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說起“要錢不要命”,讓人不得不想到明代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
崇禎生在多事之秋,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很快就要打到北京城。俗話說,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纱藭r最需要的兵勇卻一個人影兒也不見。急煞了的崇禎帝于一個月內(nèi)連發(fā)三道“罪己詔”,同時急調(diào)各路大軍勤王保駕。
然而,除了薊鎮(zhèn)總兵唐通引領(lǐng)了8000人到達京城之外,其余的任憑崇禎帝及城內(nèi)文武百官望穿秋水,再也沒有一個兵士露面。
勤王之軍久召不到的原因,除了大順軍勢力強大,重重設(shè)阻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明軍軍餉嚴重匱乏?!氨R未動,糧草先行”,部隊不能餓著肚子行軍打仗喲。
國難當(dāng)頭,連京城也危在旦夕,在京城的官員及大戶就趕緊出錢吧!為此崇禎還下了一道詔書,來了一個明碼市價,納銀三萬兩為上等,晉封侯爵。其他數(shù)額捐資的也各有官位封賞??删褪菦]有人響應(yīng)。
崇禎只好暗示皇后的父親周奎先帶頭捐12萬兩銀子,他捐了,別人不敢不捐。可周奎先心里有著自己的小九九,一個勁哭窮,愣是不向外拿銀子。見此,深明大義的皇后暗中派人給父親送去銀子5000兩,不料周奎先掂量一番后只捐出了3000兩。
皇后對父親頗有微詞,為父的在私下卻振振有詞:“他做皇上的還死守住自己的‘內(nèi)帑不放,我憑什么就該吃虧?”
他說這話也是有來由的。早在兩個月前,大臣李明睿就曾苦勸過崇禎,讓他拿出“內(nèi)帑”補充軍餉,先度過眼下的時艱再說。于當(dāng)時這應(yīng)該說是一種不二之策??沙绲澥缚谝Фā皟?nèi)帑”已沒有了錢。
3月19日,李自成率大順軍攻入紫禁城,唐通那些每人只得到賞錢五錢的8000大兵望風(fēng)而降。絕望的崇禎只得在景山一顆歪脖子樹上以三尺白練上吊而死。
結(jié)果周奎先的白銀52萬兩被大順軍抄出充公,“內(nèi)帑”中被大順軍搜獲走的銀子更是多達3700萬兩。
要錢的人就是為了要命,沒有命再多的錢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