀書邊主持節(jié)目。這份令很多人羨慕的工作很快就讓李玉反感,她受不了一眼就可以望穿一輩子的生活,刻板教條的工作既不浪漫,也無美感?!叭嘶钪艽蟮囊粋€樂趣,就是對未知世界的憧憬。但我在那里,差不多能看到自己80歲的樣子……就這樣播下去,然后做個小領(lǐng)導(dǎo),副主任、主任,直到退休?!崩钣駮r刻準(zhǔn)備著重新出發(fā),直到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東方時空》播放的一段紀(jì)錄片,深深打動了她。她不顧母親的反對,拖著箱子,買了張火車票,從濟南來到了北京,在《東方時空》當(dāng)起了一名紀(jì)錄片編導(dǎo)。
這份工作干得還不錯,她拍攝的《姐姐》《守望》《光榮與夢想》接連獲得了好幾個紀(jì)錄片獎。當(dāng)時《東方時空》的制片人陳虻有一次開完例會,對李玉說:“你是一個有商業(yè)潛質(zhì)的人,基本你拍的每個紀(jì)錄片的收視率都超過了《新聞聯(lián)播》?!?/p>
然而,紀(jì)錄片不足以酣暢地表達李玉的所想。這對于一個有藝術(shù)追求的人來說,是殘忍的。26歲那年,她離開了央視。
李玉拉著當(dāng)時的男友做起制片。拍電影是個燒錢的活兒,她干脆賣掉了自己的房產(chǎn),再加上借來的錢,一共湊了40萬,拍了自己的第一部地下電影《今年夏天》。電影在濟南關(guān)機之后,李玉給劇組所有人買完車票,已身無分文,只得和男友一起逃票爬上了回京的火車。
李玉的處女作就這么拍完了,對只知道金雞、百花、香港金像獎的她來說,根本不知道電影要審查、需要發(fā)行渠道。直到有一天,一個美國朋友告訴她:“你知道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嗎?你可以送到那里去試試。于是《今年夏天》在2001年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獲得了“艾爾維拉·娜塔瑞獎”,并在2002年獲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亞洲影片特別獎。
2006年,李玉導(dǎo)演的《蘋果》把她推上了風(fēng)口浪尖。因為違規(guī)操作等原因,《蘋果》在上映后被強行下檔。這對李玉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熬了兩年,李玉又上路了,于是有了《觀音山》,這部電影創(chuàng)造了近幾年文藝電影罕見的好成績。
在一個男性主導(dǎo)的行業(yè)里,要想獲得一致的肯定,一定要表現(xiàn)出跟他們一樣的堅強和氣質(zhì)。李玉沒有講這些年她是怎么熬過來的。然而,自稱“像個戰(zhàn)士”一樣的她,認準(zhǔn)了一件事,就是不顧一切地往前沖,頭撞南墻也不回。這一點,像極了她最喜歡的女導(dǎo)演凱瑟琳·畢格羅。
和范冰冰一起成長成就彼此
2010年,范冰冰憑《觀音山》成為東京電影節(jié)影后,李玉的影片也因為有了范冰冰而受到更大的關(guān)注。兩人在一起成長的同時,也成就了彼此。《蘋果》《觀音山》《二次曝光》都是范冰冰出任主角,由最初的磨合,到現(xiàn)在的水到渠成,兩人越來越默契?!芭摹短O果》時,我們還處在磨合期,要像祥林嫂一樣不停地講,讓她理解我的電影理念;《觀音山》時期,她已經(jīng)完全知道我想要什么;到了《二次曝光》,我們的合作已經(jīng)開始出神入化了。”李玉說。
范冰冰的敬業(yè)精神一度讓李玉感動,發(fā)著高燒在水下連續(xù)拍攝十二個小時、為拍攝崩潰戲份連喝一斤紅酒,致使面部微細血管破裂、眼球通紅。作為合作多年、彼此極為了解的搭檔,李玉懂得如何挖掘并運用范冰冰的魅力?!抖纹毓狻烦尸F(xiàn)出了范冰冰最好的一面:中國版《黑天鵝》一樣的雙重人格雙重表演,像油畫一樣富有質(zhì)感的特寫鏡頭,情緒像火山一樣爆發(fā)的戲碼,觀眾在影片壓抑而詭異的氛圍中一不小心就被范冰冰的一個眼神震懾心靈。在這里,范冰冰就是宋其,陰郁而又敏感,美得不可方物。
好朋友之間的無可替代性往往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類似,一種為互補。范冰冰與李玉顯然屬于前者。她們的友誼是在工作中建立起來的,這樣的友誼最見人心。正如范冰冰所說的:“我們會一塊兒看電影、看話劇、吃飯、喝酒,但我倆不是每天都黏在一起的那種閨密。我不是那種會跟人很親很熱的人,我對人的好是在心里的,即便每天都在想著一個人,我也不會時刻跟對方表達。如果李玉說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我一定在,義不容辭。我們更像兩個男人之間、有些江湖義氣的那種感情?!?/p>
李玉向來直來直去?!袄钣衽獎”?、剪片子是要砸電腦的。”肩負制片人重擔(dān)的方勵說。但李玉從來沒跟范冰冰發(fā)過火,“我唯一不會發(fā)火的就是對冰冰,因為我舍不得,我連句重話都沒有對她說過?!?/p>
范冰冰對李玉的評價是“一個很有勁兒的女導(dǎo)演”。這種骨子里的惺惺相惜,把她們推得更近。有人質(zhì)疑:“隨著名利的逐漸滲入,你們的關(guān)系還能純粹嗎?”
她們共同的回答是:“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幾部戲不合作,對一輩子來說不算長。”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