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路,姚 琳,史安良
(江西省胸科醫(yī)院內三科,南昌 330006)
耐多藥空洞型肺結核的治療是一個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長期排菌的空洞型肺結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慢性傳染源[1]。 復治耐藥肺結核患者易形成慢性纖維空洞,治療效果差,易成為慢性傳染源;傳統(tǒng)的化學治療難以達到滿意療效,臨床實踐證明,該病的治療是一項綜合性治療[2]。有研究[3]證實:肺結核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不利于組織修復,母牛分枝桿菌菌苗對肺結核患者的免疫細胞具有雙向調節(jié)的作用。 近年來,介入學的迅速發(fā)展顯示了其安全、療效佳、創(chuàng)傷小和經(jīng)濟的優(yōu)勢,受到臨床醫(yī)生的廣泛重視,并應用到耐藥肺結核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4]。為了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本課題重點探討綜合性治療在耐多藥空洞型肺結核中的臨床意義。
選擇2009—2011 年在江西省胸科醫(yī)院住院、經(jīng)正規(guī)治療3 個月以上,痰涂片陽性、痰結核菌培養(yǎng)均對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的空洞型肺結核患者58 例。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29 例。 治療組:男21 例,女8 例,年齡20~60 歲,平均(33.6±15.3)歲,病程1~15 年,平均(8.0±1.4)年。 其中單發(fā)空洞20 例,多發(fā)空洞9 例。 對照組:男20 例,女9例,年齡21~58 歲,平均(34.1±14.5)歲,病程1~14年,平均(7.0±1.3)年。 其中單發(fā)空洞18 例,多發(fā)空洞11 例。 2組患者均無嚴重心、肝、腎疾病,無精神疾病及糖尿病病史,無廣泛肺大泡及凝血功能障礙等肺穿刺禁忌證。 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疾病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組均采用包含3 種以上敏感藥物(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丙硫異煙胺等)組成的個體化抗結核方案治療21 個月。治療組在個體化抗結核方案治療的基礎上,經(jīng)導管空洞內給藥(左氧氟沙星0.2 g+丁胺卡那0.2 g+異煙肼0.2 g),2 次·周-1,連續(xù)2 個月;于化療第2 周末開始,給予母牛分枝桿菌菌苗(安徽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S20010003)22.5 μg·次-1,每2 周1 次,深部肌內注射,連續(xù)6 個月。
1)術前準備。 ①物品準備:胸穿包、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急救藥品及氧氣;②患者準備:術前談話,進行凝血時間、肝腎功能、心電圖、肺功能及動脈血氣檢查,精神緊張者服用鎮(zhèn)靜劑。
2)置管方法。 ①確定穿刺路徑:參照CT 片或胸部X 線片上病灶的位置,選擇進針路徑短、操作方便的部位穿刺,穿刺點離病灶越近越好,注意應與肋骨下緣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損傷肋間神經(jīng)及血管;②局部麻醉后在大C 臂X 線機引導下進行穿刺,穿刺針穿過皮膚后囑患者屏住氣,按測量方向和進針深度進針,注入造影劑確認;③穿刺針到達病灶內,從側孔置入導引絲,退出穿刺針,在導引絲下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退出導引絲后,固定導管。
3)給藥。 ①置管后臥床休息,嚴密觀察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②通過導管空洞內給藥:生理鹽水2 mL+左氧氟沙星0.2 g+丁胺卡那0.2 g+異煙肼0.2 g,2次·周-1,給藥4~8 周,每次給藥后患側臥位1 h。2組均21 個月為1 個療程。
1)觀察指標:治療期間每個月復查3 次痰涂片;治療1、3、6 及21 個月行胸部CT 檢查;治療中每個月復查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觀察不良反應的情況。治療后3、21 個月對2組患者的痰菌陰轉率及空洞閉合有效率進行比較。
2)療效判斷標準:參照1982 年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會議修訂的《肺結核化學療法》[5]中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 細菌學檢查:連續(xù)2 個月痰菌陰性和培養(yǎng)陰性為有效;痰菌陽性和培養(yǎng)陽性、痰菌陰性和培養(yǎng)陽性均為無效。 胸部CT 改變:空洞縮小≥1/2 或閉合為有效;空洞縮小<1/2、病灶無變化或增多為無效。
2組治療3 及21 個月,治療組痰菌陰轉率及空洞閉合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或P<0.01)。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后痰菌陰轉及空洞閉合的比較
治療組發(fā)生氣胸2 例、術后少許痰血3 例,均經(jīng)對癥治療后好轉。
耐多藥的空洞型肺結核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難題。 病灶中含菌量與病灶性質有關,結節(jié)性病灶中結核菌數(shù)量為102~104,2 cm 直徑空洞病灶結核菌數(shù)量為107~108[1]。 常規(guī)的給藥方法因纖維空洞的屏障作用及洞壁周圍血管稀少、硬化及閉合,藥物很難滲透到空洞內或進入很少,難以達到最低抑菌濃度,因此痰菌不易轉陰。 長期排菌使得空洞型肺結核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慢性傳染源,因此傳統(tǒng)單純的全身化療方法已不能適應耐多藥的空洞型肺結核的治療。
近年來,開展的介入治療使得空洞型肺結核治療的療效有了明顯的改觀。有研究[6]表明,通過經(jīng)皮肺穿刺將藥物直接注射到空洞或病灶內,可以提高藥物的濃度, 使藥物直接殺死洞壁內的結核菌;且通過藥液侵蝕洞壁,促進洞壁上的干酪病灶、壞死物質易于脫落排出,同時還可降低藥物的全身不良反應。 但反復多次穿刺,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風險, 而且造成患者治療依從性差,還增加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本課題的一次置管反復注藥解決了上述問題。有研究證實,患肺結核者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不利于組織修復,而母牛分枝桿菌菌苗對肺結核患者的免疫細胞具有雙向調節(jié)的作用。 羅永艾等[7]應用母牛分枝桿菌菌苗治療耐多藥的肺結核患者, 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因此WHO 在90 年代將其推薦為肺結核的唯一免疫治療劑。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1 個月,治療組痰菌陰轉率為82.8%,對照組痰菌陰轉率48.3%;治療組空洞閉合有效率為79.3%,對照組空洞閉合有效率為51.7%,治療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 因此,免疫聯(lián)合介入治療在耐多藥的空洞型肺結核治療中,不管是痰菌陰轉率或空洞閉合有效率都明顯優(yōu)于單純全身化療組,不但提高了耐多藥的空洞性肺結核的治愈率,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傳染性。 此外,在大C 臂X 線機的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空洞內置管給藥與以往反復穿刺給藥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治療更為簡便。2)定位更加準確。3)不良反應更少,降低了治療風險。 4)減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治療費用,提高了治療依從性。 因此,免疫聯(lián)合介入治療在耐多藥的空洞型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中具有療效顯著、安全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唐神結,肖和平.肺結核的介入治療[J].中國防癆雜志,2003,25(2):113-116.
[2]唐神結,肖和平.耐多藥結核病的綜合治療[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11):715-717.
[3]熊漢鵬,雷建平.結核病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93.
[4]陳偉義,鄭衍軍,信麗紅.耐多藥空洞肺結核的介入治療[J].中國防癆雜志,2005,27(1):29-32.
[5]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2):70-74.
[6]楊書華,茅惠娟,施旭東,等.經(jīng)皮肺穿刺給藥治療耐多藥空洞型肺結核[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2):131-132.
[7]羅永艾,盧水華,郭述良.母牛分支桿菌菌苗在難治性肺結核治療中的作用[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23(2):85-88.